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出席大臣葬礼,一女子身穿孝服,身份特殊,引出感人故事

木椅历史 2025-04-18 03:17:02

贞观五年,长安的街头,送葬的队伍挤得水泄不通。

85岁的李纲走了,棺木前,一个老妇披麻戴孝,哭得撕心裂肺,喊着“爹”。

李世民皱眉,谁不知道李纲没女儿?

这老妇是北周齐王宇文宪的闺女,当年李纲冒死收她爹的尸,偷偷养大她。

李纲辅佐仨太子,全没好下场,人送外号“太子杀手”。

可这老臣,三朝坎坷,忠义不改,哭声里,他的故事抖了出来,沉甸甸,压得人心头发紧。

贞观五年,长安的街头,送葬的队伍挤得水泄不通。

85岁的李纲走了,棺木前,吹鼓手吹得呜咽,纸钱撒得满天飞。

人群里,一个六旬老妇披麻戴孝,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嘴里喊着“爹”。

围观的百姓嗡嗡议论,李世民站在队伍里,皱着眉。

谁不知道,李纲没女儿?

这老妇却哭得像断了肠,旁人问啥她都不吭,只管磕头。

打听下来,才知道她是北周齐王宇文宪的闺女,当年李纲冒死收了她爹的尸,偷偷把她养大。

李纲,三朝老臣,辅佐仨太子,全没好下场,人送外号“太子杀手”。

可这哭声一响,他的故事抖了出来,沉甸甸,压得人心头发紧。

事情得从北周说起。李纲生在546年,河北观州人,年轻时就出了名,仗着为人正直,嘴硬心软。

北周的宫殿里,香炉冒着烟,他穿着官袍,低头做事。

齐王宇文宪是皇室里的能人,带兵打仗有一套,待人也好,李纲跟他交情不浅。

577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登基,忌惮这个叔叔,找了个由头,把宇文宪骗进宫,定了谋逆罪,杀了全家。

宇文宪的尸首被扔在城外,露天晒着,门生故旧吓得不敢靠近。

李纲听说了,推着车,顶着风,一个人把尸体拉回来,挖坑埋了,跪在地上磕头拜别,哭得眼睛都肿了。

埋完人,李纲没歇,偷偷找到宇文宪的独女宇文氏。

那会儿宇文氏才几岁,吓得躲在角落,哭都哭不出声。

李纲托了人,把她送去乡下,养得平平安安。

北周的街头,风吹得黄土飞扬,李纲低头走路,袍子角晃晃悠悠。

没人知道,他救了个孤女,藏了半辈子。

北周没了,隋朝来了。

隋文帝杨坚看李纲正直,点他当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杨勇。

东宫里,灯火通宵不灭,李纲翻着书,教杨勇礼法,劝他收敛性子,别跟大臣吵。

杨勇年轻气盛,爱摆架子,听不进去。

李纲急得白了头发,几次上书,劝得嗓子都哑了。

杨广在旁边盯着,暗地里使绊子。

604年,杨广废了杨勇,自己当了皇帝。

李纲的劝谏,像是扔进水里的石头,泡都没冒一个。

他低头收拾书,搬出东宫,背上多了个“太子杀手”的名头。

隋朝乱了,李渊带着兵杀进长安,建了唐朝。

618年,李渊点李纲当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李建成。

东宫的书案上,奏折堆得老高,李纲埋头教书,劝李建成低调做事,别跟弟弟李世民争锋。

李建成耳朵硬,愣是跟李世民杠上了。

626年,玄武门兵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登基。

李纲站在东宫门口,盯着地上的血迹,袍子被风吹得直晃。

他又劝了个空,背上的“太子杀手”名头,更响了。

李世民当了皇帝,贞观朝开了。

627年,他看李纲老成持重,点他当太子少师,辅佐8岁的太子李承乾。

宫里的学堂,书声琅琅,李承乾晃着小脑袋,跟着李纲念书。

李纲80岁了,背有点驼,讲起礼法来,眼睛却亮得像灯。

他教李承乾待人宽厚,凡事多想想,太子年纪小,听得认真,提的建议大多照办。

宫外的官员议论,说李承乾有贤储的样儿,李纲这回总算教对了人。

李世民翻着奏折,点头称好,封了李纲礼部尚书,又让他当了宰相。

贞观五年,李纲病了,躺在长安的宅子里,咳得胸口疼。

消息传到宫里,李世民正跟房玄龄议事,听说李纲病危,急得站了起来,挥手派了个太医过去。

没过俩时辰,又派了俩太医,叮嘱得仔仔细细。

宫里的灯火晃晃悠悠,李世民还是不放心,点名让房玄龄亲自跑一趟,替他探望。

房玄龄赶到李纲家,宅子冷冷清清,药味飘得满屋。

李纲躺在床上,眼睛半闭,气息弱得像线。

太子李承乾也来了,站在床边,低头不吭声。

长孙皇后派了人,送来药材,可李纲毕竟85岁,熬不过去了。

两天后,李纲走了。

长安的街头,送葬的队伍排得老长。

棺木前,纸钱撒得满地,吹鼓手吹得呜咽。

李世民穿着素袍,站在人群里,低头送老臣。

突然,一个六旬老妇挤出来,披麻戴孝,跪在棺木前,哭得像天塌了。

围观的百姓嗡嗡议论,说李纲没女儿,这妇人哪来的?

老妇哭得嗓子哑了,喊着“爹”,磕头磕得额头青了。

李世民皱眉,派人问清楚,才知道她是宇文宪的闺女宇文氏,当年北周灭了,宇文氏无处可去,李纲偷偷养大她,藏了50多年。

葬礼的哭声,传遍了长安。

棺木旁,香炉冒着细烟,宇文氏跪在地上,袍子拖得满地灰。

人群里,房玄龄低头叹气,官员们议论纷纷,说李纲这人,真有义气。

消息传到宫里,李世民翻着旧档,眼睛红了红。

他下旨,追赠李纲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还让太子李承乾亲自为李纲立碑。

碑立在长安城外,风吹得碑文沙沙响,字里行间,像是藏着李纲一辈子的坎坷。

李纲走了,辅佐仨太子,没一个成器,背了半辈子“太子杀手”的名。

可他推车收尸,养孤女,教太子,忠了一辈子,义了一辈子。

长安的街头,车马川流不息,碑上的字,像是刻在史书里,沉甸甸,拔不下来。

0 阅读:0

木椅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