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训练营变魔鬼训练营,需要“钟馗捉鬼”

评底郭 2025-04-21 09:14:47

拉伤发烧都得坚持,住宿环境恶劣饭少难吃,“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今年1月,27岁的梅好花1万多元在一家减肥训练营报名3个周期,还额外购买了100节私教课,总费用近5万元。梅好在第一个周期还未结束时就拉伤了胳膊,但教练不顾其伤势,强制要求她完成动作,导致她的胳膊伤势愈发严重,至今仍未好转。第二个训练周期,梅好因高烧近39摄氏度,向教练请假回房休息却被拒绝,只同意让她坐在训练室休息区。

(4月21日《法治日报》8版)

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时代浪潮下,减肥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应是为人们提供科学、健康减肥服务之所,然而当下一些减肥训练营却悄然变身为“魔鬼训练营”。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正式启动,各地掀起减肥热潮。一些机构推出封闭式减肥训练营,打着“度假式减肥”“封闭集训”“高效瘦身”等旗号,让不少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心动不已。

但《法治日报》的调查显示,现实中的减肥训练营宣传的“有效”“高效”很多都名不符实,不是健康方式减重,而是靠暴力的“不吃饭”“瞎锻炼”换来的。即便真的轻下来了,却是用牺牲健康换来的,轻者留下病痛,重者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对减肥和运动产生恐惧。

梅好的遭遇便是这一乱象的典型例证。这位27岁、体重超200斤的女士,怀揣着减肥的期望,花费重金踏入减肥训练营。但等待她的并非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关怀,而是近乎残酷的折磨。拉伤胳膊后,教练仍强制其完成动作,全然不顾伤痛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致使伤势愈发严重;高烧近39摄氏度,请求休息却被拒绝,只能蜷缩在训练室休息区。减肥训练营岂能是吞噬健康的“魔窟”?

减肥训练营变成“魔鬼训练营”,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商业利益角度看,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用极端手段。他们认为,在短时间内让学员看到显著的体重下降效果,就能吸引更多人报名,却忽视了科学减肥应循序渐进的原则。部分教练专业素养缺失,缺乏对学员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正确评估,只一味地追求训练强度,最终导致学员身心俱损。

要改变这一现状,监管必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减肥训练营的准入管理,严格审查其资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确保其具备提供科学减肥指导的能力。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训练营日常运营的监督,定期检查其训练计划、饮食安排、学员反馈等,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减肥训练营本是助力人们健康减肥的场所,绝不能让其堕落为“魔鬼训练营”。减肥训练营变魔鬼训练营,需要“钟馗捉鬼”。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