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硬汉,带着楚人跟秦国死磕,愣是把秦将李信、蒙恬揍得满地找牙。
楚国让秦国欺负得抬不起头,他却让楚人挺直了腰杆。
可秦国60万大军压过来,项燕再猛也顶不住,楚国没了,他也倒了。
项燕的血,流进了孙子项羽的刀里,楚人的火还没灭。

战国末年,秦国的战车横冲直撞,六国的地盘被啃得七零八落。
楚国地盘大,可楚王光知道躲,秦军一来就迁都,从寿春挪到陈,又从陈挪到更远的地方。
项燕生在楚国的将门,姬姓项氏,祖上好几代都是楚国的将军。
他打小在军营里长大,刀枪剑戟耍得跟吃饭似的,对楚国的山山水水有股子割舍不下的情。
秦国吞了韩国、赵国,魏国也摇摇欲坠,楚国眼看着要成下一个。
项燕瞧得心急,跑去跟楚王说,得攒兵抗秦,不然迟早被秦国吞了。

可楚王就跟没骨头似的,五国合纵的时候,还让春申君留着点力气,别全豁出去。
邯郸之战那会儿,赵国都快被秦军灭了,楚王愣是不想出兵,亏得毛遂嘴皮子厉害,硬把楚王激得派了点兵。
项燕气得牙痒,带着楚军在边境练兵,憋着一口气要跟秦国干一场。
项燕在军中威望高,楚国的兵喜欢他,因为他不摆将军的架子,行军打仗跟大伙儿一块儿吃苦。
楚国的老百姓也信他,觉得有项燕在,秦军兴许没那么吓人。
可楚国的朝堂像一潭死水,楚王光想着苟活,压根没心思抗秦。
项燕的建议一回回被扔一边,他只能带着兵守着楚国的地,盼着哪天能杀秦军个措手不及。

公元前225年,秦国的刀子捅向了楚国。
秦王嬴政踌躇满志,叫来王翦父子商量灭楚的事。
王翦说,楚国地大物博,还有项燕这块硬骨头,非60万大军不可。
嬴政嫌兵太多,年轻气盛的李信跳出来,说20万就够。
他跟蒙恬拍了胸脯,带着20万秦军杀向楚国,一路势如破竹,楚国的城池像纸糊的,接连丢了二十多座。
嬴政在咸阳乐得直拍桌子,觉得楚国这回完蛋了。
秦军打到寿春城下,项燕带着楚军冒了出来。
他没急着跟李信硬碰,先派人去秦营假装求和。

李信年轻,觉得自己把楚军吓趴了,乐呵呵地应了,打算稳住项燕,再一口气灭了楚军。
可项燕压根没打算真投降,他让人假装撤兵,暗地里带着20万楚军悄悄跟在秦军后面。
李信这边还做着灭楚的美梦,项燕已经布好了口袋。
李信听说楚军偷袭南郡,急得火烧眉毛,带着兵往回赶,怕跟蒙恬的联系断了。
南郡的楚军其实就几千人,项燕的主力全攒在李信身后。
秦军刚到南郡,把楚军赶跑,松了口气想接着往前走。
谁知刚出城,项燕的20万大军像天塌了似的压过来。

楚国的兵憋了一肚子火,跟着项燕往秦军冲,杀得天昏地暗。
秦军死了七个大将,李信差点没跑掉,带着残兵灰溜溜回了秦国。
蒙恬赶来救场,也撞上项燕的埋伏,被揍得头破血流,平生头一回吃了败仗。
楚国的旗子在寿春城头飘起来,老百姓挤在街头喊项燕的名字。
项燕这一仗,硬是让楚人扬了回眉,秦军多少年没吃过这亏,嬴政在咸阳气得摔了杯子。

李信的败仗把嬴政气得够呛,他亲自跑去王翦的老家,低声下气请王翦出山。
王翦不含糊,开出仨条件:60万大军、蒙武当副将、咸阳的田宅。嬴政咬咬牙全答应了。
公元前224年,王翦带着60万秦军杀向楚国,蒙武跟在旁边压阵。
楚王吓得腿软,赶紧派项燕领兵挡着。
项燕带着20多万楚军,发动老百姓一块儿抗秦。
楚国的兵跟秦军在田野间你来我往,打了几个月,谁也没占上风。
王翦瞧出楚军的毛病,楚国这些年被秦国啃得没剩多少家底,粮食跟不上,兵越打越饿。

他下令秦军死守营寨,啥也不干,就跟楚军耗。
项燕急了,带着兵到秦营前骂阵,想把王翦勾出来。
王翦跟蒙武跟没听见似的,窝在营里吃香喝辣。
耗了一年,楚军的粮仓空了,兵饿得站不直,项燕的头发都白了一圈。
他知道再耗下去,楚军得自己散架,带着兵往东调,想找个突破口。
王翦等的就是这时候,60万秦军像饿狼似的扑出来,楚国的兵扛不住,阵脚乱了套。
项燕带着兵左冲右突,硬是杀不出去。
楚王负刍被秦军抓了,楚国的城池跟骨牌似的倒。

楚国没了,项燕也没了。
史书上他的死法模模糊糊,有人说他见大势已去,自己抹了脖子;有人说他让王翦的兵砍了。
不管咋死的,项燕的血流在了楚国的土地上,楚国的旗子再没飘起来。
楚人听说项燕没了,哭得跟丢了魂似的,老百姓念叨他的名字,像是楚国最后一块脊梁断了。
项燕走了,项氏的火没灭。
他的孙子项羽后来带着楚人跟秦国干,刀光剑影里,像把爷爷的魂又拽了回来。

楚国的老百姓背地里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像是从项燕的血里长出来的。
项燕打赢了李信、蒙恬,硬抗了王翦一年,楚人拿他的名字当旗,扛着最后一口气。
史书没写清楚项燕咋死的,可他的仗打得响。
秦国60万大军,楚国20万饿兵,项燕硬是拖了一年,换谁来都不好使。
他的刀,砍出了楚人的骨气,也砍出了项氏的命。
秦国的战车碾平了六国,可楚国的风,还在项燕的影子后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