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核心系统,在重构城市空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人们出行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上班的牛马。
2024年,北京地铁网的日均客流量高达986.36万人次,尤其是北京10号线,4号线、1号线,这些线路在暑假期间经常同时破百万,高峰时期月均客流量超过160万。

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2块到10块、张张小小的车票,远远无法支撑地铁运营的巨额成本。
2023年,北京地铁亏损240亿元,全国29家地铁公司中仅5家盈利。
繁忙的客流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运营压力,地铁,究竟是如何在便利市民的同时,陷入亏损泥潭?

地铁对现代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障市民生活的基础。
地铁的快速、准时、稳定让它成为许多城市居民上下班的首选。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地铁对缓解交通拥堵非常关键,如果没有地铁,每天上千万的客流量会让地面交通压力巨大。
地铁线路的开通,带动了周边商业和住宅的兴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地铁还能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这些“隐性价值”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虽然地铁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地铁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困难,亏损严重。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29家地铁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盈利。
武汉、深圳、济南、常州和上海这五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实现了盈利,剩余大部分都在亏钱,人们不禁要问,每天都人来人往、非常繁忙的地铁,为什么会陷入亏损的泥潭呢?

地铁建设是一项非常花钱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各项费用加起来数额非常大,核心造价范围大约每公里5-10亿元人民币。
地铁的早期投入非常庞大,建设时间也很长,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地铁建设的重要性。
地铁从最初的线路规划、地质勘探设计,到正式开工建设,再到最后可以运营载客,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大家可以想象,建设地铁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的钱,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过程,但是短期内却很难看到收益,可以说是长期投资。
就像种一棵树,需要耐心浇灌,才能最终看到它长大成材一样。

不同城市的地质情况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了地铁的建设成本,但是,像上海这样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一些地铁线路的每公里造价可能高达20亿元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复杂地质需要用到更高级的施工方法和设备,比如盾构机、深基坑支护等等,这些都会让成本大幅增加。
复杂的施工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运用是导致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铁修建并非一帆风顺,常常遇到特殊的地质和文化难题。
如,西安地铁必须小心绕开地下的古墓,济南地铁则要尽力保护宝贵的地下泉水,这些都让施工变得更难,也更花钱。

工程周期很长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代价,像投入的钱暂时不能用,材料价格上涨,技术更新换代等,都会增加总成本。
简而言之,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复杂因素,才能顺利完成。

地铁的日常运营开销很大,不仅仅是建设费用高,电力消耗、设备维护和线路维修等等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运营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地铁车辆、轨道线路、信号系统等各种设备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安全平稳地运行。
设备用的时间越长,老化和磨损就越严重,维护费用自然也会跟着增加。

北京地铁运行的花销可真不小,光是电费,每年就要用掉超过14亿元,设备维护的费用更是惊人,高达21亿元。
而且,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不包括人工工资、管理费用等等其他运营成本,地铁运营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比如安检员、调度员、维修工、司机,缺一不可。

就拿北京地铁来说,员工总数有3万,平均每人每月工资1.6万元,算下来一年的工资支出就达到63.85亿元。
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也会增加运营成本,像2021年郑州地铁因为暴雨损坏设备,维修费就花了数亿元。

坐地铁要花不少钱,但是地铁公司挣钱的路子却比较少,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车票,作为公共服务,地铁票价不能随便涨,通常都比较便宜。
北京地铁票价最便宜2块,最贵10块,乘客平均下来每次也就花4块5,这点钱对于地铁的运营成本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修建和维护地铁的费用非常高,但是卖票赚的钱远远不够,为了填补这个亏空,政府一般会给地铁公司一些补贴。
不过,有些地方政府自己也很缺钱,补贴给不了太多,另外,二三线城市坐地铁的人不多,因为人没那么多,大家住得也比较分散,这使得地铁公司更难赚到足够的钱来维持运营。

地铁赔钱可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就像韩国首尔地铁,2022年就亏了34亿人民币,
美国的纽约地铁、法国的巴黎地铁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这些国际大城市都这样,说明地铁这种公共交通工具,主要目标是服务大众,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赚钱。
香港地铁运营却实现了盈利,它成功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经验很有价值。

香港地铁在地铁线路周边开发商业、住宅、办公楼等物业,从而获得了利润,这种物业开发的收入甚至比车票收入还多,香港地铁的模式给其他城市地铁运营带来了启发。
通过物业开发反哺地铁运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其他城市可以借鉴香港地铁的经验。

除了学习成功经验,我们还要创新盈利方式。
例如优化地铁票价,推出各种类型的票,像是月票、套票,或者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票价。
另外,还可以发展多元化商业,比如在地铁站投放广告、出租商铺等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使用无人驾驶地铁,引入更智能的安检设备,以及采用更节能的设备,提高运营效率。
为了吸引更多人乘坐地铁,增加地铁的收入,可以优化地铁线路的布局,扩大地铁覆盖的范围。

地铁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它带来的社会价值比账面上的经济亏损更大,因此地铁建设仍然非常重要。
不得不说,现在坐地铁非常方便,还能缓解路面拥挤的交通,更是上班族的最爱,话说,你觉得呢?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