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陪跑中的家长众生相——学习,可以辅导,但不能代劳

丹阳撰稿课程 2024-03-28 02:41:06

孩子回家后,我们就化身为了家长。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身兼数职,像孙悟空一样拔一根毫毛,就能实现千变万化的七十二变。在角色转换间腾挪转移,游刃有余。

即便每一位家长都是普通的凡人,但七十二变还是要有的。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的洪流。

家长也是很内卷的,好吧?为了很好的辅导孩子,必须语数外,样样精通,无所不能。孩子问你单词的时候,你得知道。问你数学题的时候,你得拿出草稿纸,大脑与智商赛跑,那满满的一页草稿纸,不知牺牲了多少脑细胞。题做出来后,还要通俗易懂的讲给孩子。孩子听明白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你的任务就暂告一段落了。你讲了,孩子瞬间就懂了,那个时候感觉就是自己拯救了银河系。不费吹灰之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一点就通的感觉对于家长来说是最欣慰的了。不用鸡飞狗跳,不用剑拔弩张。春风化雨,一派和谐。

太阳每天都是崭新的,而挑战也是每天都存在的。应接不暇的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每天都要与三大学科过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孩子每天在学习新知识,作为家长,也时时刻刻在进行知识的新陈代谢。活脱脱的一场教育陪跑。

习惯成自然,辅导孩子久了,以至于现在孩子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了不会的单词直接就问,也不查书,也不用平板查。语文学习中有了不会的字,也懒得动手去翻书。数学里学过的一些概念也不熟悉。还振振有词的说书上没有,直到我翻出那一页给儿子看,才无话可说了。

在教育陪跑中,家长拼尽全力,为孩子加油助威,本意是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支持,却好心办坏事,形成了喧宾夺主的局面。“大树底下无大草”。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一点点消失殆尽。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学习,可以辅导,但不能代劳。学习是一件亲力亲为的事情,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能够点拨的,适时点拨,但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还需要靠孩子自身的努力毅力和坚持。在学习上,点到为止是最高的智慧,不能事无巨细,体贴入微。

加菲劳曾说,求学的三个条件: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项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亲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悟。

教育陪跑中的你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瞬间呢?对于教育的诸多现象有哪些看法,期待你的独家之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