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浙江省文管会的考古工作人员对德清县境内的一处古窑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这次发掘正式为这处古窑址命名为“德清窑”,并初步判定了它的年代约为东晋、南朝时期。而更大的发现,则是以此为起点,在此后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中,最终确定了它“中国瓷源”的重要地位。
在过去,陶瓷专家们在做研究时,往往以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划定古瓷窑的范围。而在1974年余杭县大陆果园和馒头山两地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局限的认知。因为考古人员发现这两处古窑址的产品种类、风格和年代与德清窑几乎一致。这说明德清窑在当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独的位置,它分布范围应该更广。“窑系”这一概念正是由此突显出来并逐渐被广泛接受。
然而,就在德清窑的考古发现为古陶瓷研究带来新的曙光时,却在后面十多年时间里再没有新的突破。而越窑、婺州窑等古瓷窑的发现与研究在这一时期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让专家学者们纷纷认为,德清窑是受越窑和婺州窑的影响才发展起来的,而且其烧造历史也不长,在漫长的陶瓷史中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衰落下去了。
令专家们没想到的是,事情又发生了新的转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后,德清县文物工作者们又在东苕溪沿岸的龙山一带有了新发现。这次共发现了二十余处商周时期的古窑址,从出土物判断,当时这些窑场主要以烧制原始青瓷为主。与此同时,在与德清相邻的青山一带,也发现了古窑址。
经过文物工作者的系统性研究,基本完成了德清窑烧造历史的画像。据古陶瓷专家们判断,德清窑的时代源于夏商、历经两周的各个时期,基本不曾间断,延续至汉、六朝,直至唐宋时期,是我国目前已知窑址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序列最完整的原始瓷窑址群。德清窑从发现命名,到各时期德清窑窑址的考古调查、发掘,以及有关德清窑起源的原始瓷窑址群的考古发掘、研究,前前后后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经过文物工作者这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最终明确了德清窑的学术地位,揭开了中国瓷源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