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自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各朝各代的兴衰交替里,几乎都能瞧见农民起义的汹涌浪潮。
这些出身贫贱的起义者,一次次为封建帝王的 “家天下” 敲响了丧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些激昂的口号,承载着无数底层民众对命运的抗争与对新世界的渴望。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哪些著名的农民起义呢?它们又为何大多折戟沉沙,难以走向最终的胜利?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同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01
首当其冲的,便是陈胜。
陈胜,字涉,乃阳城人士,年轻时靠给他人耕种土地维持生计。
然而,他绝非甘于平凡、庸庸碌碌度此一生之人,胸怀壮志的他,时刻留意着秦朝的政治风云,后来谋得了秦朝基层小吏——屯长一职。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达征兵戍边的诏令,陈胜也在征召名单之中,由此结识了同行的另一位屯长吴广。
吴广是阳夏人,早年经历虽鲜为人知,但性格豪爽随和,与士卒们相处极为融洽。彼时,恰逢天降暴雨,道路泥泞难行,延误了戍边期限,依秦律,众人恐难逃脱斩首之刑。生死关头,陈胜与吴广当机立断,决意铤而走险,谋划起事。陈胜巧用 “鱼肚藏书” 之计制造舆论声势,吴广则去拉拢煽动同行士兵。
万事俱备后,陈胜登高振臂,一声怒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石破天惊的呐喊,就此拉开了两千余年农民起义的壮阔大幕,也为大秦帝国敲响了覆灭的警钟。
陈胜、吴广相关画作
陈胜、吴广打起公子扶苏、名将项燕的旗号,自封将军、都尉,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铚、酂、苦、柘、谯等六座城池。攻下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国号 “张楚”,各地郡县纷纷响应,一时间,秦朝境内烽火四起,统治根基摇摇欲坠。此时的陈胜,麾下已有数万兵力,势力如日中天,俨然成为天下反秦义军的领袖。踌躇满志的他,决定乘胜追击,派遣周文西征伐秦。周文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函谷关,秦朝大将章邯紧急征发囚徒为兵,绝地反击,大败张楚军队,周文兵败自杀。
与此同时,吴广因内部争斗遇害。张楚政权内部人心惶惶,众人争权夺利、竞相称王,身为领袖的陈胜也日渐骄纵自满,致使人心离散。不久,章邯挥师进攻陈县,陈胜节节败退,最终惨死于自己车夫之手。三年之后,秦朝覆灭,刘邦念及陈胜首义之功,追封其为隐王,并按王侯之礼祭祀。
02
再看东汉末年的张角。
彼时,外戚专权,宦官当道,政治腐败不堪,百姓徭役负担沉重。
张角与兄弟张宝、张梁皆信奉道教,略通医术,平日常以符咒之术为百姓祛病消灾,借此招揽了大批信徒。
张角创立太平道,四处宣扬教义,蛊惑人心,在那个谶纬之学大行其道的年代,王公贵族、儒生术士皆热衷于利用天象祥瑞来预测未来、谋取政治私利,普通民众更是对这类神秘学说深信不疑。
张角巧妙利用宗教与天象之说,为自己的造反行动披上了一层看似合理的外衣,成功笼络了海量追随者。
公元184年,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为口号,发动起义。
因信徒皆头戴黄巾,故而被称作 “黄巾军”。短短一月之内,战火便迅速燃遍东汉大地,汉灵帝惊慌失措,匆忙调集军队平叛。这场大乱虽未直接推翻汉朝统治,却无疑为三国时代拉开了帷幕,诸多三国豪杰皆是凭借平定黄巾之乱崭露头角。为镇压起义,东汉朝廷允许各州郡自行募兵,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丛生,群雄并起。不久后,张角因病离世,黄巾军也被镇压下去,可绵延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也自此走上了衰败灭亡的不归路。
03
第三位,是险些将大唐彻底击垮的黄巢。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陷入内有宦官专擅朝政、外有藩镇拥兵自重的困局,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平衡。而黄巢的出现,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僵持局面,为大唐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黄巢生于公元 820 年,山东菏泽人,出身并非贫寒,家中祖祖辈辈以贩盐为业,家境颇为优渥。幼年时,他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能赋诗吟词,又擅长骑射,堪称文武双全。成年后的黄巢多次投身进士科考,却屡屡名落孙山,无奈之下,他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黄巢 35 岁那年,山东爆发王仙芝起义,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加入王仙芝阵营,势力迅速扩张,麾下兵力很快便达数万人之众,声势震动全国。官军难以抵挡,便许下招安承诺,试图拉拢王仙芝,黄巢对此极为不满,二人遂分道扬镳。不久,王仙芝战死,黄巢顺势自立为王。
公元 878 年,黄巢进攻东都洛阳受阻,接受招安,获封右卫将军。但没过多久,他便再度反叛。此后,黄巢转战多地,于 880 年成功占领东都洛阳,继而剑指唐朝首都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四川,黄巢在长安称帝建国,国号 “大齐”。然而,长安城内的士族名士对这位草莽出身的皇帝并不服气,再加上黄巢军队军纪涣散,四处烧杀抢掠,很快便尽失人心。没过多久,便遭到各路官军的联合反攻,黄巢被迫逃出长安。
但官军也好不到哪儿去,入城后同样大肆劫掠。黄巢趁官军放松警惕之际,又重新夺回长安,并将那些曾欢迎官军的百姓屠戮殆尽。
公元883年,黄巢带着15万大军逃离长安,继续流窜作战,次年兵败自杀。
值得一提的是,黄巢有一名手下接受招安,二十年后,正是此人终结了李唐江山。
04
相较于前面几位,宋江在正史中的名气相对较小,但得益于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精彩演绎,这位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那么,历史上的宋江究竟是何许人也?梁山好汉中又有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呢?历史上的宋江,乃是北宋宣和年间的义军领袖,起于淮南,他带领三十六位手下纵横驰骋,官军数万人竟难以与之抗衡。北宋朝廷见状,便萌生招安之意,想让宋江去攻打方腊,初次招安未能成功,朝廷又派张叔夜前往镇压,宋江被迫投降,随后参与征讨方腊之战。
不过,宋江的结局与《水浒传》大相径庭,宋军凯旋班师后,宋江旋即被捕,虽未有明确史料记载其结局,但极有可能是被朝廷处死。
到了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直至《水浒传》成书,凭借其巨大影响力,让宋江的事迹广为人知,脍炙人口。
05
最后要提及的,是元末的红巾起义。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频繁降临,内乱不止,韩山童、刘福通笃信 “明王出世” 之说,遂烧香聚众,谋划反元起义。
恰逢黄河泛滥成灾,元朝征集大量民夫修筑堤坝,韩山童与刘福通决定利用这一契机造势,散布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谶语。不久,民众果然挖出一个独眼石人,二人顺势揭竿而起,举起反元大旗,元末红巾起义就此爆发,各地义军纷纷响应,一时间,元朝大地硝烟弥漫,统治摇摇欲坠。
然而,如同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一般,红巾军领袖们也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其一,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即便攻下城池,也常遭官军围困,只能四处流窜作战;其二,义军稍有成就,内部便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继而内讧不断,最终功亏一篑;此外,众多义军军纪败坏,与官军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因而难以赢得民心。
公元 1359 年,韩宋政权的都城汴梁被元军攻破,刘福通携幼主韩林儿逃往安丰,后又遭张士诚围困。作为红巾军名义上的共主,韩林儿无奈向韩宋江南行省丞相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将二人安置在滁州。彼时,朱元璋军中所用年号、官职皆依韩宋政权而定。随着朱元璋逐步扫平各路群雄,剑指天下之时,韩林儿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已然失去利用价值。
公元 1367 年,在明朝开国的前一年,韩林儿在前往应天的途中落水溺亡,刘福通也一同遇害。
文本内容源自@奇墨历史(探索放映室)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