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日本的海盗倭寇就对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面积和大量的侵犯,生活在沿海的居民苦不堪言,作为当时的政府自然不能放任倭寇不管,于是先后派出了多名大将。
其中的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还有杨文被称作抗击倭寇的四大名将,而且都为抗击倭寇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为何只有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广为流传呢?
年少的戚继光勤奋好学,武艺精湛
戚继光的父亲名叫戚景通,在戚继光小的时候就被召入京中成为了神机营坐营。他的父亲品行十分端正,于是在他的培养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了极为良好的品格。
戚继光小的时候就培养了洒脱的气场,而且身上的气场看起来就和别人不一样,戚继光好学啊,但是戚继光的家里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那戚继光是如何学习的呢?
戚继光饱览了大量的古文,通晓了古经史书,并且此时的戚继光熟读了大量的兵书,在父亲的鞭策下,练就了一身武艺。但是戚继光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更加的勤奋,为了让自己有用武之地,他日以继夜的读书、练武。
在嘉靖年间,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去世了,按照那时候的规定,官员死后他的后代可以继承他的官位,自然而然官位被交到了戚继光手上,但此时的戚继光只有16岁,《明史》中这样说:“嘉靖中继承武职,被人推荐为署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倭“。
朝廷上不知多少人,想看着戚继光这个“毛头小子”出丑,并在他办事不利的基础上,弹劾他。好让那空缺的官位,为自己的势力所有,但是戚继光并没有让他们得逞。
朝中的官员上书皇帝推荐戚继光成为代理都指挥佥事,所以戚继光必须前往山东防御倭寇,把朝廷十分重视的倭寇防御事宜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朝廷的人打的什么算盘,我们自然知道。但是很快他们的算盘就掉在了地上,因为戚继光不仅胜任了,而且他做的特别好,在戚继光的手下,这些士兵全部训练有素,经历住了一次又一次倭寇的侵犯。
两年之后,戚继光驻守的地方上东,就迎来了日寇的一次烧杀抢夺,看着战火纷飞的战场,百姓们流离失所、驻守将士的惨烈叫声,年仅十八岁的戚继光满怀热血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随后戚继光拿上长刀,骑上马背上阵杀敌。年上的戚继光在防御倭寇上立下了赫赫的战功,终于戚继光被内阁首辅张居正发现了他的才能。
张居正十分看好戚继光所以在嘉靖三十二年,张居正向皇帝推荐了戚继光,而正为了倭寇骚扰边境之事头疼不已的皇帝,很快就任命戚继光成为了署都指挥佥,管理山东地区二十五个卫所以防御倭寇。
两年后,戚继光被调往浙江,而浙江正是戚继光成为抗倭大将的重要的一个地方。
戚继光身先士卒抗击倭寇,屡次立下战功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接到消息的戚继光马上带着自己的军队前去增援,但是在路上遇见突发情况,前往战场的道路被阻断了。
之后更坏的消息传来,戚继光看到这个情况戚继光并没有推脱责任,他马上上书朝廷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说明了自己遇到的情况,皇帝就算此时再生气,但是也是明事理的,并没有给戚继光惩罚,反而在心里觉得戚继光可当大任。
但是,事情往往不按照预想的方向走,戚继光好不容易和俞大猷的军队会合,一起前去攻打汪直的余党,但是两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攻打下来。
朝廷上下的官员抓住了机会,皇帝也对戚继光不满,在巨大的怒火下,皇帝下令撤销戚继光的职务,并且下令让他必须清剿这些敌人。但是这些罪党跑了。
他们不仅逃跑,还跑去台州放了一把火,这下让朝廷上下都觉得的戚继光没有什么大用。朝中的官员又上书告诉戚继光,说他没有什么功劳不说,谁知道他有没有私底下和倭寇相勾结。
皇帝也是勃然大怒,直接要求吏部审理此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还没等查到此事的真相,戚继光就把汪直等人的余部消灭了个干净,皇帝高兴的不行,直接让戚继光官复原职。
刚刚到达浙江的戚继光,因为此前一直在山东等地区,手底下的士兵都无法适应浙江的作战环境,戚继光自然不能带着一支,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一点都不熟悉的军队前去作战。
于是下令招募了新的士兵,组成了一支新的军队,戚继光也是对这支军队十分上心,亲自培养他们,不仅教他们攻击和刺杀的办法,还教他们使用长短兵器,每一种都是戚继光自己亲身示范。
在戚继光的教导下,这支部队已经很精锐了,但是戚继光觉得远远不够。他需要帮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战书,因为当时的浙江地区有十分多的沼泽地区,所以戚继光研究了一套阵法配合他们。
又为了配合这套阵术,戚继光命令把所有的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换掉了,从那以后戚家军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一只军队十分凶悍。
嘉靖四十年,倭寇卷土重来,在桃渚、圻头等地烧杀抢掠。戚继光奉命带人前去桃渚绞杀,在龙山等地把倭寇打败后,倭寇的余部又趁机逃跑,并偷袭了台州。
戚继光听说后,直接出手杀了他们的魁首,把台州的剩余倭寇追赶到瓜陵江后,倭寇没有退路可去,直接跳江溺死。刚刚打完桃渚的倭寇,圻头的倭寇要想趁机偷袭台州。
戚继光没有选择回台州,而是直接选择在半路仙居拦截,果然拦截到了倭寇,其中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全部都获得了胜利。这一次一共俘虏和斩杀了倭寇一千余人,还有烧死和溺死的。
这次平定浙江的倭寇使戚继光连升三级俸禄,在此之后戚继光又帮助了胡宗宪消灭江西等地的倭寇,不久后戚继光又带兵回到了浙江,继续把守浙江等地。
第二年,这次的倭寇来势汹汹,倭寇这次准备大举进犯福建,于是不只是福建本地的倭寇,还有温州、广州等多地的倭寇,全部汇集在了福建。
此时的宁德已经屡次失陷,官兵慌了,因为他们知道倭寇凶猛不敢攻打倭寇的大本营。就这样两只军队就这样抗衡了两年多,谁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但是此时的朝廷已经耗不起了,于是皇帝要求胡宗宪命令戚继光消灭倭寇,接到军令的戚继光不再犹豫直接部下局引倭寇跳进陷阱,在戚继光的布局下,倭寇的老巢被剿。
剩下的倭寇四处逃窜,最多的逃到了兴华,戚继光直接连夜追赶,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剩余的倭寇全部剿灭,兴华的百姓全部来送酒水,戚继光只是谦虚的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接受了老百姓们的招待后,戚继光带人返回,倒霉的一伙倭寇直接在路上碰到了戚继光。戚继光一点都没有手下留情,直接让人斩杀了这几百个倭寇。
在戚继光的努力下,福建的倭寇几乎都被消灭了,但是浙江还是存在倭寇的隐患,所以戚继光只好带上军队返回了浙江。
这边戚继光刚刚到达浙江,就敏锐的发现又有新的倭寇来了,果不其然,这些倭寇一来就直接包围了兴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倭寇还在苦苦思考如何进城,刘显给他们送来了机会。
只见倭寇将刘显派来送信的八名士兵杀掉,并换上了他们的衣服,偷偷的溜进兴化城内,在夜晚时打开了城门,把倭寇大军放了进去,兴化城被一劫而空。
狡猾的倭寇还占据了平海卫作为自己的老巢,刚刚一开始兴化危急的时候,朝廷就下令让戚继光作为副总兵官剿灭倭寇,在这场与倭寇抗衡的战役中,戚继光带领他的士兵打头阵。
果然不久后,就打败了倭寇,于是有人向明世宗求赏,在功劳的平定中,大家一致认为戚继光的功劳是最大的,明世宗也非常的高兴,向天地和祖庙拜谢,封赏了戚继光。
不得不说,那时的倭寇是有非常强大的毅力的,他们在第二年的二月又来到明朝,企图在这片土地上获得财富。但是戚继光没有让他们如愿以偿。
在那场战役中,戚继光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带领手下的士兵直击倭寇要害,打的他们措手不及。就这样这些刚刚集聚起来的倭寇就被戚继光打到了。
在此之后,倭寇就渐渐的推出了明朝的领土,这其中戚继光的个人贡献巨大,他在每场抗击倭寇的战役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保卫了明朝的领土。
漂泊一生从南到北,从对抗倭寇到对抗胡人,完成兵法
南方的倭寇消灭的差不多了,但是明朝的北方还面临着胡人的侵扰,于是在1567年,明穆宗传令戚继光带领军队前往蓟门,为蓟门地区迎战胡人训练军队。
作为忠臣,戚继光二话不说就上路了,在到达了蓟门之后,戚继光迅速观察了一圈蓟门士兵的情况,一下就看出来了问题所在,于是他上书告诉明穆宗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这次上书中,戚继光一共说出了七个问题,并说出了如何进行改正,明穆宗对戚继光的能力很是认同,他直接同意了戚继光对蓟门军队的整改。
在戚继光的努力下,蓟门的军队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明穆宗很高兴,让戚继光继续留在北边帮自己训练军队,而且戚继光在蓟门也带领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
都以戚继光的成功为结果,于是明穆宗又对戚继光进行了封赏,在戚继光的守护下,蓟门等地固若金汤,根本无法攻破,所以胡人无法攻破。
所以他们转换了目标,攻打辽东,心想这次你戚继光拿什么防我,于是转战辽东,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戚继光的增援如此迅速,以至于胡人的攻打还没开始,就被戚继光打的四处逃窜。
在戚继光的带领下,胡人并没有在边疆地区得到一点好处,而明朝的戍边实力也是大幅上升。
在戚继光南征完倭寇之后,又被朝廷派去了北边征战,但是在这么繁忙的同时,戚继光还是没有忘记修读兵法,并且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完成一部兵法,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抗击倭寇时期,为了研究哪些策略、兵器好用,他熟读了所有的兵书,并观察了所有的兵器,最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战术,也培训出了戚家军。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当是戚继光的“伐其长技”,简单的说就是扬长避短,所以戚继光认真的观察了倭寇的用刀习惯研究出了鸳鸯阵,攻守兼备打败倭寇。
对于明朝来说,当时的士兵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畏敌,明朝的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见到敌人一哄而散的情景,对于戚继光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十分的头疼。
戚继光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那就是“连坐法”。这里说所的连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连坐,而是军队中各个阶级的人互相提供担保,也就是《练兵纪实》中:“立逃约凡募兵必取保结,若遇逃走,同队之人各连坐”。
简单的来说就是互相监督,如果发现逃兵,那么其他人就要接受惩罚,每个人斗害怕受到惩罚于是斗互相监督,相互督促,于是戚继光的军队中再也没有逃兵的现象出现。
在空闲时间,戚继光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读兵法,他废寝忘食,在和倭寇的一次又一次博弈中,总结了规律,完成了《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武备新书》等军事著作。
每一部都是军事的精华,每一部都时血泪的教训,这是很多明朝的抗倭将军没有做的事,但是戚继光做了,而且还做的特别的好。
参考文献:
《明史》
《练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