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回家后,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儿子在写作业,我在旁边辅导。刚刚学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儿子领会的还不够透彻。我给儿子讲解一遍,儿子听后表示懂了。信心百倍地开始做题。做完一道题自信满满地让我检查。我一检查,愣住了。儿子也是明显的一听就会,一做就废啊。

我看着儿子列的竖式,完全蒙了,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儿子没有按照乘法的先后顺序计算。计算顺序还没有明白。我又给儿子讲解了一遍。就这样讲解一遍,做一道题,屡错屡教。反反复复了六七次。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以前给儿子讲题,一遍就过,一点就通。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对于儿子来说,还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朦朦胧胧,似懂非懂。儿子不甘心,在练习了八九次后,终于算对了。儿子开心的欢呼着,我终于学会了。

现在来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接受力和反应力都变慢了。有一部分题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我在做题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挑战和乐趣。
昨晚,有一道趣味练习题,其实就是我们以前的附加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题,儿子看着题没有思绪。我拿过练习册,演算纸,算了一通,答案出来了。但是怎么通俗易懂的讲给孩子,我遭难了。因为我用的是方程的解法。我试着讲给儿子听,但是讲解的有些复杂了,儿子听不懂。讲到一半就放弃了。

我很想知道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如何解答这道题的。记得上学期有过类似的题,老师教给孩子们用代入法。虽然方法有些笨,但是这种思维简单,孩子们容易接受。在数学的世界里,化繁为简,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孩子们接受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