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国那会儿,有这么个女子,她是个大官家里的偏房。因为原本是丫鬟出身,所以在家里头地位不咋高。就算怀了娃,肚子都挺得老大了,还得忙着给老爷太太端茶倒水、做饭洗衣啥的。
之后,小妾诞下了一个男娃,可因为家里规矩严得很,她还是没法跟大家一起在桌上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都得干那些粗重的下人活儿,却从来不敢哼一声抱怨。就这样,她在饭桌旁边站了足足24个年头。
等儿子长大成人,她在家里的地位就大大提升了。现在吃饭都能坐在主位上,家里老少都对她特别尊重。
她是清朝末年大官谭钟麟的妾室,姓李。她生的儿子,那可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兼书法家,人称官场上的“常青树”,谭延闿。
李氏这辈子,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才能在那个规矩多多、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一路逆袭,走上人生巅峰?
【01 初入谭府】清朝末年时候,谭钟麟去一个朋友家里串门。因为他官职挺大,所以这个朋友特别上心,招待得那叫一个周到,标准老高了。
谭钟麟在朋友家的客厅聊得正欢,就在这时,名叫李氏的丫鬟被吩咐进来,负责给大家添茶倒水。
李家姑娘,以前只是个丫鬟,这回可是头一遭碰到这种大阵仗。满屋子都是高官贵人,自家老爷也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她心里头不由自主地就揪紧了,也跟着紧张起来。
这一慌可不得了,她手一抖,满满一杯热茶就洒了出去,正巧全浇在了谭钟麟的身上。
谭钟麟的朋友火冒三丈,心里既觉得丢了颜面,又担忧会惹恼身为大官的谭钟麟。他一生气,就让管家去严厉地教训李氏一顿,李氏被吓得嚎啕大哭起来。
结果,客厅里全是哭声、责骂和求饶的声音,谁还有心思聊天,整个场景乱糟糟的。谭钟麟瞧见这阵仗,觉得为这点小事儿没必要闹得这么大,就随口说了一句:“小事儿,别罚了。”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朋友见状,连忙顺水推舟,一边道歉一边劝李氏离开,说道:“行了行了,你以后就不用来大厅里伺候了,去干点粗活吧!”
丫鬟里头也是有差别的,就为一杯茶的事儿,我竟然被贬到了最下等的活计,成了干粗活的丫鬟。李氏心里头那个憋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可她却没料到,就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谭钟麟已经盯上她了。
等谭钟麟打算离开那会儿,他跟朋友说:“我瞅着那个倒茶水的姑娘挺好的,要不我带她走吧!”朋友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就把那位李氏姑娘给了谭钟麟。
李氏跟着谭钟麟回到府邸,老夫人那边就给她安排了差事。她脑子转得快,手脚也勤快,老夫人特别中意她。老夫人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谭钟麟也对李氏有好感,于是就拍板决定,让李氏做了谭钟麟的妾室。
人生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挺奇妙。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碰到个人,整个人的轨迹都变了。虽说当小妾的,地位不算多高,但跟丫鬟比起来,还是要强上一些的。
打那以后,李氏接到的戏码跟以前大不一样,她踏上了全新的挑战与成长之旅。
【02 忍欺受辱】谭钟麟在娶了李氏做偏房时,家里已经有一个正妻和三个小老婆了。老夫人对李氏特别疼爱,老让谭钟麟多去陪陪她。这样一来,谭钟麟原先的妻子和那些小妾们心里头可就不乐意了,嫉妒得要命。
她们老爱笑话李氏,讲她光靠脸蛋才迷住了老爷。李氏心里挺不是滋味,但没办法,毕竟她只是家里头最不起眼的小老婆,有苦也只能往肚里咽。
李氏的默默忍受,没能让她的地位有啥提升。在那个时候,女人地位低,男人说了算。虽说谭钟麟对她还算有好感,但打心底里,他还是只把她当成个陪衬,没啥重要地位。
谭钟麟对男女不平等这事儿视而不见,加上自己工作繁忙,老是不在家,他压根就不在乎李氏心里怎么想,也懒得花心思去提升她在家里的地位。
李氏,虽然已经有了小妾的身份,但在家里头还是得干丫鬟的活儿。尤其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谭钟麟的老婆和其他几个小妾都能坐在桌边享用美食,可李氏就只能站在旁边伺候着。得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她才能和那些丫鬟们一块儿吃饭。
时间一长,那些势力的仆人心里都明白了,李氏跟普通丫鬟没啥两样,甚至有人直接拿话挤兑她:“就算做了小妾又怎样,骨子里还是个丫鬟的命!”
时间一天天溜走,李氏有了身孕,这可把老夫人和谭钟麟乐坏了。怀娃那会儿,李氏还是得站着给大家端茶倒饭,不过其他方面可享福了不少,她心里头也天天盼着能早点生下个大胖小子。
李氏经过十个月的辛苦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娃。但生下孩子后,她并没因此地位提升,还是像之前做丫鬟时那样,得站着吃饭。
这时,李氏才恍然大悟,就算她在老爷心中挺有分量,就算她为老爷生了儿子,也照样撼动不了她排行老五的位置。
这就是现实,啥水平就拿啥待遇。能力不涨,地位和收入也别想涨!李家本来就没什么背景,所以他们在家族里的位置自然就低。
她有了儿子,但大家族里男孩并不少。明白这点后,李氏打定主意,要把心思和力气都花在栽培儿子这件事上。
【03 悉心教导】谭钟麟给李氏的孩子取了个名儿,叫谭延闿。在谭延闿出生前,谭钟麟已经有了三个娃,因此他对这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并不是特别上心。
谭延闿打小就机灵得很,他看父亲那爱理不理的样子,又明白母亲在家没啥话语权,自己在家走路都得轻声点。这样一来,他在父亲眼里就成了个听话的好孩子。
李氏自己没上过学,但她深信知识能够扭转命运。因此,她对谭延闿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老叮嘱儿子得用心念书、刻苦钻研。
谭延闿打小就是个明白事理的孩子,他心里头悄悄打定主意,非得哪天混出个名堂来,才能摆脱现在这穷酸的样子。
因此,他读书特别下功夫。那时候,谭钟麟每天都会给儿子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写文章、作诗,还得练字,任务相当繁重。谭延闿,不光能全部完成,还做得特别好,超出要求。久而久之,谭钟麟就开始留意起谭延闿的学习表现了。
谭延闿在11岁那年,就早早地踏上了学习八股文的道路,比其他小伙伴们快了三到四年。而且,他13岁时去参加童子试,一下子就中了秀才,真是厉害得很。
这事儿让谭家上下都对谭延闿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谭钟麟,他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家终于有接班人了。
谭延闿不光学习成绩拔尖,而且特别孝顺父母。
有次,谭延闿在学堂念书,同学们晓得他是妾生的,就不太瞧得上他,还老拿他开涮,管他叫“小三子”。
小时候的他,其实不太懂“小老三”这名字是啥意思,反正就是觉得听起来怪怪的,好像是在嘲笑他。他就跑回家跟李氏抱怨:“妈,他们为啥都给我起名叫小老三?我可不喜欢这个称呼!”
李氏听完之后,一下子呆了,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谭延闿瞧见娘亲这么难过,心里也怪不是滋味的。他伸出小手,悄悄地给李氏抹去眼泪,轻声说道:“娘,您别难过了,就当我没问过这事儿吧!”
李氏瞅着乖巧的谭延闿,一把将他抱进怀里,跟他说:“孩子,由于我是你爹的小妾,他们才会叫你小老三,这都是因为咱们地位低。要是想改变这处境,你就得好好念书,以后做出点大成就,他们才不敢小瞧咱俩!”
谭延闿靠在妈妈怀里,安安静静地,用力地点了下头。
没错,他得加把劲儿,等哪天混出个人样来,得让老妈在这家里挺直腰板,风光无限。
人们往往有个特点,遇到挫折时反而会变得更坚强,懂得如何在不利局面下扭转乾坤。
【04 守得云开】谭延闿考上秀才后,劲头更足了,他每天都会读到深夜,非得母亲连催好几次,才肯放下书本去睡觉。
努力终究有了回报,1904年的时候,谭延闿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果一举夺魁,成了贡士里的头名。接着在更高级别的殿试里,他又被皇上亲自点为“进士”。
消息飘进谭家,全家人都乐开了花,谭钟麟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家里又添了一位大官,这可是光大门楣、让祖宗都骄傲的大好事!
这天吃饭时,谭钟麟瞧着站在一旁的李氏,开口说道:“你就别老站着了,过来跟我们一起吃饭吧!”佣人们反应快,赶紧搬了个凳子过来,让李氏坐下。
谭家这事儿其实挺容易看懂的,就是说,李氏的身份变了,她不再是谭钟麟的小妾,而是成了新考中的进士的娘亲。
李女士眼里泛着泪光,这么多年忍气吞声,总算是有了回报。
可惜好景不长,谭钟麟就走了。那时候已经是民国了,谭延闿因为工作原因在外地,心里老惦记着家里的老妈。所以,他干脆让老婆方榕卿留在老家,专门照顾老妈李氏。
1916年的时候,李妈妈病得很重,但她心疼儿子工作忙,就没跟谭延闿提这事。结果,等李妈妈真的走了,谭延闿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谭延闿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难过极了。他下定决心,哪怕工作会受影响,官位可能不保,也一定要回家,亲手为母亲办理后事。
跑了几天,谭延闿终于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棺材,眼泪就哗哗地流。到了下葬那天,他非要让人把母亲的棺材从族祠大门抬走,可族里的长辈们不同意。他们说,李氏只是个妾,身份不高,不能乱了套,不能从大门出。
谭延闿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他试着跟那些老顽固讲道理,但怎么也说不通。一气之下,他直接躺在了老妈的棺材上,大声喊道:“行了,谭延闿我算是没了,你们现在就抬着我,从祠堂大门出去吧!”
族人们全都愣住了,他们对谭延闿的举动感到十分意外,同时又对他展现出的孝心感慨万千。到最后,大家也都没再硬要阻拦了。
李家的棺材就这么从祠堂大门被抬了出来。
谭延闿泪流满面,朝着母亲的棺材大声喊道:“妈,您这回总算是从大门出去的,再也不用受那低人一头的气了!”
李氏在谭家餐桌旁守候了整整24年,好不容易等到年老时,在饭桌上有了自己的位置。去世后,她更是从正门风光离去,这一辈子,总算是熬到头了。
李氏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课,她能从不太好的境况中转变过来,大家可能第一眼会想到是因为她儿子谭延闿考上了好学校。但深挖一下,这事儿跟她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有谭延闿本人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尽管她心里清楚,就算儿子学业不咋样,在谭家照样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她没选择这条路。她铁了心,觉得只有读书才是翻身的关键。
谭延闿从小就乖巧懂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望。他每天不分昼夜地用功读书,最终成功考中了举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那本《教育名言》的书里头讲过这么一句话:“去学习吧,学习真的是件好事,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尽管古时封建规矩把人划分成不同等级,可读书学习这事儿,真能扭转一个人的命运。
谭延闿出身并不显赫,只是家中妾室所生的孩子,但他硬是通过刻苦读书,闯出了一片天。后来,他在民国时期成为了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并且书法也写得相当好。
他和陈三立、谭嗣同一起被人们叫做“湖湘三大才子”,还当过两广和湖南的军事长官,甚至做过湖南省长和湘军的老大。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多亏了他的母亲李氏。这位坚强的妈妈,从小就教他要默默耕耘,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
所以,谭延闿才会拼尽全力,只为给母亲争取活着时候的风光以及去世后的尊严。
好的母子关系就是这样,彼此都能让对方变得更好!一起加油努力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