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樵:一诗一得(1751—1760)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4-09-14 19:40:42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751登金剑山

葛勇(重庆)

才赏红枫画,复听幽涧琴。

沿途景万变,纵目客微吟。

兴味无高下,丛林有浅深。

何须分次第,随意作登临。

“无高下”“有浅深”诗意在此转深,见出主旨,看山或如看人,景色万变,各有其美,故得“何须分次第”之境界。(归樵)、

1752冈 僻

李达

冈僻知谁入,林深与路争。

松根横碍过,灯影细随行。

吟久山无友,归迟涧送声。

不眠缘底事,残句未能成。

1、“松根横碍”“灯影细随”“吟久”“归迟”“不眠”情节在细节的推动下发展,一气灌注。

2、“林深”“灯影”“山无友”“涧送声”甚至“残句”,着力点均在一“僻”字上。

3、“争”“碍”“随”“送”几个动词,完善灵化了诗的意境,好看。(归樵)

1753夏末绝句(二)

李伟亮

过眼春秋只素描,年来渐不耐通宵。

诗中自诩林和靖,曾买花盆种蒜苗。

首句“素描”奇想,言生活色彩简洁单一。转结尤佳,诗中自诩为爱梅如痴的林和靖,生活中却将种梅花的花盆种了蒜苗,反差中将诗家情趣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樵)

1754上元夜小区看烟花

李伟亮

看朱成碧又成空,隔岁心情大抵同。

草草生涯谁共我,光阴冢上种春风。

一二由烟花朱、碧、空的变化而拟于心情,三四句言“草草生涯”进一步托比兴出之,“光阴冢上种春风”,读来委婉有味,思致无穷。(归樵)

1755母亲节

王十二(安徽)

昔时温饱少珍羞,过节逢年未足酬。

今日盘中多美味,可怜依旧爱鱼头。

“惜时”“爱鱼头”是因“少珍羞,”将鱼身留给子女。“今日”“爱鱼头”是日久成习。小情节见大母爱。(归樵)

1756过朝阳市场

宋善岭(江苏)

十门竟有九门关,一户未关人正闲。

忽忆那年从此过,客如流水货如山。

通过“忽忆”将现时与那年两个时空所见情景挽合起来,在对比反差中见出市场萧条的主旨。(归樵)

1757有感留守儿童与父视频

郎松(黑龙江)

别路他乡远,相思见视频。

不谙工地苦,每觉笑容亲。

先不说出正意,而从反面衬托一下,再跌出本意,此法往往前后构成强烈的对比。(归樵)

1758北固山吊柳永墓

于文清(镇江)

北固山前杨柳风,琪花瑶草伴词宗。

江声帆影栏杆外,清唱鹧鸪烟雨中。

凡作诗,须选取意象,服务于主旨,此诗是为凭吊柳永,故诗人选取了“杨柳风”“琪花瑶草”“江声帆影”“鹧鸪烟雨”等意象赋兴,如此借题发挥,灵活取意,皆与柳永词风相关,轻描淡写中既拓展了凭吊意境,又深化了凭吊诗旨。(归樵)

1759在白银看黄河

刘庆霖

华夏同宗居古原,千山万水授于天。

黄河领唱江河曲,每个音符长百年。

“领唱”“江河曲”“音符,”立体的、发散性的、诗性思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黄河境界。(归樵)

1760暮归

汪冬霖

三千边界已浑浑,踏雪迟归过北门。

脚下凝冰犹不怕,街灯正给路加温。

诗人以主观的推理方式,让“街灯”“给路加温,”别为假定,别为痴想,是因为即将归家的温暖的心理所支配,读来饶有诗趣。(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0 阅读:0

小楼听雨是诗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