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档案管理遇上有源RFID:一场效率革命-1

英雄RFID 2025-02-19 14:37:43

1、传统档案管理的困境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编目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冗长。档案入馆后,工作人员需先进行分类、排序,并去除装订,再人工撰写档案盒信息,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将目录与档案一起封装入盒。这种纯手工处理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还使得整个流程既繁琐又低效,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存放次序也较易被打乱,导致档案查阅耗时长。虽然档案通常会分类存放,但在存取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不可避免的错误,一旦档案没有按规定存放在指定位置,工作人员就需要将所有档案筛选一遍,这无疑造成了查找困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档案的盘点操作同样不科学。由于档案数量众多,且材料都封装在档案盒内,每个档案盒内存放的档案种类、数量均不相同,若要拆开每个档案盒进行盘点,将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现疏漏。

对失效档案的管理也存在滞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档案盘点工作困难,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储存时间信息掌握不准确,使得失效档案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形成大量冗余档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额外负荷和成本,占用了宝贵的存储空间,也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有源 RFID 技术揭秘

有源 RFID 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正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档案管理领域,它为解决传统档案管理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源 RFID 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射频信号。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标签是信息的载体,内部装有电池,能够主动发射射频信号 。当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时,读写器会捕捉到标签发出的信号,并对其进行解析和处理。数据管理系统则负责对读写器读取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管理,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和统计等功能。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传统识别技术相比,有源 RFID 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特性。首先是其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特性,这使得档案管理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一翻阅档案进行识别,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也降低了因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错误。其次,它具备信息实时传输的能力,能够将档案的相关信息实时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中,实现对档案状态的实时监控。例如,当档案被借阅或归还时,系统能够立即更新档案的状态信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档案的流动情况。此外,有源 RFID 技术还具有识别距离远、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势,能够满足大规模档案管理的需求。在一个大型的档案库房中,读写器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档案上的标签,快速完成档案的盘点和查找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