93团副团忆对越作战:派性严重,一个团副团五六个,关键时都顶事

正观历史 2025-04-09 00:34:02

众所周知,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解放军部队在开战初期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关于我军初期伤亡惨重的原因,如久疏战阵、指挥混乱、气候地形复杂、越军战斗意志顽强等诸多原因都早已为世人所知晓。可这些往往是宏观上的研究结果,若问及真实的情况,又有谁能比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更清楚呢?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曾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讲述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战斗往事。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11军93团参谋长……

一、部队开拔

据何其宗自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前,他接到上级命令,调任11军93团任副团长兼参谋长,主抓训练和作战。

军党委之所以这样任命是针对当时部队里的客观情况,由于特殊时期那时刚结束,部队机关里,领导干部职权重叠繁冗、往往人浮于事,一个团仅副团长就有五六个,副参谋长七八个。谁都负责,谁也不作主,造成了部队指挥上的严重混乱和互相推诿责任的不良情绪。

上级的特殊任命给了何其宗在军事上的职权,也正因如此,身为当时的作战干部,何其宗能看到一些真实的,在用文字写就的战报中看不到的历史细节。

何其宗曾参加过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有过实战经验,对训练部队很有一套法子。考虑到当时刚从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部队刚扩编,干部新,又没打过仗,他就决定先抓干部,把所有的排级以上干部集中起来亲自训练。

据何其宗回忆,当时部队里的情况不大好,派性还挺严重,许多干部都是抱着打完这仗、赶紧复员转业走人的思想,纪律也比较涣散。不过大敌当前,身为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战士,大多数人的觉悟还是有的,真要打仗了,战士们的士气还是很高的,整个93团上下一致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彼时,由于前线形势所迫,留给何其宗训练的时间并不多。2月12日,部队很快开拔了。93团隶属于11军,而当时11军归属于云南军区,负责西线反击作战。

接到开拔命令后,在向前线开进途中,有的部队发生了严重的翻车伤人事故。何其宗当时就把打仗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不翻一车,不伤一人”。全团2000多人,由于各项工作周到细致并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五天行军,未伤一人未翻一车,完整地进入出击地域待命。

二、封土激战

在云南金平县当面的是越南封土县,守敌是越南人民军莱州省的741团、316师的98团,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为了拿下封土,从越军的西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11军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

依照11军拟定的作战计划,31师被定为主攻师,从中路突破。先消灭麻栗坡、巴南棍、船头地区的敌人,接着拿下巴沙山口,牵制住越军316A师往东支援,给快速占领封土县城创造好条件,最后和33师一起拿下封土。

33师在右翼突破,先把刘发烟、布多、楠沙一线的越军消灭,然后派一个团向巴索、封土进攻,和31师一起攻打封土。31师和33师的战斗分界线是巴南棍南威那河段,这个接合部由31师负责防御。而何其宗任副团长的93团,正是隶属于31师!

2月16日晚上9点,各个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地靠近敌人,还跨过了藤条河。到了5点35分的时候,边防14团4连不小心踩到地雷了,敌人就用步枪、机枪开始射击。

何其宗认为敌人可能还没发现我军的计划,就命令各个部队藏好,加快速度靠近敌人,按照原先定好的时间发动进攻。6点之前,各个突击部队都各自抵达了冲击出发的地方。

约莫6点50分时,91团朝着929、872高地,边防14团朝着那发桥,93团2营朝着1002高地进行偷袭,都成功了。接下来,91团2营向船头进发,剩下两个团作为主力部队向大坪方向穿插前进。

守卫封土的越军以营为作战单位准备防御,又以连或者排作为支撑点,设置了环形防御工事,他们控制了交通要道,通常有2-3道堑壕,还有用交通壕连起来的掩蔽部。守敌靠着坚固的工事,弄出了远近都能攻击的立体火力网。

巴沙山口离封土县城大概10公里,此处是通往封土的关键要地,巴沙山口西边的地方,山呈南北走向,沟谷纵横。在楠那河和楠荄河交汇的地方,有个632高地,它能直接把控接近巴沙山口的通道。故而,要攻占封土,拿下巴沙山口西北地区是关键所在。

据何其宗回忆,师里赋予步兵93团(内欠1营)的任务是,歼灭1108高地之敌。1108高地位于越南巴(楠棍)封(土)公路北侧,金基塘西南约2000米处,附近有多处高地与其相连,高约500米。

此地驻有越南莱州省741团64营一部。分驻967、1002、897各个高地,其中营部在1108高地。敌军共有土木质步兵隐蔽部60个,另有重机枪阵地13个、12.7毫米高射机枪阵地5个,60迫击炮阵地2个,82迫击炮阵地1个,各个阵地之间都有堑壕、交通壕相连,并有铁丝网、防步兵地雷场,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为麻栗坡至931高地西侧无名高地之间。

93团的左翼是91团,右翼则是边防团,接到任务后,何其宗身为副团长带领营连排干部反复进行地图和沙盘推演,并多次带队到攻击前沿侦察地形,发扬军事民主,群策群力,制定了一个以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方案。

93团的作战方案是集中主要兵力火器,从967、1002高地对敌实施突破,得手后沿1002高地山脊向1108高地侧翼实施迂回包围。另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以佯攻牵制敌人,另一部兵力从897高地西南河谷,穿插到914高地和1002高地之间,向914高地攻击,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全歼该地区之敌。

具体部署为:2营在967高地东北700米山背至1002高地以北800米一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突破1002高地后,向1108、914高地攻击前进,并以一个排的兵力向麻栗坡东北侧实施佯攻。3营(欠7、8连)在931高地北侧800米占领出发阵地,沿931高地向1108高地侧翼实施攻击。

8连(欠1个排)担任穿插,由931高地西南1500米河谷穿插到914高地与高地之间地区,首先切断1108高地地区与662高地地区之敌联系,尔后攻击914高地,从侧后配合团主力围歼1108高地之敌。7连为团预备队,随2营跟进,随时准备在1108高地加入战斗.

三、伤亡细节

尽管作战方案十分详细完备,可多年没有打过仗,部队遇上熟悉地形、惯于山地作战的顽强对手,终究还是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指战员处置不当的可怕情况。

据何其宗回忆,在2月17日战斗正紧张时,93团二营忽然来电说没有预备队了。部队处于停止进攻状态,31师师长乔来明给何其宗下令,要他亲自上阵,靠前指挥。

何其宗带上通讯参谋和警卫班到了2营营部后,发现2营其实并不是没有人,而是需要有人把死者遗体和重伤者抬回去,大家全都去抬担架去了。

因为中央军委有严令,绝对不允许把烈士的遗体丢在别国的土地上,而抬一个就要4个人,重伤的也要往回送,伤了几十个人,为了抬担架运送伤员,竟没人往前冲锋打仗了,原定为预备队的7连更是全员都去抬担架,而没有填补前线的空缺,因此一线的火力密度始终上不去,战斗打得异常艰难。

何其宗当即明白了这是指挥员没有作战经验,人员需要立即调整。马上命令二营长肖先虎,重新调配人员打破建制进行调整。在最前面有三个连长,几个连长在一起又都谁也说了不算。而阵地离敌人前沿只有几百米,老这样指挥混乱,恐怕会坏大事。

何其宗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指定一个强有力的人全权负责,他命令6连长陆天银统一指挥部队,将残缺的三个连整编为一个混成突击队,重新向越军发起攻击,经过这样一调整,突击部队有了,预备队也有了。据统计,经过调整后,解放军的火力密度提升了2.3倍,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战斗效果。

3月3日,在攻打封土县城时,敌人在公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为躲过雷区,部队只能沿山脚丛林前进,但转了几个钟头又回到了原出发点。

前线的混乱情况报到93团团部里,团长命参谋长何其宗到二营去观察实地情况,他带上侦察班很快就赶到二营。何其宗先让部队停止前进,接着带指挥员到最高处,找准站立点,然后对照地图很快就走出丛林,从而顺利地拿下了封土县城。封土之战,至此告一段落。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非常艰苦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我军甚至出现了预备队全去抢运担架的指挥混乱,着实遭遇了不小的伤亡,那些牺牲战士的鲜血,永远地洒在了异国他乡,这实在令人遗憾。也许锋利的剑都需要以血食献祭才能开刃,捱过初期的混乱后,解放军很快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量,仅用二十八天便彻底摧毁越南北部的越军主力,兵临河内城下!

8 阅读:3547
评论列表
  • 2025-04-12 19:27

    某些历史呀,国际呀为名字的号头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谣棍

  • 2025-04-12 20:48

    那时的团级干部都在解放战争打过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