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有判断,万万不可选错了路。
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了,面对任何事情,首先进行是非判断,说白了,就是确认“对与错”,然后再行动。
这种说法与做法,看起来全无问题,但是,依然隐藏着两个不容易被发现的漏洞——说它不容易被发现,其实也不是你我的问题,而是有人刻意在隐藏。
这第一个漏洞就是——大是大非的标准。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于,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我们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
所谓“标准”,放在现代社会,很容易让人想到法律,也就是说,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错的,但是,老百姓看到的现实却是,偷税漏税者飞黄腾达,老实缴税者永无宁日,这种说法当然极端了,不过反映了大量真实的情况;另外,是否不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对的呢?显然不是,我们还有大量的评判标准,比如文化礼仪、意识形态、道德文明、政治立场,甚至是封建迷信……当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迷惑。
这不,写作此文时,就出现了一个例子:苏州一对日本母子遇袭,事情火爆全网,相信你都知道了,那么,如果身处现场的人是你,你会挺身而出救人,还是躲得远远的明哲保身,还是加入其中痛打日本人呢?
你看,一起小小的街头伤害事件,其是非问题却显得异常复杂,原本就是见义勇为的壮举,却夹杂着对法律的不信任、对中日的历史问题的执念,在电光火石的刹那间,哪能判断得准确?
这个例子姑且让街头巷尾去议论吧,我们先回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来,再看第二个漏洞。
这个漏洞就是——小是小非怎么办?大是大非的问题立场要坚定,小是小非的问题呢,是应该坚定遵守,还是应该稀里糊涂呢?
首先,可能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是小是小非,本身就是有争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存在立场问题,所处的角度,决定了你的判断,很难统一。
如果说国事为大,家事为小,那么,只是正常接待外宾,与家人的生命存亡,又孰大孰小呢?为了接待外宾封路,导致救护车无法正常通行带来亲人离世,这样的是非判断,是否显得不太近人情呢?
总而言之,面对事情,我们本以为“对与错”是清清楚楚的,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如果持续纠结于是非对错,就会发现,最终啥事都没做。
所以,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陷入到了一种误区,就是过于关注“对与错”。
我们把对错问题摆在了第一位,当我们面对一件事,就会先判断它的对错,如果是错的——(大多数都会如此)——就不会再理它,只有对的才会继续做。
然而事实上,任何一件事,都很难简简单单拿“对与错”来轻松归类,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件事是完全正确的,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完全错误的。
去纠结对错是毫无意义的,唯一值得投入时间精力的做法,就是往前走!
把事情往前推进,才是一切的关键。
对也好、错也罢,是留给后人评判的,身处发展过程中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