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臣之恩与人生起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把林则徐愿为国家付出所有,丝毫不顾个人利益的高尚精神境界完美呈现。而这首诗的后两句“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也有着深刻的内涵。意思是,多亏了皇帝的恩情,就算被贬谪,也能将其当作积累沉淀的机会,当一个戍边的士兵也是可以的。
林则徐遭道光皇帝贬到新疆,可他还是牢记着君恩,这是为啥呢?其一,这跟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关系密切;而从林则徐本人来讲,道光皇帝确实对他有赏识提拔的恩情。
林则徐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只当了个不起眼的小军官。1820 年,他好不容易当上了正四品的浙江杭嘉湖道,可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只得无奈辞职,结果官位也没了。他又回到京城,好在有老师曹振镛推荐,这才得到面见道光皇帝的机会。道光皇帝清楚林则徐很有才能,就专门召见了他。这次召见,对林则徐来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823 年,林则徐获任江苏按察使。仅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就把当地八九成的积压案件给处理好了。他能力出众,执法公正,深受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百姓们还敬称他为“林青天”。正因如此,道光皇帝对他愈发信任,他的官职也是不断晋升,先后出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要职,在那时的政坛上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
1838 年,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由他来主持众人瞩目的虎门销烟。可到了 1840 年,因清政府担心英军向北行进会威胁到京城,道光帝就把林则徐给撤职了,1841 年还把他发配到了新疆伊犁。实际上,道光皇帝很清楚林则徐有着出众的才能,也明白他的一片忠心。从 1845 年开始,林则徐又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认可,先后担任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重要职位,那时的他手握大权,名声很大。不得不说,要是没有道光皇帝的支持,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就没法表现得那么出色;没有道光皇帝,林则徐也很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这么了不起的一笔。
林则徐与龚自珍是彼此相知相惜的挚友。龚自珍因诗文闻名,写了大量的诗歌与政论。他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故而得到了林则徐的夸赞。
龚自珍清楚地明白鸦片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因而在得知林则徐被委任为钦差大臣赶赴广东禁烟时,他给予了全力的赞成。1838 年,龚自珍很快挥笔写就《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在该文中,他明晰且坚决地表明了对林则徐禁烟举动的支持态度,同时还详尽地讲述了自己有关禁烟的一连串看法。这些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林则徐,使得二人在禁烟这一重要使命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共识。
林则徐和邓廷桢的感情深厚无比,他们齐心协力、患难与共。在困苦的日子里,彼此帮衬,一同应对艰难,他们的情谊让人钦佩万分。在近代中国那风云变幻、宏伟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林则徐与邓廷桢之间的纯粹友谊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道光年间,邓廷桢和林则徐一起在广东大力开展禁烟抗英活动,为守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来侵略携手奋战。可这般正义的行动,却给他们带来了灾祸,两人都被定罪并流放到伊犁。1842 年 6 月,邓廷桢率先到达伊犁的惠远城,开启了戍边生涯。过了半年,林则徐这位旧友也抵达此处,两人相见时,曾经共同战斗的场景一一浮现,悲喜交加。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林则徐和邓廷桢差不多时刻都在一起,他们常常一起回忆过去那些惊险万分的战斗时光,也会一块儿探讨朝廷的各种事情,在相互的陪伴下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三、坎坷的晚年与报国之志】
1849 年,林则徐曾三次遭贬,虽说被朝廷起用且官职不断提升,然而他任职的地方离京城越来越远,始终未获许进京面圣。他在诗里表达出“图书平子我姓名,飘泊入关来未朝”这般的忧愁,对将近 40 年的官场生涯感到心力交瘁,遂以身体孱弱多病为借口请求辞官回乡。1850 年,林则徐回到故乡福州,就在这一年,道光皇帝逝世。林则徐怀念这位皇帝对自己的赏识、信任以及起用的恩情,觉得自己的政治生涯会因道光帝的去世而终止,打算在老家度过晚年时光。
然而,英国侵略者蛮不讲理地强占了福州城内的乌石山神光寺和积翠寺,这让那心怀国家的志士极为反感和厌恶。他毅然再次站出来,联合官民共同抵御英军,最终迫使英国侵略者无奈撤到城外。林则徐还担忧英国侵略者凭借炮舰从海上进行侵扰,于是亲自到各个海口查看,仔细安排防御事宜。回到家乡后,林则徐始终关心时事,并且时常表达自己的看法,着实是身子退了心却没退。
同年,洪秀全带着拜上帝会的人在广西起事,这可把清政府吓得不轻,赶忙让林则徐当钦差大臣,赶紧去广西镇压起义。任命下来的第二天,林则徐就带病出发了。可是他本来病就没好,又加上长途奔波,而且年纪也大了,这让他的情况越来越不好。1850 年 11 月 22 日,林则徐在去上任的途中,在广东潮州普宁行馆突然去世了。他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在林则徐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前,清政府在 11 月 27 日还任命他为广西巡抚,盼着这位老臣能再给朝廷解决难题。林则徐没能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一方面是近代中国衰弱、西方列强侵略这些原因,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坚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想法,真的是尽心尽力,到死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