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工是红一方面军的干部,“草地分家”为何站在张氏一边?

含含的过去 2025-03-23 21:30:38

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革命党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了革命的成功。行走在这条革命道路上,永远保持坚定的信仰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很明显,何长工这位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就没有经历住考验。

原本的他有多年参与革命的经验,是一位潜力与智慧并存的革命战士。谁知在“草地分家”时,何长工竟然在摇摆中站在了张氏那边,犯下左倾错误。追根究底,主要是因为形势的发展导致何长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农民家庭出身,何长工的生活并不富裕。物质生活贫瘠的同时,何长工却在追求着精神世界的满足。从少年时期开始,何长工就在攒钱努力求学,想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在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指导后,何长工还参加了意义重大的五四运动。这次经历如同何长工的转折点一般,那年年底他就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

在法国留学期间,何长工还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更是索性褪去少年二字,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有了这层身份后,何长工的肩上被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

一回到国,何长工就被组织上委以重用,负责洞庭湖西部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在这里的何长工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为组织吸纳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太过活跃的何长工引起了湖南军阀的注意,直接对他发布了重金悬赏公告。尽管所处环境危险,何长工还是没有动摇过参与革命的决心。

此时的他坚定不移的跟着组织走,既参与了秋收起义,还见证了历次以来的反围剿斗争。等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何长工就以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的身份参与到长征的序幕中去。

红军长征是何长工人生的分界线,长征以前的何长工是毛主席的嫡系将领,深受主席看重。他所担任的那些职位更是尤其重要,不是军长就是政委,绝对是当时党中央的重要人物之一。

可是在长征开始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其实何长工对革命的决心没有发生改变,他只是对当前形势发展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在党内的地位受到影响。

那是在1935年的时候,著名的“草地分家”即将拉开序幕。当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刚刚会师不久,两支军队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矛盾就逐渐凸显了出来。

虽然在之前的遵义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指导地位,但是部队实际上仍处于分裂的状态。在左倾的把控下,红四方面军已成为张氏的一言堂,缺乏真正有思想有觉悟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组织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共同摆脱困境,找到一条适合红军发展的真正道路。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却是无比困难的。就在卓木碉会议上,各支军队的主要领导者都坐在一起,讨论接下来红军的走向问题。

此时的何长工身份早已发生变动,不是红一方面军的干部,而是红九方面军的政委,同样有参加此次会议的资格。会议刚刚开始,以张氏为首的左倾开始积极发表想法,鼓动那些红一方面军的干部站队。

遗憾的是,身为老革命的何长工没有正确意识到此时的局面,竟然在会议中直接站队张氏,觉得就应该跟着张氏的方案继续南下。

在张氏的蒙蔽和鼓动下,何长工越发觉得自己支持的方向是正确的,哪怕其他中央领导人找他谈话也没有改变想法。何长工似乎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完全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发展。

这个事件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凸显了何长工在思想认知方面的不足。当然,何长工做出这样的判断与当时的局势发展离不开关系。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位兢兢业业的革命家心态发生了转变。

自从红军长征开始后,毛主席便找到何长工谈话,希望他能够脱离教导师政治委员的身份,去红九方面军担任政委。何长工积极响应,主动表态一定会将队伍带好。就这样,何长工正式上任红九方面军的政委一职。

这个工作没有何长工想的那么简单,而且部队一直负责后卫工作,损失极其惨重。等到湘江战役结束的时候,部队仅仅剩下3000人左右。遵义会议后,兵力本来就没有得到补充的红九方面军又被赋予重任,脱离主力部队单独活动。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掩盖核心机关撤退,充当疑兵一样的角色。结果可想而知,红九方面军又遭遇巨大打击,部队一损再损。何长工作为红九方面军的政委,他将这种情况看在眼里,心里难免产生不满。

在后面核心机关率领红一和红三方面军单独北上的事情发生后,何长工更是产生了被组织抛弃、放弃的感觉。渐渐的,何长工的思想发生转变,这才在会议中公开支持张氏主张,支持南下。

从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何长工的这个选择导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偏移。原本的他在党内拥有超高地位,奈何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何长工终究还是犯了一些错误。

党中央并没有深究此事,在何长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又重新被组织接纳,再次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不仅将何长工安排去了更适合他的岗位,还对何长工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好在何长工真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回归组织后的他扎身于抗大,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以自己的方式为革命发展添砖加瓦。可惜何长工的政治前途还是受到影响,无法实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资料:

【长征记忆】南下还是北上,决定革命前途的关键之争,2016年09月02日 14:53:52来源: 新华网

他是毛主席最信任的部下,可是在事件中,他却辜负了主席,2021-09-17 昆仑策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