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峰哥正读史
“我的行李箱里装着整个青春期的委屈。”
这是近日丛珊在自传视频里的自述。
丛珊因为饰演《牧马人》中的李秀芝而一炮走红。
要知道,在那个票价只有几毛钱的年代,这部电影硬是创下了1.2亿的票房奇迹。
然而在事业巅峰之际,丛珊却选择毅然放弃在国内的成就,
远嫁异国他乡,隐匿在公众视野之外。
本以为丛珊是顶着豪门千金的名头追求诗与远方,
可是听到这句话,我们才惊觉:
她原来用半生时光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我救赎。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丛珊的传奇人生,探寻这位昔日巨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状。
一、年少成名
1962年,丛珊出生在北京市的一个艺术世家中,她的父母均是昆曲资深演员。
但是丛珊人生的曲折,似乎是从娘胎里便被写好了剧本。
因此,暗影从小的时候便开始笼罩了她整个人生。
在特殊年代里,小时候丛珊便遭遇家庭变故。
父母被下放,年幼的她被送往姥姥家。
当时幼小的她整日蜷缩在四合院的藤椅上,听着胡同外批斗的喧闹声。
因此丛珊虽然出生于昆曲世家,但却没有机会学习昆曲,也从未受到过艺术教育。
但是有时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丛珊的艺术基因仿佛从骨子里就被刻好。
她天生就对表演感兴趣。
但因为家庭遭遇的变故,同时当时也并没有什么小朋友愿意和她玩耍,
所以她的性格就稍显内向敏感,在陌生人面前根本就不敢大声说话,更别提当众表演了。
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丛珊的自我意识出现,她想学表演的心也越来越强烈。
可没想到丛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丛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而且性格也比较内向,做演员这条路根本就不适合她。
可是丛珊却不这么觉得。
事实证明,丛珊也确实是赌对了。
有一次,丛珊在去父母朋友家里做客时,偶然认识了一位老演员刘宪一。
这位刘老师见丛珊热爱表演,便答应要教她。
丛珊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一个星期去刘老师家里两次。
虽说每天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表演基本功。
但是丛珊天赋异禀且勤奋好学,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不小的进步。
之前的她性格内向,在生人面前有些唯唯诺诺。
但是学习了表演之后,他却变得自信大方,很乐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
有一天,刘老师忽然受到了中央戏剧学院补录的消息。
把丛珊当作亲女儿对待的他喜出望外,赶紧让丛珊准备准备,并且对她进行恶补。
当时刘老师的想法很单纯,只是想让丛珊有个考试的经验,
熟悉考试的流程,好为以后做打算。
丛珊也是心知肚明,毕竟自己才只学了两个多月。
中央戏剧学院那可是要全国考生过独木桥,丛珊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的,这次就纯当练习了。
但是出人意外的事,考试当天竟是非常的顺利。
一路通关,同时也没有任何负担,所以丛珊考的也是异常轻松。
由于本来就没抱着多大的希望,所以丛珊压根就没关注过考试成绩。
可是等到结果出来的那一天,可是把师徒两人都吓了一跳。
好家伙,居然还给考上了?
或许,这就是天赋吧!
那一年她18岁,收拾好行李,带着稚嫩的气息与对表演的憧憬,走进了中戏的校园,与吕丽萍、姜文等人成为了同学。
大学开始没多久,丛珊就遇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
彼时当时的业界顶流谢晋导演正在筹备《牧马人》这部影片。
男主角早早就定了当时年轻英俊、意气风发且具有成熟男人魅力的朱时茂。
可女主角的人选却是让谢晋导演头痛了大半年。
他不知道要从哪里找到一个像李秀芝这样拥有淳朴、娇憨气质的女孩。
但是在谢晋见到丛珊的第一眼后,就觉得启用丛珊这个新人来担任女主角了!
一出道便是女主角,丛珊自然是欣喜若狂。
再后来,丛珊将这个善良、坚毅、可爱的女孩刻画得入木三分,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男人的理想妻子。
走红后的她备受关注,每周都能受到影迷寄来的厚厚一沓信件。
二、远赴异国
但是,但是的丛珊只是一个19岁的小姑娘。
她只喜欢演戏,可并不喜欢出名。
丛珊也没有想到,成名之后的荣耀竟然成为禁锢她人生的枷锁。
1982年秋天,丛珊抱着金鸡奖提名证书回到中戏宿舍时,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一盆刺骨的冰水。
床铺上的棉被湿漉漉地滴着水,室友们裹紧自己的被子装睡,呼噜声里透着刻意。
走廊上,原本勾肩搭背的同学见到她就别过头去,
食堂里总有人“不小心”撞翻她的饭盒,
白菜豆腐汤泼在地上,和泥土一起搅成嘲笑的形状。
她沦为校园中的“透明人”。
表演课上,老师把教案摔得震天响,指桑骂槐道:“某些人别以为拍过电影就能翘尾巴!”
夜晚,躺在宿舍床铺上的丛珊麻木地看着一摞摞影迷来信,三百多封信里两百封写着“想娶李秀芝这样的媳妇”,
却没人问过这个十九岁的姑娘,愿不愿一辈子活成“完美妻子”的标本。
丛珊就这样熬到毕业,她攥着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调令,以为能重新开始。
报到第一天,表演老师却扔来件发霉的戏服,让她从龙套开始学规矩。
但是丛珊也被不抱怨,毕竟龙套也算艺术,也能积累表演经验。
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下,丛珊跑了一年多的龙套。
再后来,到了1985年,丛珊终于接到了《良家妇女》剧组的拍摄邀请。
她本以为能够摆脱眼前的困境,却不成想这又是一个噩梦的开始。
影片里她跪在结冰的河滩上搓衣服,内蒙古的风像刀子割脸。
镜头特写她冻裂的手指渗出血珠,观众在电影院里抹眼泪,
但是领导却在报告会上拍桌子:“这是宣扬封建糟粕!”
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丛珊的演技也得到了认可。
但是领导不仅克扣了丛珊该有的工资,并且要求她做出一张检讨书。
连续的挫折让丛珊感到十分沮丧,她很想摆脱这让她透不过气的环境,去寻找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
恰逢此时,一个前往法国进修的名额出现在丛珊面前,
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飞往异国他乡的飞机。
在法国进修期间,丛珊对艺术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演技亦得到提升。
三、灵魂突围
丛珊当年的那场“出逃”被视为是名门千金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但是如今看来,更像是名利枷锁与女性觉醒下的一场灵魂突围。
据悉,丛珊是在87年选择的出国留学。
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的,虽然有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但也显然是非富即贵。
此外近日,网友也从一处留言窥见了丛珊的家境:
“少东家”这一称谓,足以彰显丛珊出身之不凡。
据悉,那位网友提及的火柴厂,乃丛珊老祖创办的青岛首家火柴厂,厂里职工数量多达千余人。
或许是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下成长,
丛珊才没有被生活中的一系列挫折磨平棱角,有了敢于突围的勇气。
在法国,丛珊对自己的新生活满怀无限憧憬。
然而,理想与现实常常背道而驰。
理想宛如天际的璀璨星辰,散发着美好的光辉;
现实则似脚下的崎岖之路,满是坎坷。
二者仿若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原来法兰西不止拥有浪漫,还有无情与冷漠。
她与丈夫的婚姻很快进入了冷淡期,异国文化的冲突,也让她感到无比孤独。
除此之外,在国外的籍籍无名也让她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彼时,她被失落之感深深笼罩。她曾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感慨。
“每个人都在外面看似光鲜,何曾想到背后有多少的无奈?”
这样的心声让许多曾经支持她的粉丝感到心疼。
但是她并没有被生活的黑暗所吞噬,而是在法国高等戏剧学院潜心学习,磨炼演技,静静等待命运的转机。
1993年,丛珊归国后,在范秀明执导的电视剧《戏说慈禧》中担纲主演。
此后,丛珊于卫视中文台持续担纲主持人一职,这一干便是长达两年之久。
2001年,主演古装爱情电视剧《王昭君》。
随后《西部热土》、《太平轮》和《三个十年》等多部影片均见证了她的转变与成长。
可以说,丛珊已经彻底撕掉了自己身上“贤妻良母”的标签,而是活出了自我,成为了观众们所认可的优秀女演员。
如今的丛珊,浪漫惬意。
时而在法兰西莳花弄草,时而回到中国讲授演绎课程。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她对生命本真最由衷的诠释。
盛名之下,她也并没有随之倾倒,而是专注演戏本身。
遭到打压,事业受挫,她毅然出国,不抱怨、不放弃,潜心学习,磨炼演技。
如今涅槃归来,重新绽放女性身上的自我光芒,活成人生中的大女主。
万事浮华,唯有本心是真。
丛珊对这一点作出了极为出色的诠释。
倘若生活对你有所欺瞒,切莫悲伤,不必心急。
不妨像丛珊学习,从容应对,实现一场灵魂上的华丽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