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哙决定效仿先贤做一件流芳千古的事,他要把王位禅让给丞相子之。
图片来自网路
子之,他出场就是燕国的国相,位高权重,专断政事。至于他的前半生史书没有记载,但能够做到国相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仅仅从他生出做国王的野望到开始实施,可以说目的明确,步骤清晰,计划推进有条不紊。第一步:纵横家苏秦在燕国时,与苏秦结成亲家,并且与苏秦的族弟苏代结交。苏秦死后,又与苏代结成亲家,开始借势。他派苏代前往齐国侍奉在齐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苏代由此得到齐国国君齐宣王的重用。后来齐宣王派苏代回燕国复命,燕王哙问他说:“齐王要称霸吗?”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问:“为什么呢?”苏代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言下之意,燕王哙对子之信任度不够。于是燕王哙更加尊重子之,授予他更大的权力。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而听凭他的指使。
第二步:燕国的另一位大臣鹿毛寿受子之委托,利用燕王哙热衷名望,倾慕先贤的心理,对他说:“人们称道唐尧贤圣,就是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既有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燕王哙觉得这个办法好,又落名声又无损失,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果然拒绝,但由此更加尊贵。
第三步:发动臣子们的集体攻势:“夏禹当年举荐伯益,任用的官吏都是夏启的人。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都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从此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
子之的上位完全建立在燕王哙的自愿之上,忽悠、哄骗注定它不可长久。和“三国分赵”“齐国田氏代吕姜”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国内基础极为稳固,水到渠成。前者除了基础不稳之外,更暴露出子之的志大才疏。在他执掌朝政三年间,燕国大乱,百姓恐惧。在齐国怂恿下,燕国太子平邀集党徒聚合群众攻打子之,未能取胜被杀。齐国趁机出兵灭了燕国,杀死燕王哙和子之。后二年,赵武灵王送立太子姬平之弟姬职继位,是为燕昭王。
作为燕国的国君,燕王哙相当仁德,不贪恋美色,不游手好闲,爱护百姓,甚至亲自下地耕种。他向往远古时期三皇五帝的仁德,远古先贤的做法一直就是他为君的标杆。热衷名望,渴望流芳千古的欲望主导了他,在治国无果,不能成就燕国后,寄希望博得一个“近乎先贤”的好名声。可惜,“燕子哙行仁而亡”,迂腐无用、不合时宜的帽子戴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