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放宽应届生身份标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影响?|锦囊

新锦成研究院 2024-08-20 17:06:03

一直以来,因涉及到公招考试报名、校招机会以及就业优惠政策等问题,应届生身份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常规而言,应届生身份分为两种,即当年应届生和择业应届生,前者是当年毕业,后者是近两年毕业。但二者均须满足一个共同的要求,即未缴纳过社会保险,这也被称为“两年择业期”政策。

但近日,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指出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某些公招考试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甚至有些地区将“两年择业期”延长为三年。各地应届生身份的标准有哪些变动?这将对高校毕业生产生哪些影响?本期锦囊将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应届生身份标准发生变化

早在去年7月,福建省人社厅就发布通知明确,报考福建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央企在闽机构,“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可报考应届生岗位”。

今年6月,湖南省人社厅在印发的通知,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同年7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发布通知表示,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同月,贵州省同样发布通知指出,报考贵州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广西省人社厅也公告,在发布招聘计划时,明确“高校毕业生”包括近2年内毕业、未落实过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签订就业协议、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不过,各省份对应届生身份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例如,湖南、广西、山东仅在事业单位中有相关表述,福建、贵州的范围则扩大到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年限标准在各省也有差异,贵州、山东未对择业期内毕业生作规定;福建、广西、湖南则将年限规定为1-3年不等。除公招考试外,腾讯、阿里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在2025届校招要求上,也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应届生毕业年限。

新趋势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取消应届生身份的声音早已有之。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招聘时限制应聘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求职。他们认为,应当逐步淡化应届生身份的标签,不再强调应届生身份,而是关注青年人群体的就业的问题,认同、支持年轻人的个性化发展,看能力不看毕业时间,为所有年轻人创造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近两年,全国各地针对这一问题推出的举措,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

具体而言,上述趋势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以下积极影响。首先,应届生身份标准的放宽将为更大范围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机会。国考、省考等公招考试的大部分岗位限制应届生报考,23年国考面向应届生的岗位约占60%,应届生优势非常明显;其次,应届生身份标准的放宽有利于提升择业应届生的择业优势。校园招聘是毕业生进入优质企业最简单直接的渠道之一,众多世界500强、大厂名企都会通过校招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获取校招offer的几率要比社招高很多,竞争压力更小;此外,相关就业优惠政策也将惠及更多青年群体。部分城市向应届生提供丰厚的人才补贴,还有很多城市设置了应届生落户优惠政策,应届生在当地签署劳动合同或缴纳一定期限的社保后便可直接落户,这与毕业生未来的购房买车、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都有直接关系。

从整体来看,适当延长高校毕业生择业期、不再要求社保缴纳情况等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的举措,可以给高校毕业生更充分的择业时间,也有于在择业期内就业后辞职(退)的人员,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业。长期来看,淡化应届生身份,也有利于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助推高等学校从关注毕业时的静态就业,转变为关注毕业后的中长期就业及毕业生发展情况,倒逼高校更加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引导高校毕业生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