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于都城的选择

天空蓝星 2024-05-12 07:48:02

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于南京即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在统一全国后,明王朝将都城定在了南京。对于这个决定,朱元璋是经过了长期的思考和抉择的,但也并非是最终的方案。换句话说,朱元璋还是有意另寻它地建都的。

之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南方的经济发达,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再则,朱元璋起兵于南方,此地也是他的故乡所在,是他的心灵寄托所在。在其称帝之前为吴王时,南京已经被定做了都城,大力经营之下已颇具规模,因此被定为大明王朝的都城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为什么朱元璋还有迁都之意呢?主要是南京虽然号称是虎踞龙盘之地,但位置过于偏南,是不利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的。再者,历史上定都于南京的王朝,大多为偏安政权,鲜有善终者,作为一个统治者朱元璋不会不考虑这些问题。因此,在彻底打败蒙元之前,朱元璋就考虑过迁都的问题,目标大致有北京、开封、洛阳、西安等地。但由于战事还远未结束,而这些地方的位置又过于靠前,因此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行动。

洪武元年徐达北伐攻取山东河南等地后,朱元璋就巡幸了北宋的故都开封。出于驱逐了鞑虏并恢复了中华的感情,不少人建议朱元璋将都城迁至开封。于是朱元璋就将开封定为北京,准备将其与应天府南京同为都城。但很快朱元璋放弃了这个想法,离开开封后再未返回,并于洪武十年将开封的北京头衔拿掉。

朱元璋之所以放弃开封,主要有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的考虑。此时的开封,自北宋末年后,数百年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时至今日早已无当年的繁华,呈现出的是破败不堪。民生凋敝,而运河的失修又使得水陆转运艰难,这就让开封无法承担起首都的重任。而且开封无险可守,在军事上是一个死地,这都是朱元璋不得不放弃开封的原因。

在明军北伐胜利之后,此时北方传统的政治中心西安、洛阳、北平等地都已归于大明的治下,三地作为都城的候选者呼声都很高,但此时朱元璋的选择却出人意料,他选择了故乡临濠也就是后来的凤阳,将其定为中都。凤阳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经济和军事上都毫无可取之处,朱元璋为何还要选择定都于此呢?

有人说朱元璋选择凤阳,是其出于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古人有云,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朱元璋大概也是如此的想法。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如果朱元璋仅仅是出于这种考虑是难以让人相信的。他之所以如此的选择,更多的应该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明初的功臣大多出于淮西,出于拉拢、便于看管的目的,让他们落叶归根,定都凤阳不失为一个上策。

但这个计划在进行了大半之后,朱元璋又放弃了。除了耗资巨大之外,重要的原因还是政治上的。淮西功臣们在建国后的结党营私、专横跋扈,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使得朱元璋对于他们的策略由拉拢转向了极端的解决手段。出于担心建都凤阳会更加助长他们的势力,在洪武八年之后,朱元璋下令停止营建中都。

此后朱元璋又将目光投向了洛阳、西安,但似乎对于西安更有兴趣。于是就有了在洪武二十四年,派太子朱标巡幸陕西之事。在此之前,朱元璋将封在西安的秦王召回,而使得朱标的巡幸更多的是有考察关中的意思。在此之前,朱元璋曾经向有关官员详细询问过关中漕运的情况,结合到召回秦王派朱标巡幸之事,迁都西安的打算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第二年朱标的病死,使得大明王朝的迁都计划暂时停了下来。此时的朱元璋,虽有迁都的想法,但年事已高的他面临着更为紧迫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帝国皇位顺利传承的问题。于是迁都之事停了下来,直到朱棣即位之后。

朱棣要迁都是必然的,一是大一统王朝的必然,再就是其本身的得位不正,而居于南京这个旧势力盘踞的地方让他内心不安,这些都促使其迁都的欲望极其强烈。而他最终选择北平,除了上述原因,主要还是在军事、地理、经济以及个人情感上的考虑。

明初虽然蒙元已退出中原,但北方的局势依然不稳,蒙元残余势力仍然盘桓与漠北,定都于北平可以迅速调动军事力量以抵御外来入侵,而且可以增强对于北方的控制力。南京虽然富庶,但距北疆遥远,无法震慑外敌。定都北平,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转移至北方,更为有效保卫帝国以发展经济。再则,北平周边地区适宜于农耕发展经济,可以提供足够的给养及繁衍人口,这些都是最终定都北平的基础。

北平作为朱棣的封地,是他的老巢,已经营多年,再加上上述的那些原因,最终使得朱棣在夺取皇位的二十年后,也就是公元1421年正式将首都迁至北平,更名为北京。至此,明王朝实行两京制度,北京作为首都,建国之地南京则作为了陪都。自此的“天子守国门”,也成就了大明王朝的一代刚毅风骨​。

0 阅读:5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