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4年,历经9线方案!这位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史牛在哪里?

蓝贵评健康 2023-03-18 23:23:00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个国内EGFR突变阳性患者,共经历了9线治疗。

撰文 | 俞顺

EGFR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治疗靶点,在中国,EGFR突变发生率可占到NSCLC的50%左右。虽然目前已有第三代酪氨酸酶抑制剂(TKI)获批上市,但是临床上患者最终仍无法逃出耐药魔爪。

对于EGFR-TKI耐药患者,除了化疗外还有哪些更好的治疗选择?小编以这篇近期公布的中国案例来详细说明。

确诊为晚期肺癌伴脑转移,

一线用吉非替尼联合方案治疗

患者是一位32岁女性,无吸烟史。2015年11月,她因咳嗽、右上肢和面部麻木、轻度头痛和头晕就诊,经过系统评估确诊为IV期(T3N0M1)低分化NSCLC,伴有骨转移和颅内转移。

患者的肿瘤组织经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发现EGFR 19缺失阳性。

2015年12月1日,患者开始口服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计划靶区 30Gy/10F),同时还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

2016年6月18日,胸腹部CT显示原发病灶明显缩小,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脑部MRI显示颅内病灶评估为疾病稳定(SD)。

小贴士分享

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脑转移,预后其实并不理想。患者检测发现为EGFR突变阳性,对此,现有的标准治疗为靶向药±放疗。经治疗后,患者情况基本稳定。

疾病进展换用奥希替尼,疗效不理想

吉非替尼治疗1年后,胸腹部CT显示疾病进展,此时患者接受了血液二代测序(NGS),但未发现任何EGFR及其他驱动基因存在。

患者又进行了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发现EGFR 20外显子T790M突变阳性,遂用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

然而,服用了两个月后并未见明显疗效。

小贴士分享

在第一代EGFR-TKI耐药后,常规诊疗方案为做基因检测,判断是否有T790M突变。若存在T790M突变,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效果较好,然而该患者却未见明显疗效,只能更换其他方案。

先化疗,再尝试靶向药,病情反复进展

2017年8月31日,患者到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接受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治疗4个周期,并全身病灶达到PR,颅内病灶达到SD。不过,在接下来的2个周期化疗后,疾病出现进展。

2018年4月,患者再次尝试吉非替尼,但肿瘤在短时间缓解后又出现进展。

此时,患者在吉非替尼的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

小贴士分享

在无靶向药可选的情况下,化疗是标准治疗手段,也能达到一定的抑制肿瘤进展的效果。

化疗进展后,该患者尝试了既往治疗有效的TKI,寄希望于“对靶向耐药的肿瘤细胞群”已被杀灭,这也是国内外专家在临床研究报道中提到的一种靶向耐药应对策略。

另外,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是延缓耐药的临床治疗方案,正如该患者在吉非替尼进展后加上安罗替尼。

为了能够更好的针对性治疗,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行NGS检测后,患者标准化治疗失败后,后线治疗应如何选择?如若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又该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Fang-Fang Shen, Wei Guo, Rui-Fen Tian,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with targeted therapy in a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 based on genetic profiling.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2020

责任编辑:XU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