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过这样一段获赞颇多的话:“当兵5年,见过军长、副司令员,就是没见过一级军士长,比大熊猫还稀有。”
我国现行的军官军衔共分三等10个级别。三等级分别为将官、校官和尉官,在这些军官衔级之下,还分为两等9个级别的士兵军衔。最基层的义务兵,分为上等兵和列兵,义务兵之上就是军士,军士分为7等,其中最高级别的,就是一级军士长。

一级军士长的军衔等级,是解放军士兵衔级中最高的,但又不到军官衔级。一级军士长在士兵中的地位极高,但仍是一个兵,不过,他们的实际待遇比士兵好,甚至远超师级。因为一个部队中能获得此衔级的实数凤毛麟角,他们往往被称为“兵王”。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山东“兵王”赵宗刚的故事。他在部队里从事过12个不同岗位,凭借钻研精神集诸多本事于一身,然而这样的全能型人才,退役后却拒绝了多家公司的聘请,如今被部队重新返聘。
1968年,赵宗刚出生于山东莱西的一个农村里,家境普通。小时候的他,跟很多男孩子一样,顽皮、充满好奇心。唯一让父母担忧的,是他对机械和电子设备有着过于浓厚的兴趣。收音机、手电筒、拖拉机,这些在那个年代很金贵的东西,他总爱趁父母不注意拆开来看看。好在,他不是搞破坏,每次拆开来搞清原理,还能凭着记忆再安装回去

受特殊年代的影响,赵宗刚初中读完后就辍学了。父母决定,孩子总在家务农不是个事,总要找条有前途的出路。而这时的赵宗刚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参军。1986年,18岁的赵宗刚怀着激动的心情穿上了军装。
在新兵连里他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期待着能摸到枪、坐进坦克里。然而事与愿违,他被分配去养猪。失落感最初是有的,但他很快想开了:当兵就要服从上级安排,干什么都要干出模样来。人要认真做一件事,总能做好,赵宗刚养的猪比之前部队的猪更膘肥体壮,他也对自己的岗位产生了感情,杀年猪的时候他都舍不得吃。
养猪五个月,他被调到了炊事班。最开始,他还宽慰自己,部队里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在炊事班工作,让每个战士都吃上好饭好菜,也是在做贡献。况且,他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炊事班的岗位比起一线岗位可要轻松多了。

而实际工作起来,他的钻研精神又发挥了作用。他越来越觉得烹饪的门道太多,灶台间的工作不可小觑。于是有了干劲,每天认真钻研烹饪技术,掌握了专业的基本功后,又开始研究推陈出新,当他的一道菜被战士们欢迎,他不会重复太久,而是马上开始钻研下一道菜。战士们都很喜欢赵宗刚,一次连首长到炊事班检查工作,尝了赵宗刚的手艺也对他赞不绝口。
他在炊事班干了两年,已经达到了大酒店里资深大厨的手艺,上级却突然给他调了岗位,让他去当仓库管理员。这个岗位比炊事班枯燥,但他要求自己干就干到最好。他将物资分类整理,将账目记得一目了然,还用业余时间考了驾驶证。
80年代末,会开车的人可没有现在那么多。赵宗刚因此成了团里的驾驶员。别看他年纪轻轻,驾驶技术不逊于老司机,车辆被他擦拭得崭新,运输任务从无纰漏。一次外出运输,车辆出了点问题,从小爱研究机械的赵宗刚凭借自己的经验,居然把车修好了。

1988年5月,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初参军时的理想,成为一名装甲兵。驾驶坦克跟驾驶汽车完全是两码事,对于初中文化的赵宗刚来说,坦克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全是专业语汇,如同天数。为了加紧学习,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恶补文化课和坦克专业理论。到了年底考核,他的专业技能名列前茅。
1993年的装甲团军事演习中,赵宗刚驾驶的坦克在关键时刻出了故障熄火了。这让他意识到,自己作为装甲兵,光会驾驶坦克还不够,必须掌握维修原理。于是他主动申请调入维修连,开始当起了维修兵。工作时间外,他早起晚睡挤时间,系统学习了20多种专业书籍,光笔记就写了将近40万字。
经过10多年的钻研,赵宗刚成了坦克“神医”,通过“望闻问切”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次技术大比武,首长特意考验他,让他蒙着眼睛检查故障,他通过手摸、鼻子闻、耳朵听,都没发现问题,考虑再三还是相信自己的经验,告诉首长:“这台车没问题”。果然是没问题的,首长对他大赞。

他干了18年修理兵,阅坦克无数,还培养了300多位徒弟。当兵26年,他比团领导的年龄都大,先后干过12个岗位,样样做到最好。他先后参加了“前卫-96”、国庆阅兵等18次大项保障任务,排除故障3000多个,为部队节约维修经费累计达500多万元。他还研制了16件坦克修理器器材,取得了40多项革新技术成果。因为上述出色表现,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获得“全军优秀士官”、“爱军精武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7年,已是一级军士长的赵宗刚服役31年,终究还是离开了部队。这样的一个全能型人才,是机械类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很多企业诚意聘请,给他开出了百万年薪,为他提供车子和住房,甚至承诺可以给他解决家属户口问题。赵宗刚却一一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的本事是在部队学到的,不应该用来谋取私利。于是他回到老家,在一家锅炉厂里当起了厂长。

半年后,部队引进了一批新装备,但缺乏有经验的技术骨干。于是部队首长联系到赵宗刚,向他发出了返聘邀请。赵信刚义无反顾地辞去了锅炉厂的工作,穿上军装,“兵王”归来!从部队到地方,他一直是个不善言辞的山东汉子,唯有说起维修技术,他能滔滔不绝,甚至说出一句“狂言”:“可以说,没有我排不了的故障,没有我修不了的车。”这样的他,无愧“兵王”的称号。
参考文献:
2012年12月12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10-13 来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