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接见叶剑英,在其手背点了几下,留下了无声的遗嘱

斜烟风起 2024-12-12 14:44:48

1976年9月,毛主席病情恶化,中央领导人一个个排队进入病房和主席告别。

轮到叶剑英的时候,毛主席挣扎着睁开眼睛,手也慢慢抬起,已经转身的叶剑英没有看到,幸亏病房里的护士叫住他:“首长,主席有话和你说。”

叶剑英赶紧走回床边,看着主席嘴唇翕动,他立刻把耳朵贴了上去,可什么也没有听到。

发不出声音的毛主席,只能在叶剑英的手背重重点了几下,之后又闭上眼睛。

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叶剑英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一直把主席最后点他的这几下当作是无言的遗嘱。

这么多人毛主席为什么偏偏选中叶剑英?

一切还要从毛主席对叶剑英的评价“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起。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身为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战功赫赫。其实,他还没有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指挥才能。

1922年,叶剑英只是一名国民党海军的营长。当时,正赶上军阀陈炯明叛变,他带领一个营的兵力,护卫在孙中山身侧,一直坚持到援兵来。

从此,叶剑英得到孙中山的赏识,一路晋升。

可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光有勇气显然不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当时的叶剑英正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师长,很受重视。但是他毅然通电反蒋,奔赴武汉投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

这次事件后,叶剑英对国民党军很是失望。他知道,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能够带领中国人走向新生活的政党。

于是,叶剑英萌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并递交了申请。

周总理十分欣喜,当时就批准他的入党申请,叶剑英用实际行动证明高官厚禄并不能收买一个爱国之人的心,共产党也收获一员大将。

不过,周总理希望他能继续待在第四军,共产党员的身份也要保密。简单来说就是要叶剑英潜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

叶剑英听从周总理的建议,为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待在军长张发奎身边。利用身份之便,打听到汪精卫以庐山会议为引,想要活捉叶挺和贺龙的消息。

确认无误后,他不顾自身暴露的风险,把消息传递出去。所幸消息传递得很及时,叶挺、贺龙更换计划直接改道南昌。

叶剑英成功救下两员大将,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最难得的是叶剑英的身份并没有暴露,他又继续回到第四军潜伏,还当上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成功策反手下的兵,为广州起义打下基础。

从这两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叶剑英是个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然,要在敌营中周旋,谨慎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诸葛一生惟谨慎”评价的由来。

说完谨慎,再来看看叶剑英大事不糊涂的表现。

对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会议,非遵义会议莫属。

会上,叶剑英坚决反对张国焘的计划,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为共产党走上正确的道路奠定基础。

当时能够坚定支持毛泽东的人并不多,叶剑英是其中之一,他的远见不得不让人佩服。会议后,毛泽东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地位,中国革命从此走上正确的道路。

但失去主导权的张国焘心有不甘,预谋分裂党中央搞破坏。

只不过,他的小动作没能逃过叶剑英的眼睛。得到密报的党中央及时调整计划,这才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多年后毛主席视察工作的时候又回到遵义,不禁感慨:“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过大功的,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如果不是叶剑英,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也难怪主席会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

其实这次并不是叶剑英第一次救下毛主席:一次在土城,敌人的一个连突然发动进攻,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叶剑英仅仅用一个排的兵力,打退敌人。

他的英勇与指挥才能再一次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次则是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会议,毛主席和几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都在,敌机突然来袭,也是叶剑英第一个发现并在第一时间救下主席。

这三次都是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叶剑英力挽狂澜,挽救了党中央,不然中国会走向何处,还真是个未知数。

叶剑英的功劳无人能比,他也成为毛主席最为信任的人。

毕竟做一次正确的决定容易,但是像叶剑英这样一直都能做出正确决定的人太少太少了。

“叶剑英大事不糊涂”由此而来。

“不糊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困难,尤其还是如此重大的事件,叶剑英的每次决定几乎都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而他的决定从来没错过。

除了做事谨慎遇事不糊涂,叶剑英还拥有一大优势——好口才。

国共合作期间,叶剑英怒斥国民党种种污蔑共产党的行为,就《作战与摩擦问题》发表演说。

叶剑英明确了这次会议上共产党的态度是拥蒋抗日,反对摩擦,一切以抗战、团结、进步的大局为重,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大义,叶剑英不仅驳斥了国民党的谣言,还为我党赢得了不少国民党上层人士的支持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诡计。

这段演讲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也让大家看到了叶剑英的另外一面。

自此,叶剑英能打仗会演讲的名声彻底传播开来,当时共产党的将军们论打仗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讲道理、与对手据理力争,那就只有拍桌子的份。

经此一事,叶剑英的这一才能被周总理发现。重庆停战谈判时,他安排叶剑英随行。周总理得知人善用,让叶剑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混乱之时敢于担当

建国后叶剑英得到重用,他的聪明才干为新中国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叶剑英首先就提出制定正确教育方针,培养和建立教员队伍。有了自己的人才,才能不再受制于人,新中国才可以发展得更快。

人才的培养自然少不了军事人才,因为军队才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发展的根本。

1955年4月,叶剑英又提出军队要从实战条件出发,进行现代化军事训练,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实现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这个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不管是教育还是军事,叶剑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先进的,也为国家建设输送不少人才,他的见识和理念让中国发展效率大大提高。

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建国后,叶剑英的能力和忠诚都得到了验证,这一切毛主席都看在眼里。

在1966年,毛主席交给叶剑英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中央军委副主席,全面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这个掌控大权的职位,毛主席任命时的态度不像是上级对下级,而是对老朋友的拜托:“剑英,我要拜托你一件事,由你来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你一定要为我分担啊,别人的话我不放心。”

“放心”也表达出主席对叶剑英最大的信任。

就在国家稳定发展的时候,中国人民进入了最悲痛的一年——1976年。

这一年发生很多大事,甚至有美媒称:“仿佛地球停止了转动。”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十里长街万人送别,举国哀悼,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国家总理降下半旗,周总理辛勤的一生就此谢幕。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因病逝世。一下子失去两位战友,毛主席的悲痛可想而知,本就有病在身的主席,身体亮起红灯。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中国的灾难还没有结束。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万活生生的生命就此消散,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不亚于一次战争。

毛主席知道后伤心欲绝,身体也日渐消瘦。这次的灾难实在太大,毛主席支撑不住,倒下了。

一辈子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的毛主席,就算重病在身依旧牵挂中国未来的命运。

首先,华国锋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战争年代,他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建国初期开展剿匪、土地改革、生产等各项工作,大力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推动医疗发展。

其次,群众基础好。他吃苦耐劳,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受到群众爱戴。

毛主席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发现了这位继承革命前辈意志的年轻人,早早把他列为观察的对象,只是这些都没有人知道。

最后,坚韧意志,对工作的热情始终没有改变,经受住了考验,这份乐观的态度着实难能可贵

这些都是毛主席对他颇为推崇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毛主席最终选了这个老实人做接班人,希望他可以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只是华国锋被发现得实在太晚,他的资历又难以服众,再加上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乐观,很多事情他都已经无法处理。

这位踏实肯干的老实人能应付这复杂的局面吗,又有谁可以帮助他呢?

毛主席很清楚,政权的更迭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现在华国锋根基未稳。比之遵义会议,不知道要凶险多少倍,毕竟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还太弱,和现在掌管一个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中国想要发展就不能再搞内耗,可给毛主席的选择并不多。当时十大元帅年纪都已经不小,还有不少人已经去世,很难找出合适的人选。而且这个重任给谁毛主席都不放心,此时他想起了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

此时的叶剑英身居高位,手握兵权,又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的人品、才能更是毋庸置疑,所以叶剑英成为毛主席“托孤”的唯一选择,他顺理成章成为那份无言遗嘱的接受者。

而且叶剑英一直是头脑清醒,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说是天才也不为过。有他的帮助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危难之时扭转乾坤

就在毛主席发出无言遗嘱后不久,噩耗传来。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哀悼。全国民众自发悼念主席,20分钟就哭晕3000人,悲怆的场面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根本无法想象。

随着毛主席的离世,国内的局势变得极其复杂,好在叶剑英发挥自己的才能了,稳定住局面。他先是和华国锋统一了看法,并且用雷霆手段铲除各种隐患,掐灭了资本主义国家蠢蠢欲动的心,还中国一个安宁的发展空间。

叶剑英没有让毛主席失望,或者说他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在他的辅佐下,新中国政局稳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主席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他最后无言的嘱托叶剑英做到了。

之后中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再没有谁可以阻止中国的崛起。

功成身退的老臣叶剑英在1986年10月22日逝世,享年89岁。60多年的革命生涯,叶剑英默默地守护着战友们用性命换来的一切。

毛主席没有看错人,他所希望建立富强民主国家的愿望终于实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