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你的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在替它找理由

张大姨爱生活 2025-03-27 13:44:58

AI爆火之后,我们担心的是裁员而不是上四休三,是因为我们被压迫太久了吗?

上个月,朋友小张的公司上线了AI客服系统,原本30人的团队,一夜之间裁掉20人。

他苦笑着说:“现在AI写代码比我还快,老板连‘优化’都懒得说了,直接群发裁员邮件。”更魔幻的是,就在同一天,热搜上挂着某大厂试点“上四休三”的新闻,评论区最高赞是:“别画饼了,先把双休还给我行吗?”我们明明活在AI爆发的时代,为什么担心的不是“怎么轻松工作”,而是“明天会不会失业”?

我们早就习惯了用加班时长证明忠诚,用摸鱼技巧对抗剥削。当老板在会议上激情澎湃地宣讲 "狼性文化" 时,我们在微信里同步翻译:"今晚九点前把方案改十版"。某大厂员工曾发明 "摸鱼计数器",精确计算每分钟摸鱼的价值,因为 "连摸鱼都要算 KPI"。

这种职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让我们把压迫当常态。记得去年某公司推行 "弹性工作制",结果演变成 "24 小时随时响应制",连睡觉都要抱着手机等 @。就像动物园里被拔掉牙齿的老虎,即使铁门打开也不敢迈出半步。

不是AI太强,而是我们太累:2015年,牛津大学预测:2035年,AI将取代50%的工作。但没人想到,最先被取代的不是流水线工人,而是白领——写文案的、画图的、做PPT的、甚至写代码的……

一位设计师自嘲:“以前老板嫌我出图慢,现在Midjourney 10秒出50版,他嫌我‘不够AI’。”但问题真的是AI吗?当国外在讨论“AI+四天工作制”时,我们连“拒绝加班”都要勇气。当有人提议每周工作四天时,我们的警惕性瞬间拉满:这是不是变相降薪?会不会工作量翻倍?毕竟资本家的数学总是惊人的一致 ——3 天工资 = 5 天工作量。就像奶茶店推出 "第二杯半价",实际是让你多买一杯。

这种不信任感源于无数次被 "优化" 的经历。朋友曾在某互联网公司经历过 "狼性培训",结果三个月后部门被整体裁撤。现在看到 "狼性文化" 四个字,他的 PTSD 立刻发作:"狼吃羊,羊吃草,我们连草都不如"。我们一边恐惧被 AI 取代,一边偷偷期待它能取代那些毫无意义的工作。比如每天复制粘贴的报表、毫无营养的会议、重复机械的流程。但真正的恐惧在于 —— 如果 AI 真的取代了我们,资本家会不会连最后一口汤都不留给我们?

某大厂HR私下说:“现在裁员根本不用找理由,一句‘组织调整’就够了,员工自己就会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努力’。”这种自我怀疑,早被驯化出来了:

2010年:“年轻人要吃苦”

2015年:“996是福报”

2020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等到AI来了,我们第一反应居然是:“完了,我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了。”

西班牙试点四天工作制,生产力反而涨了20%。

国内某公司试行后,员工离职率降了一半。但大多数老板的反应是:“中国人太多,你不干,总有人干。”一位制造业老板更直接:“我买AI机器人是为了24小时不停工,你让我少上一天班?”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上四休三,而是能安心摸鱼的权利。当 AI 抢走那些重复性工作时,我们应该欢呼:"终于不用假装很忙了!" 就像计算器取代算盘时,人类并没有失业,而是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但前提是我们要打破这种被压迫的思维定式。下次老板画饼时,不妨问一句:"这饼能分给 AI 吃吗?" 当同事讨论 35 岁危机时,笑着说:"怕什么?AI 比我们更怕被优化"。

AI真正可怕的,不是抢走工作,而是让我们习惯了“抢着被剥削”。当国外用AI争取更多假期时,我们却在焦虑“明天用什么理由加班”。或许该问的不是“AI会不会让我失业”,而是:“我们还要忍受这种生存模式多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