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汉宣帝出生没几个月,就遇到了巫蛊之祸,全家被杀。
他成为他爷爷刘据仅剩的唯一后代,从小在民间长大。
很多人觉得,这么一个登基之前孤苦伶仃的皇帝,应该没有什么外戚吧。
但正相反,在汉宣帝登基,并诛杀霍家之后,汉宣帝的四大外戚家族,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小就是孤儿的汉宣帝,哪来的这么多外戚呢?
01、祖母史家
汉宣帝的祖父,是卫太子刘据,祖母,是史良娣。
按照西汉的规定,太子的妻妾等级,从高到低为太子妃、良娣、孺子。
由此可见,史良娣是太子宫里地位仅次于太子妃的女人。
她的老家在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她的家族除了她这个太子良娣,还出了一个鲁王妃。由此可见,史家应该是当地一个影响力不小的大家族。
或许是她的老家鲁国离长安城实在太远了,史良娣死于巫蛊之祸后,她的家人居然没有被波及。
汉武帝去世之后,5岁的汉宣帝(当时还叫做刘病已),终于被放出监狱。
一直在监狱照顾他的廷尉监丙吉,辗转打听到他祖母的老家在鲁国,便带着刘病已去鲁国寻亲,把他交给史良娣的哥哥史恭和母亲贞君抚养。
几年后,汉昭帝下令,让刘病已回长安,养于掖庭,刘病已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史家。
汉宣帝登上皇位的时候,史恭和贞君都已经去世了,没能看到汉宣帝的风光。
但汉宣帝并没有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他把史恭追封为杜陵侯,谥号为“仁”,并把史恭的三个儿子全都接到长安,封为列侯。
其中,史恭的长子史高,一到长安,就跟在汉宣帝的身边,担任汉宣帝的侍中,并在汉宣帝诛灭霍氏的时候立下功劳。
汉宣帝一直很信任他,在临终前,把他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让他领尚书事,做下一任皇帝汉元帝的辅政大臣。
史高的儿子史丹,则和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一起长大。正是在史丹的支持之下,王政君的儿子得以保住太子之位,并顺利登基。
史高的两个弟弟,虽然不如史高一脉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却也都被封侯。其中二弟史曾,曾当过光禄大夫,这是霍光在汉武帝在世的时候担任的职位。
史家显赫一时,是汉宣帝年间强势的外戚。
他们的发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汉宣帝祖母的家人,更是因为史家曾经收留年幼时孤苦无依的汉宣帝。
02、生母王家
汉宣帝的生母王翁须,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她出身平民,从小家里穷,被寄养在广望节侯之子刘仲卿家里学跳舞。
王翁须稍微长大一些后,就以歌舞女的身份,被刘仲卿卖给了一个叫做贾长儿的人当歌舞女。
她的父母想要变卖家产把她赎回来。还筹好钱,她就被贾长儿带走了,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王翁须跟着贾长儿到了邯郸之后,正好遇到太子的手下来邯郸选歌舞女。王翁须被选上,进了宫,成为了太子宫里的家人子。
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进喜欢上了王翁须,王翁须很快就为刘进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然而,汉宣帝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巫蛊之祸爆发了。刘进和王翁须为了照顾年幼的汉宣帝,没有跟着刘据离开长安,双双被杀。
汉宣帝登基之后,开始寻找母亲的家人。
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当年太子宫的人,几乎都死在巫蛊之祸了,王翁须更是早早和父母失散。
汉宣帝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才找到了王翁须的母亲王媪,并把她和王翁须的两个兄弟接到了长安。
他把王媪封为博平君,食邑一万二千户,王翁须已故的父亲追封为思成侯,王翁须的两个兄弟,也都封侯。
王家开始崛起。
王家的底子比较薄弱,比不了史家那样的大家族,在汉宣帝年间也比较低调。
但汉宣帝把王翁须的外甥培养了出来,王翁须兄弟王无故的儿子王接,在史高致仕之后,成为了新一任的大司马车骑将军。
王翁须另一个兄弟王武的儿子王商,则官至丞相。
可以说,如果不是汉宣帝当了皇帝,王家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平民。王家靠着汉宣帝一飞冲天,后来又因为与新皇帝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而被新的外戚打败,这是西汉外戚的一个缩影。
03、发妻许家
汉宣帝对从来没见过面的生母家,都如此厚待,又怎么会亏待发妻许平君的家人呢?
霍光在世的时候,汉宣帝比较憋屈。他把许平君封为皇后之后,想按照皇后父亲可以封侯的惯例,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侯,却被霍光阻止。
但霍光一去世,汉宣帝立刻把许平君的儿子立为太子,把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为平恩侯,并开始重用许家人。
以至于霍光的儿子霍禹都在私底下抱怨:没有我爹,陛下怎么能当得了皇帝?可是我爹才去世多久,他就把我们霍家撇在一边,重用史家和许家人!
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则成为了汉宣帝绕过霍家,和大臣们直接联系的桥梁。很多大臣们不方便被霍家人看到的上书,都是通过许广汉私下传给汉宣帝的。
等到汉宣帝诛灭霍氏,许家在汉宣帝一朝的分量,便越来越重。
许平君的叔叔许延寿,成为了汉宣帝的大司马车骑将军,并曾和名将赵充国一起出征西羌。
许延寿的儿子许嘉,被过继给无子的许广汉。许延寿去世之后,许嘉成为许家新的旗帜。
后来的许嘉,也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他的女儿,则成为汉成帝的皇后。
不过,许皇后无子,许家也面临着和西汉众多外戚同样的问题:他们和皇帝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了。
最终,许家败给了王政君带起来的新外戚家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许家是汉宣帝年间,最显赫的外戚家族了。史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是汉宣帝临终的时候封的,而许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则是汉宣帝壮年时期封的。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宣帝对发妻许平君的一往情深。
04、第三任皇后王家
汉宣帝的皇后里,故剑情深的女主角许平君,和霍光的女儿霍成君,都非常有名。
很少有人知道,汉宣帝还有第三任皇后,王氏。
汉宣帝和王氏的父亲王奉光,是在民间斗鸡的时候认识的。
后来汉宣帝登基之后,听说王奉光的女儿订了好几次亲,未婚夫都在成亲之前去世了,以至于王氏一直嫁不出去。
在西汉人的眼里,这意味着这个女子命中注定大富大贵,只有足够富贵的人,才配娶她为妻。
于是,汉宣帝把王氏纳进了后宫,封为婕妤。
不过,汉宣帝和王氏一直合不来。王氏进宫多年,经历了许平君和霍成君两任皇后,始终不得汉宣帝宠爱,也没能生下儿子。
霍家被诛灭、霍成君被废之后,汉宣帝决定立一个新的皇后。
他心目中的人选,本是宠妃张婕妤。可是他考虑到,张婕妤有儿子,担心张婕妤会为了自己的儿子,像霍成君一样谋害太子。
最终,汉宣帝为了太子的安全,把无子无宠的王氏立为了新皇后,并让她抚养太子。
为了避免王皇后生下儿子,汉宣帝在立后之后,便很少和王皇后见面了。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亏待王皇后的家人。他把王皇后的父亲王奉光封为邛成侯,王家的子弟,也有不少担任侍中等外戚热门职位。
当然,汉宣帝选王氏为皇后,本来就是为了保护太子,自然也不会让王家的势力太强大。
所以,王家是汉宣帝四大外戚家族当中,地位最低、影响力最小的了。
王家的第二个列侯,还是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封的。汉宣帝登基之后,把王氏尊为皇太后,并把王氏的哥哥王舜封为安平侯。
05、为什么汉宣帝重用外戚
我们可以看到,汉宣帝虽然是一个孤儿,但他的外戚家族一点也不少,且大多影响力巨大。史家和许家,直到汉宣帝的孙子汉成帝在位期间,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要知道,一辈子重用外戚的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都开始打压外戚家族,把后宫的妃子全都处死。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家族,一个做官的都没有。
为什么到了汉宣帝年间,又开始重用外戚了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其一,汉宣帝在朝堂上,没有根基。
18岁的汉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举目望去,发现朝堂之上,尽是霍氏的党羽。
而他,全家被杀,又在民间长大,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可以倚仗的心腹。
这个时候,他可以信赖并重用的,唯有外戚家族。
虽然在汉武帝晚年,和汉昭帝年间,外戚的力量受到了压制。但是封赏并重用外戚,本来就是西汉的传统。
汉宣帝给外戚封侯,把外戚家的子弟召到宫中重用和培养,也是名正言顺的,霍光也无话可说。
此时的汉宣帝,重用外戚,实际上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好让自己在把霍光熬死之后,在对付霍家的时候,有人支持。
而这些外戚,也没有辜负汉宣帝的期待,在汉宣帝诛灭霍氏的过程中,帮了汉宣帝大忙。
我们可以看到,汉宣帝年间,最显赫的两家外戚,史家和许家,都是为汉宣帝诛灭霍氏出了力的。
他们在汉宣帝掌权之后,自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朝堂上没有根基的汉宣帝,最大的心腹,最信赖的人,自然是外戚。
其二,汉宣帝重视感情。
汉宣帝作为一个孤儿,对亲情的重视和期待,应该是大于一般人的。
史家曾经抚养他,许家的许平君嫁给他,为他生下长子,让他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他们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在他掌权之后,用权力回报这份沉甸甸的感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也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他从小没有母亲,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封赏并重用母亲的家人,也是他弥补遗憾的一种途径。
而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亏待第三任妻子的家人呢?要知道,他对王皇后,虽然没有感情,王皇后也是实打实帮他抚养太子的。
所以,这4个外戚家族,在汉宣帝年间能够显赫,是合情合理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