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得住气
古语有云: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越是忙乱时,越是要告诉自己保持冷静。
一个人只有沉得住气,才能掌控好人生。
三国时期,司马懿于五丈原与蜀军对峙百天,始终沉得住气,迟迟也不肯出兵应战。
蜀军首领诸葛亮为了迫使司马懿出兵,几番言语攻击,甚至几番周转让士兵给他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如同妇女一般,不像男人。
怎料司马懿依旧纹丝不动,特别能沉得住气。
其实,司马懿难道真的不晓得,诸葛亮在故意气他吗?
他当然知道,只是相比于动怒和冲动出兵,司马懿更愿意耐心等待,静待最佳时机。
鬼谷子说:“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
一个人想要干大事、成大器,沉住气稳住神是必不可少的。
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耐得住烦
曾国藩说:“若遇棘手之事,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
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
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那人相貌虽然平庸,却器宇轩昂,背负双手,仰着头看天上的浮云。
仔细观察完后,曾国藩对如何使用这三人,已经有了成算。
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才堪大用。”
李鸿章忙问:“老师是如何得知的?”
曾国藩捻着胡须,微微一笑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烦,必成大器。”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小事耐得住烦,是一种修养;大事耐得住烦,是一种格局。
所谓伏久者,飞必高。不为一时的得意忘形,不为一时的失意烦忧,耐住心性修炼自己,才能观照万物,扎根成长。
静得下心
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
陶渊明是东晋大将陶侃之孙,他也曾想继承祖父遗志荡平天下。
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可惜时不我与,老天没有实现他的志向。
直到他做彭泽县令,再也忍受不了官场上的奴颜婢膝。在任八十天,便辞官归隐。
当他静下心来,才懂得人生不只有达则兼济天下一条路,穷则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最终成为文坛大师。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唯有内心的宁静,才能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真谛,在纷扰中保持清醒,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