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宰相,拼了命想保住摇摇欲坠的韩国,可秦国的刀子太快,他憋屈地走了。
他的儿子张良更狠,刺杀秦始皇没成,转头帮刘邦灭了秦,建起汉朝。
张氏父子,一个守着韩国咽气,一个掀翻秦国称王,俩人愣是把家族的命脉从战国的灰里拽到了汉朝的阳光下。

战国那会儿,韩国是个夹缝里求生的小国,北边魏国赵国,西边秦国,南边楚国,东边齐国,哪儿都挨着刀口。
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家瓜分了晋国,韩国就这么立了起来。
二十年后,韩哀侯灭了郑国,吞了点地盘,总算挤进了战国七雄的圈子。
可韩国地盘小,周围全是虎狼,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韩昭侯找了个叫申不害的家伙变法,国力蹭蹭涨了点,可跟秦国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就在这当口,张氏家族冒了出来。
张开地是韩昭侯的宰相,脑子好使,做事稳,帮着韩昭侯把国家收拾得像模像样。

他辅佐了韩昭侯、宣惠王、襄王三代韩王,愣是让张氏成了韩国数一数二的贵族。
张开地走了,他的儿子张平接了班,继续当宰相,辅佐韩厘王和韩桓惠王。
张平小名叫张德,颍川人,家里有老爹铺的路,可他没当甩手少爷,接过宰相的担子,眼睛盯着韩国的江山。
韩国这块地,像是被五匹狼围着的羊。
张平当宰相的时候,韩国已经喘不上气,秦国的兵三天两头来敲门,魏国赵国也盯着韩国的地盘。
张平心里清楚,韩国要是不攒点力气,迟早让秦国一口吞了。
他跑去跟韩王说,得少收点税,让老百姓歇口气。
可韩国的贵族光想着自个儿的田庄,压根不听,张平的法子胎死腹中。

战国末年,秦国的战车越碾越快,韩国的小日子更不好过。
公元前265年,秦军杀到上党郡,韩国打不过,韩王想把上党17座城送给秦国求和。
谁知上党的守将不干,私自把城献给了赵国,惹出了长平之战。
赵国40万大军埋了骨,秦国的刀子磨得更亮,六国的旗子抖得跟筛子似的。
张平瞧着韩国的地盘被秦国一口口啃,急得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救国的招儿。
张平琢磨了俩法子,一个叫“疲秦”,一个叫“联合抗秦”。
“疲秦”就是让秦国自己累着,他派了个水工叫郑国的,跑去帮秦国修郑国渠。
这渠修得秦国花了大把银子,耗了不少力气,秦军的脚步慢了点。
“联合抗秦”是拉着六国一块儿干,张平推着韩国加入五国合纵,打算抱团挡秦国。

可六国各怀鬼胎,合纵没成啥气候,秦国的兵还是来势汹汹。
长平之战后,韩国的地盘缩得跟巴掌大,张平看着国库空了,兵也少了,心像被刀剜了。
他跑去跟韩王说,得赶紧攒兵,可韩王光知道叹气,贵族们还在窝里斗。
张平急得病了,整天咳嗽,眼睛里全是血丝。
史书上说,他公元前250年病死了,可张氏族谱里写,他一直熬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憋着一口气咽了。
不管咋死的,张平的心血全砸在韩国上,愣是没挡住秦国的铁蹄。

张平走了,张氏的担子落到了他儿子张良身上。
张良打小听着父亲讲韩国的故事,恨秦国恨得牙痒。
秦始皇一统六国,韩国没了,张良的家仇国恨憋了一肚子火。
他攒了家里的钱,找了个大力士,打算刺杀秦始皇。
有回秦始皇东巡,张良带着人埋伏在路边,拿了个120斤的大铁锤,照着秦始皇的马车砸下去。
马车砸烂了,可秦始皇压根没在里头,张良白忙活一场,带着人跑了。
刺杀没成,张良没死心。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乱成一锅粥,张良瞅准机会,带着几百号人投了反秦的队伍。
他在路上碰到了刘邦,一个瞧着不咋起眼的沛县小官。
刘邦手底下兵不多,可脑子活,张良觉得这人能成事,带着人跟了刘邦。
刘邦打仗缺心眼,张良就给他出主意,带着刘邦的兵先占了宛城,又破了峣关,一路杀到咸阳。
秦三世子婴撑不住,举手投降,秦国没了。
张良站在咸阳的宫殿里,想到父亲张平的憋屈,韩国的城池,眼睛酸得像进了沙子。
他的国仇家恨,总算报了个干净。

秦国倒了,天下没消停。
刘邦跟项羽杠上了,张良死心塌地帮刘邦。
鸿门宴那会儿,项羽摆宴想收拾刘邦,张良给刘邦支招,稳住项羽,带着刘邦全身而退。
后来下邑之谋,张良劝刘邦别跟项羽硬碰,先攒地盘,养兵等机会。
到了垓下之围,张良帮着布局,把项羽围得插翅难逃,项羽自刎,刘邦得了天下。
汉朝立了起来,张良的脑子帮了大忙。
他跟萧何、韩信一块儿,被后人叫“汉初三杰”,江湖上还给他起了个“谋圣”的名号。

张良没恋栈权位,汉朝稳当后,他撂挑子隐了,跑到山里过起了闲日子。
兴许是大仇报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也兴许是瞧够了乱世的刀光剑影,想喘口气。
张氏从张开地到张平,守着韩国五代君主,没能挡住秦国的刀。
张良接过父亲的恨,硬是把秦国掀翻,帮着刘邦建了汉朝。
张氏父子,像是从战国的灰里爬出来,踩着秦国的瓦砾,站到了汉朝的城头。
韩国的旗子倒了,可张氏的魂,从张平的憋屈里,烧到了张良的刀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