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出口下降40%、对欧出口减少60%,接替中国的越南制造能撑多久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5-04-12 02:06:01

[赞]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越南对美国的出口订单骤降40%,对欧洲的出口更是断崖式下跌60%。

这一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世界工厂”候选者,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崩塌。

越南曾试图复制中国制造的传奇,用低廉的成本吸引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却在短短几年内暴露出致命的短板。

当全球经济寒风袭来,这座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的帝国,连一块遮风挡雨的砖瓦都没有。

一场“复刻中国”的豪赌

十年前,越南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中国人涨工资,我们的机会就来了。”这句话并非空谈。

2010年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攀升,耐克、阿迪达斯、三星等跨国巨头开始将生产线从珠三角、长三角迁往越南。

河内的工业园区里,年轻工人们穿着统一制服,在流水线上组装运动鞋和智能手机,时薪不到3美元。

越南政府兴奋地将这视为“黄金十年”的开端,甚至喊出“取代中国,成为新世界工厂”的口号。

然而,这场豪赌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越南的制造业如同一株依附于大树的藤蔓,生长速度惊人,根系却浅薄得可怜。

全国近80%的工厂属于外资企业,本土产业链几乎为零。

一家河内的服装厂老板曾自嘲:“我们连纽扣都要从中国进口。”而这种来料加工的模式,让越南制造业的利润被牢牢锁死在产业链的最底端。

一台在越南组装的智能手机,90%的利润流向美国的设计公司和韩国的屏幕供应商,留给越南的只有组装线上的几美元工钱。

疫情戳破的泡沫

2020年,新冠疫情如同一场全球范围的压力测试,越南制造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当中国工厂因防疫政策短暂停摆时,越南一度成为跨国企业的“救星”。

美国零售商疯狂追加订单,河内的港口堆满了等待出口的集装箱。

但这场繁荣更像一场幻觉,越南既没有完善的物流网络,也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

胡志明市的一家鞋厂主管回忆:“订单突然暴涨,我们不得不让新手直接上流水线,结果一半的产品不合格。”

而更大的危机在2022年降临,欧美通胀高企,消费者捂紧钱包,曾经疯狂下单的品牌商们开始砍单。

越南最大的出口商品,纺织品和电子产品首当其冲。

平阳省的一家纺织厂里,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布料堆积在仓库,厂长苦笑着摊手:“美国客户说,他们连去年的库存都没卖完。”

更讽刺的是,这些被退回的订单最终流回了中国,凭借更高效的供应链和自动化生产线,中国企业能以更低成本承接“急单”。

致命一击

越南并非没有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的风险。政府曾试图鼓励本土消费,但现实如同一盆冷水:全国近1亿人口中,月收入低于300美元的群体占比超过70%。

在胡志明市最繁华的街头,年轻人举着最新款的iPhone自拍,但手机分期付款的账单可能占去他们半年工资。

一位河内的经济学家直言:“我们的内需市场,就像是用纸糊的鼓,敲得再响也撑不起经济。”

这种结构性缺陷在危机中化作致命一击。当欧美订单消失,越南既没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产能,也缺乏资金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同奈省的一家家具厂老板算了一笔账:如果转型生产高端产品,需要投入相当于过去十年利润总和的资金。

“但谁愿意赌上全部身家?说不定明天美国订单又回来了。”也正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让无数工厂在等待中耗尽最后一滴现金流。

越南的困境,恰似一面镜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同样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代工出口,但不同的是,中国用30年时间培育出完整的产业链和一批敢砸钱研发的本土企业。

华为、比亚迪们的崛起并非偶然,它们背后是每年占GDP2.5%的研发投入,是数百万工程师日夜攻坚的积累。

反观越南,外资工厂与本土经济始终是“两张皮”,三星在越南每年创造600亿美元出口额,但其供应链中的越南企业占比不到5%。

一名在三星越南工厂工作八年的技术员坦言:“我们连拧螺丝的扳手都要从韩国运来。”这种“经济飞地”模式,注定让越南制造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廉价劳动力不是护身符

今天的越南,正站在十字路口。

平阳省的工业区里,被裁员的工人们蹲在路边抽烟,身后贴着“出租厂房”的广告在风中哗哗作响。有人选择回到乡下种咖啡豆,更多人则挤进摩托车后座,成为外卖平台上的“零工经济”一员。

越南政府试图用税收优惠吸引更多外资,但跨国企业的态度早已转变。

一位欧洲汽车配件商的话一针见血:“我们需要的不是更便宜的人工,而是更稳定的供应链。”

或许,越南真正的机会藏在“危机”二字里。当全球产业链从“低成本优先”转向“安全优先”,越南可以凭借毗邻中国的区位优势,成为区域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芹苴市的一家水产加工厂正在尝试这条路,从中国进口冷冻设备,聘用中国技术团队,加工后的虾仁直供日韩高端超市。

没有永恒的“世界工厂”

夜幕降临,胡志明市的西贡河畔依然灯火通明。

那些曾经满载集装箱的货轮少了,但河面上多了几艘锈迹斑斑的驳船,它们被改造成水上咖啡馆,招待着失业的工人和焦虑的老板。

一位老船工啜着咖啡,望着对岸的港口喃喃自语:“二十年前这里全是渔船,后来变成货轮,谁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

这个问题,同样抛给每一个追逐“世界工厂”梦想的国家。

廉价劳动力能带来一时的繁荣,却筑不起真正的经济长城。

当越南制造的潮水退去,留下的不应只有叹息,更该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教科书,关于如何在全球化的赌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底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信息来源:

25 阅读:16264
评论列表
  • 2025-04-13 10:55

    时薪3美元,折算人民币是21元多,我们现在很多厂都没有,我看越南比我们的工资还高。

    欢喜就好 回复:
    广东珠三角时薪十六至十九[笑着哭]
    用户16xxx54 回复: 欢喜就好
    广州的肯德基时薪14.5元晚班19元
  • 莫卓 27
    2025-04-13 10:59

    比你们撑得久

    123 回复:
    这么自信咋不回你们猴国发展呢?
    大好人爱心 回复:
    你能让我们笑的肚子疼。
  • 2025-04-13 15:51

    反骨国家

  • 2025-04-13 11:31

    看得酸酸的。

  • 2025-04-14 16:20

    第一,时薪3美元不低了,第二,我们这边也是利润大头归别人,第三,别人的产品收割我们利润更高,至少运到其他国家有一个运费的差距。

  • 2025-04-13 19:32

    有许多中国老板把深圳东莞的工厂迁至越南。

  • 2025-04-13 23:56

    人家发展的快得很,不要在贬低别人了

  • 2025-04-14 00:29

    22年[呲牙笑]

  • 2025-04-13 18:44

    各个国家正在巴结越南,越南和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

  • 2025-04-13 22:31

    工厂多了,技术人员就多了,见识也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

  • 2025-04-14 00:52

    今年越南进出口接近一万亿美女,去年进出口是八千亿

  • 2025-04-15 20:07

    抖音里看到的越南完全不同。民主自由国穷民富物价便宜人民幸福未来之国

  • 101 4
    2025-04-13 09:04

    越吹们不认可

  • 2025-04-13 23:26

    24年?[笑着哭]

  • 2025-04-13 23:33

    当年的富士康组装果机利润有多高?真会PP。

  • 2025-04-14 18:06

    阀门在手断电就是

漫悠芸端的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