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乐陵县,县长却说:八路军司令员竟是个娃娃

同巍聊历史 2023-11-08 06:16:00

自山东大部分地区沦陷敌手后,当地政府名存实亡,大部分官员更是销声匿迹,百姓们无依无靠,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1938年8月3日,时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的萧华临时接到中央指示,让他率兵东行,深入敌后的冀鲁平原,建立和巩固冀鲁边区的抗日根据地。

历时两个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终于在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的中心乐陵。

听说八路军已经到达乐陵县时,整个县城都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许多乐陵县居民都自发地汇聚在城门处,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乐陵人民欢迎八路军到来的场景)

时任乐陵县县长牟宜之也站在群众队伍的行列中。

他此次前来,就是为了结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萧华,期望与其联手,共同商定乐陵县的军政大事。

但牟宜之在行军队伍里左看右看,却迟迟没有发现萧司令员的身影,向人询问后才知道,萧华已经走了过去。

得知此事的牟宜之又迅速请人指点,终于在队伍的最前方找到了萧华。

耗费大量的心神,才见到这位神秘的司令员,牟宜之心里多少萧华产生了些不满。

(萧华与牟宜之乐陵县会面的场景)

因为见到这位年仅22岁的年轻小伙时,牟宜之的心里更是泛起嘀咕,失望地说:“萧司令员竟然还是一个娃娃!”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当周围群众听到县长这么说时,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丝怀疑:

这个“娃娃司令”能否担当起如此大任,又能否救冀鲁边区百姓于水火呢?

萧华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就得了个“娃娃司令”的称号。必须做出点成绩来,让这个乐陵县放心,也给冀鲁边区的百姓们一个交代。

一、新官上任,“娃娃司令”一展拳脚

新官上任三把火,萧华的第一把火就是根据中央的指示,将原任书记马国瑞调去延安。

这样一来,萧华就成了冀鲁边区一把手,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他的策略。

之后的两个月里,萧华的脚步更是遍布冀鲁边区大大小小的地方。

(萧华与熊伯涛、杨得志、胡炳云的合照)

他以身作则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麻烦,将群众都团结起来。

他还亲自题写《告冀鲁边人民书》,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此来振奋民心。

不仅如此,他还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并且普遍建立抗日自卫团等群众组织。他充分发动群众,切切实实地将“争取群众”的思想贯彻到实践中。(以上内容写得还是有些笼统)

在萧华的领导下,八路军展开与日伪的敌后斗争,那些沦陷的土地逐渐回到人民的手中。

抗日根据地在冀鲁边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在萧华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中,“娃娃司令”不再是一种质疑,而是成为群众对于他的雅号、爱称。

牟宜之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对萧华另眼相看,对八路军更是死心塌地,将全部的钱财积蓄都交给了萧华,全力支持八路军的工作。

二、智斗顽固派,群众齐心守卫边区

然而,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的所作所为却引起了山东省主席的沈鸿烈的不满。

对他来说,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生根发芽无疑是个威胁,他必须将挺进纵队赶出山东。

于是,沈鸿烈联合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制定出“冀鲁联防”诡计,打算软硬兼施,南北夹击,逼退萧华所带领的八路军部队。

如何赶走八路军,沈鸿烈率先就想起自己在乐陵的下属牟宜之。

(沈鸿烈)

于是,他写信给牟宜之,希望他用乐陵县县长的身份牵制住萧华,并将军政大权紧握在自己手中,借机逼退挺进纵队。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几个月的相处中,牟宜之早已被萧华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并与他结为挚友。

所以牟宜之在收到沈鸿烈的信件时,就第一时间将沈的计谋告诉萧华。

听到沈的消息,萧华只是微微一笑。

因为,在此之前他早就预料到沈鸿烈会对他的行动心存芥蒂。

他也早早地就向中央请示,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冀鲁边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尽量争取与沈鸿烈达成合作共识。

出于诚意,萧华在牟宜之的引荐下亲自拜访沈鸿烈。

在多次交涉中,即便沈鸿烈都败下阵来,但他依旧没有改变要将挺进纵队赶出山东的心。

他见无法说服萧华,就转而对牟宜之进行威胁利诱。但这只能让牟宜之对国民党更加失望。

于是,牟宜之义正词严的拒绝,并在事后将这件事立即告诉萧华,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拉拢牟宜之无果,沈鸿烈就有了换掉他的念头。在萧华回到乐陵县不久,沈鸿烈就以商谈政务为借口,前往乐陵。

在那里,萧华再次提起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希望与沈取得合作,但沈鸿烈怕共产党的发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再一次拒绝萧华。

接着他便气势汹汹指着牟宜之,让他立刻跟随自己回省府,并且不由分说地让随行士兵将他押送至汽车当中。

八路军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又气又急,却也无法插手对方内部事务,只得把目光纷纷投向萧华。

当大家看到萧华那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表情时,又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顺利带走牟宜之是沈鸿烈万万没想到,当汽车开至乐陵南部地区时,沈鸿烈更是开始沾沾自喜。

(牟宜之)

但在不久之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忽然涌现在车前,并将道路死死堵住,纷纷呐喊着“坚持抗战,反对摩擦”“欢送沈主席,挽留牟宜之”等口号,让沈鸿烈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迫于群众的压力,沈鸿烈只好又将牟宜之安然无恙地送到乐陵县城。

劫后余生的牟宜之欣喜若狂,在事后才知道这是萧华用他制胜的法宝“群众”,组织起来的一场有计划有秩序的营救。

这也让牟宜之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于是在萧华的介绍下以“特别党员”的身份入了党。

三、打破阴谋,统战工作稳操胜券

沈鸿烈一败再败,最后又因日寇的扫荡,仓皇逃亡鲁南地区,无法再对挺进纵队有任何想法。“冀鲁联防”也因此失败大半。

然而,沈鸿烈的失败却让鹿钟麟察觉到更大危机,更加坚定要将抗日挺进纵队赶出冀鲁边区的想法。

软的不行,他就来硬的,他先收买了民兵队长孙仲文,希望用军事压迫挺进纵队离开冀鲁边区甚至消失。

(孙仲文)

孙仲文也在鹿的授意下调集一千余名部下驻扎在无棣县和盐山县之间进行活动。

在此期间,他们扣押我党往来的通讯人员,甚至活埋抗日干部和有志之士,打死我党许多哨兵。

对于这种企图对八路军动用武力的反共分子,萧华是坚决抵抗的。

于是,他派出“冀南支队”的杨靖远对孙仲文进行反击。但敌人挖寨沟、垒寨墙,已经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防御堡垒,又怎能轻易攻陷呢?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挺进纵队惜败,队长杨靖远壮烈牺牲。

但敌人并没有善罢甘休,孙仲文更是残忍到将杨靖远烈士的头颅割下,挂在城墙之上,挑衅起挺进纵队的战士。

孙中文令人发指的行为让萧华大为气愤,更让挺进纵队的战士们怒火中烧。

于是,萧华下令让时任锄奸部部长的周贯五直击孙仲文老巢,战士们群情激愤,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为杨靖远烈士报仇雪恨。

只可惜孙仲文老奸巨猾,从地道中逃走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鹿钟麟看着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日渐扩大,不甘心的他向蒋介石求助。

蒋介石也怕八路军抢占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当机立断,任命自己的亲信石友三为第十军团团长,协助鹿钟麟进行反共工作。

并且派遣高树勋驻扎在乐陵、庆云一带,拉拢冀鲁边区人民进行反共行动。

原本无计可施的萧华却在高树勋身上看到了希望,因为作为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军军长的高树勋,由于工作原因,与共产党多有接触,属于对共友好人物,可以争取。

且他极力主张抗日,这恰好与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契合。

所以,当高树勋到达冀鲁边区以后,萧华组织群众,带领八路军干部在城门口举行热烈的欢迎仪式。

高树勋也被人民群众和八路军的热情所打动,放下对八路军的芥蒂,并且主动找机会拜会萧华。

但慢慢地,高树勋对共友好的举动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

为遏制他的行动,蒋介石又派出其亲信马皋如在高树勋手下担任政治部主任,并时刻监视高的一举一动,并任用其亲信,使他处处受到牵制。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马皋如在冀鲁边区肆意妄为,不但四处建立“二政权”,还策划了“宁津血案”。

这些频繁的举动,让原本与高树勋交好的萧华嗅到阴谋的味道。

以马皋入为首的顽固派,想要离间他与高树勋之间的关系,策划冀鲁边区的军事冲突。

察觉到这一点的萧华,立即前往了高树勋的驻地,并态度坚决地表示绝对会揪出这些破坏抗战的人,不仅如此他还要实施严厉的打击。

高树勋自知理亏,只能任由萧华进行反击行为。萧华也并没有手软,将凶手全部捉拿归案。

自此之后,“冀鲁联防”计划完全破产,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大获全胜。

截至1938年底,冀鲁边区人民抗日武装扩大至两万余人,人民抗日情绪高涨,有力打击日寇侵华的气焰,冀鲁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设取得根本性的胜利。

-END-

【文|周粥】

【编辑|长庚】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