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来的“国际机构”证书,都去哪儿了?

评底郭 2025-04-22 09:31:38

不久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通过联合国微信公号发布声明称,一家名为“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的机构,仿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品牌标识,抄袭官方网站内容,虚假宣称与其存在官方合作,并以此对中国大陆学生实施欺诈活动。新华社记者跟踪调查发现,“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提供的假证五花八门,还依托“山寨网站”对假证“验真”。

(4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社记者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注册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某大厦内。实地走访发现,该地址实际是另一家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经营期间发现其地址被多人用于注册公司,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

那么,这家打着“国际机构”名义的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表示,“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在设立登记时涉嫌提供虚假材料,伪造房屋租赁合同,是个典型的“皮包公司”,但并未在四川开展经营活动。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已将相关线索移送给该机构的实际经营地——广州市越秀区的市场监管部门;越秀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该机构涉嫌伪造多家事业单位印章,涉嫌违反刑法相关规定,已将相关线索告知公安部门。

这暴露出的问题不小。当初是如何审核通过的?冒用他人地址注册公司为何没没有发现?既然是一个“皮包公司”,何以等到联合国辟谣,才想起来去查处?这些漏洞的存在,监管部门该当何罪?

联合国辟谣了,新华社调查了,等待这家“皮包公司”的结局显然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这起事件还有需要追问的地方。“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所提供的假证五花八门,从国际认证到专业资格应有尽有。更令人震惊的是,该机构还依托所谓的“山寨网站”提供假证“验真”服务,以此迷惑购买者,增加其可信度。如此招摇撞骗还能生意火爆,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其实我们需要追问一句:花钱购买虚假的的“国际机构”证书,是被骗还是心甘情愿被骗?花钱买来的“国际机构”证书,究竟都去哪儿了呢?追求高学历、高资格的今天,一些人为了快速获得认可,不惜采取购买假证的手段。假如花钱买来的假证换不来虚头巴脑的“有面子”,换不来“真实惠”,谁还如此去做?很多人在花钱买证书的时候,何尝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花钱买来的“国际机构”证书,最终都只是虚幻的泡沫。在法治社会,唯有诚信才是立足之本,唯有真实才是长久之道。希望这一事件能给所有相关人士敲响警钟,珍惜自己的声誉和权益,共同维护一个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

假证书换不来真利益,才是治本之道。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