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西来?文盲们该好好学习汉字了!

永卓学周易 2024-06-15 05:26:17

最近看到某探源工程的官方发布会上,公然宣称小麦西来。

老子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这帮数盲兼文盲的蠢货们,是不是不识字?

一万年前上山文化有虞氏创造的甲骨文上,分明就有“麦”字。

有小麦,当然才会有“麦”这个字。

文盲说,你看呀,“麦”字和“来”字相通,表示这是外来的品种呀!

简直是狗放屁,放狗屁,狗屁不通!

甲骨文的“麦”字底下有个脚的符号,表示的是朝下的运动。

小麦的“麦”

这个朝下的脚根本不是表示麦子从外来,而是表示小麦的根系往下扎得很深!

与其他作物相比,小麦的根系扎得深,是小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小麦根系普遍可以达到一米到两米,深者甚至可以入地超过三米,而相比之下水稻和小米的根系则一般只有二十厘米,不到小麦的十分之一!

看下面新闻就知道了,小麦的根深达两米半,小伙子都很难拔起来。

有关小麦的报道

说完了“麦”字,再来说说“来”字,这个字应该是大麦。外形和小麦相似,只是根系远远比不上小麦发达。

甲骨文“来”是指大麦

小麦和大麦在一万年前的甲骨文中都有,自然是因为一万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有虞氏已经知道如何种植,尤其是小麦的根系特征把握如此准确,你要说上山文化的人不认识小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上山文化的有虞氏主要种的是水稻,到了贾湖之后他们也是种的水稻,但是越往北走气候越干旱,水稻就改成了黍和粟。

南稻北黍的格局,就是这样形成的。

麦子,当然也种,但不多。

种得不多,不代表没有。

距今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人群,就是上山文化有虞氏迁徙而来。

在贾湖遗址,发现了小麦。这是贾湖遗址发现的碳化小麦颗粒。

贾湖遗址的碳化小麦

贾湖遗址的碳化小麦

据报道:

姚凌、崔启龙在贾湖出土的石磨盘、石刀表面提取到小麦族、稻、莲藕、菱角、山药、根茎类、豇豆属、狗尾草属、薏苡属等植物淀粉粒。刘莉、张永辉、陶大卫、杨玉璋等在裴李岗、唐户、石固、沙窝李、莪沟北岗、寨根、班沟等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和人牙结石表面提取到粟、稻、栎属橡子、莲藕、山药、根茎类、小麦族、粟或黍或薏苡属、薏米颖果、栎果、豆科、栝楼根等淀粉粒。

小麦就是小麦,什么叫小麦族?这么遮遮掩掩的干什么呢?

如果贾湖和裴李岗的人都已经在吃小麦了,小麦还怎么西来啊!

数盲们还怎么活呢?

数盲们已经贴心地给小麦西来画了一条路线,试图解释为什么小麦突然从新疆空降到了山东。

哈,文盲就是文盲。

等到西亚的小麦过来的时候,没发现中国人已经吃了几千年的麦子了吗?

0 阅读:1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