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语文学习有捷径——看似微小,实则是滴水藏海。

丹阳撰稿课程 2024-03-29 00:13:26

这几天儿子在学古诗三首,其中有一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老师要求把创作背景和其中的注释记住。我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里面有三个典故。我问儿子,三个典故是什么?我乍一看上去,也看不出来。于是又进一步的查了资料。

人杰,指的是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张良、萧何。

鬼雄指的是鬼中的英雄。出自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第三个典故就是项羽乌江自刎。我详细的给儿子讲了乌江自刎的故事。希望儿子了解更多的文学历史知识。

第二天晚上睡觉前,我和儿子随意地聊着天。突然想起给儿子讲过的故事,就问儿子,乌江自刎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儿子侃侃而谈,我很是满意的听着,内心窃喜,不错不错,讲过一遍就能复述的这么流畅,孺子可教也。儿子绘声绘色地讲着:乌江亭长劝他渡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朝一日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但是项羽觉得无言见江东父老,于是就跳河自刎了。儿子的故事在洋洋得意中戛然而止。我俩相视而对,我哭笑不得问:项羽跳河了吗?儿子意识到了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让你讲故事呢,你学会演绎了。但咱得尊重历史啊,项羽是在江边自刎。我担心儿子没明白自刎的意思,就给儿子解释了自刎的意思。自刎就是割颈自杀的意思。后来,项羽跳河了吗,就成了我们之间一个调侃的梗。

昨晚,读书时间,儿子读着《湖心亭看雪》。读着读着,自己就开始脱离读本开始背。没一会儿功夫,就背过了。儿子让我看着书,三下五除二就背过了。相当流畅。儿子很开心地说:我背过啦。这么一会儿功夫我就背过了。我太厉害了。我纠正儿子说:不是这么一会儿功夫,平日里你读的时间不算上吗?儿子频频点头:对对对,平日里的时间也得算上。

有一次,一位家长朋友很焦急的问:写作文有什么捷径吗?孩子不会写作文。我们聊了很久,我很理解家长的急切心情,但是写作文没有捷径,而且我也不认同家长所说的写作文是有套路的,整几个模版,往里套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对语文的极大伤害。

我突然想起欧几里得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数学在欧几里得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时髦话题。以至于当时亚里山大国王托勒密一世也想赶这一时髦,学点儿几何学。虽然这位国王见多识广,但欧氏几何却令他学的很吃力。于是,他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欧几里得笑道:“抱歉,陛下!学习数学和学习一切科学一样,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学习数学,人人都得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在这一方面,国王和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从此,“在几何学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

同理,语文的学习也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的。它同样需要勤勤恳恳的努力和付出。

语文的学习就在于平常的日积月累。看似微小,实则是滴水藏海。回过头来发现,每一次的厚积薄发都是因为曾经坚持不懈的努力。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传承了千年的朴素哲理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一次次印证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