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共产党员:参加十月革命,被列宁接见,见证共产国际诞生

借古论今事 2025-03-28 13:57:12
前言

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有件展品经常被游客错过,它就默默放在一个小角落里,看起来就是台平平无奇的俄文打字机。但你要是瞅瞅它旁边的小牌子,就会发现这可不是一般的打字机,上面写着,这是刘绍周参加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时用的。这里头有个让人纳闷的事儿,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才成立的,可共产国际一大是在1919年3月就开了。那刘绍周这人,在建党前就能代表中国去参会,他到底是谁?他背后又有些啥故事?

最早跑到俄国去的中国劳工头头

刘绍周,地道的广东佬,1892年在广州呱呱坠地。因为广州一直跟外面做生意,交流多,所以在他才5岁的小年纪,就跟着老爹刘峻周,跑到那时候还是沙俄地盘的格鲁吉亚去了。他们一家子就靠卖茶叶来过日子。

刘家的茶叶买卖真的挺红火,短短几年就成了格鲁吉亚数一数二的华人富商。所以,刘家完全有能力给刘绍周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1909年,刘绍周还没到17岁,就考上了圣彼得堡大学的数学物理专业。毕业后,他去了北高加索那边当中学老师。到了1916年,刘绍周不干了,回到圣彼得堡,打算去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继续学建筑工程。可那时候的俄国,正闹着大变动,刘绍周就这么被时代的浪潮给卷进了革命的大漩涡里。

刘绍周刚搞定入学的事情没多久,1917年,俄国那边就闹起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老底子就这么被掀翻了。在那之前,沙皇政府为了打一战,硬是把好多俄国的壮劳力给抓去前线了。这样一来,俄国国内修铁路、搞基建的人手就不够用了。所以,他们就从咱们中国东北那边招了不少华人劳工过去。这些劳工干活儿是真卖力,也不怕吃苦,可他们就是老被欺负,待遇也差。后来,俄国那边越来越乱,这些劳工就跑到北洋政府的公使馆去求帮忙,想让公使馆给他们指条回家的路。

那时候,北洋政府在俄国的代表刘镜人,心里头对华工的苦楚挺不是滋味。但谁都知道,国家不强,外交就硬气不起来。他也没啥好办法,只能给那些华工补发护照和身份证明。这事儿传到刘绍周耳朵里,他心里头那个爱国劲儿就上来了,一咬牙,学也不上了,直接就去帮忙为华工说话,干起了人道主义的事儿。

刘绍周这么做可不是心血来潮,他是好好琢磨过的。他特别厉害的一点就是俄语说得溜,不光是方言老话,还有那边的文化习俗,他都门儿清。再说了,他在俄罗斯闯荡这么多年,钱袋子鼓,关系网也广,自个儿就能挑大梁。

1917年春天4月份,刘绍周挑头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并且自己当上了会长。为了让在俄国的华工们日子好过点,他想了很多实用的办法。比如说,那些还想留在俄国找活干的华工,联合会就给他们介绍新工作,还努力让他们和俄国人拿一样的工资。要是华工生病了,联合会就负责给他们找医院看病。要是有人想回国,联合会就帮他们办护照这些文件,然后还去和铁路、海关那边打交道,安排好一切。

刘绍周为了保障华工的正当权利,直接去找了二月革命后上台的俄国临时政府头头克伦斯基聊天,克伦斯基拍胸脯保证会大力支持他们联合会。这样一来,刘绍周靠着自个儿一流的领导能力,在旅俄华工里成了带头大哥。他不仅赢得了克伦斯基的看重,还慢慢引起了列宁的注意。

列宁曾三次亲自会面,让我走上了宣扬共产主义的道路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那个著名的十月革命。那时候,刘绍周带着的中华旅俄联合会,手下有一万多华工,他们都特别积极,有的加入了工人赤卫队,有的进了红色近卫军,还有的直接当了红军战士。他们拿起枪,直接冲到前线,跟白匪军干了起来,就是为了保护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刘绍周帮了大忙。你看北洋政府,不承认苏维埃,还把公使馆的人都撤走了。但刘绍周不一样,他支持革命,组织能力又强,最后连列宁都夸了他。

1918年,中华旅俄联合会开了第二次大会,大家商量后决定改名叫中华旅俄华工联合会,并且同意接受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刘绍周再次被选为会长。到了年底,联合会搬到了以前北洋政府的公使馆去办公。刘绍周还当上了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委员,列宁亲自给他开了张能免费坐车的证明。

1919年3月份,共产国际开了第一次大会,刘绍周代表咱们中国去了,他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身份参加的。说到那篇文章开头提到的打字机,就是刘绍周在会上用来记列宁讲话的俄文打字机。到了那一年的11月19日,列宁又见了刘绍周一回,还给了他一个证明书。那证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所有的苏维埃机关都得给刘绍周工作提供帮忙。

共产国际成立后,刘绍周接了个新活儿,那就是推广共产主义思想。到了1920年6月,中华旅俄华工联合会开了第三次大会,这次大会可不得了,加里宁大佬亲自来讲话,列宁和孙中山还当上了大会的名誉头头。会议结束后,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华人中央委员会,咱们也叫它共产华员局,就这么正式成立了。刘绍周,不光成了中央委员,还挑起了这个委员会的大梁。他还代表这个委员会去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二次大会,列宁又一次见了他,这次还聊起了在中国建党的事儿。

不过,刘绍周掌管的共产华员局有个天生的短板,就是没跟咱中国的广大工人、农民还有知识分子真正走到一块。他们搞的那个军事冒险计划,说的是先在咱国家边境悄悄建党,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新疆,一路东北,再瞅准时机跟孙中山在华南那边联手北伐,最后三路人马一块攻打北京。这计划跟咱当时的国情太不搭边了,根本挑不起中国革命的大梁。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他不得不回到国内,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大动静了,变得默默无闻。

重要的是,1920年年底时,刘绍周在一场火车事故里受了伤。他需要养伤,而且那时候,北洋政府正派了个代表团去苏俄访问,还打算在莫斯科搞个总领事馆,好跟苏俄恢复外交关系。刘绍周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是时候回国了。

就在这个时候,共产国际的一个工作小组抵达了中国,他们是由维金斯基带队的。小组里还有位叫杨明斋的旅俄华工,他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熟悉。多亏了杨明斋的介绍,这个工作小组才成功和陈独秀、李大钊搭上了线。而另一边,刘绍周一回国,共产华员局基本上就停止运作了。

回国以后,刘绍周原本打算去北京闯闯,可谁成想北洋政府正满世界找他,想抓他。为了避免被抓,刘绍周就改了名字,叫刘泽荣,直接从满洲里跑去了哈尔滨。到了那,他干上了中东铁路监事会监事,还当上了哈尔滨市议会议员和临时自治委员会的会长,有段时间还临时管着哈尔滨市政的事儿。九一八事变后,刘绍周不愿意给日本人当奴隶,就拒绝了他们,跑回了关内,在北京大学教起了俄语。七七事变后,他又跟着北大搬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继续教书。另外,从四十年代起,刘绍周还在重庆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当过参赞,外交部派他去新疆做特派员。1949年,刘绍周跟着包尔汉和陶峙岳一起起义,参与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绍周收到了周总理的邀请,成为了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法律专家,并且还被选为了全国政协委员。到了1956年,有了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的引荐,刘绍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也就是1958年,刘绍周在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刘绍周是国内俄语界的顶尖专家,受到周总理的激励后,他牵头编纂了《俄汉大辞典》。这本书到现在都还是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俄语文法工具书。

1970年的时候,刘绍周在北京离开了人世,他那时候78岁。他之前在共产国际一大会上用过的那台俄文打字机,一直被儿子刘仁好好保存着。后来,刘仁把打字机捐给了黑龙江黑河的旅俄华侨纪念馆。到了2021年,因为要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台打字机就被送到了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现在,它在那里向游客讲述着刘绍周这位不太被人知道的革命前辈的故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