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优势兵力、完善城防、优秀的将士,太平军为何仍守不住九江?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7-30 17:59:22

天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发起大规模反攻。

很快,湘军再次夺取武昌,将太平军驱逐出湖北,又夺取了江西大片地区,直逼九江。

原本,九江可不是那么好打的!

2年前,湘军上一轮气势如虹的大反攻,就是在九江遭遇了大逆转。

这一次,湘军在九江城下再次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各方面皆陷入不利!

当时,无论是双方的兵力,还是城防、地形,皆对太平军极为有利,而太平军林启容、陈玉成的表现,也极为出色!

然而,这一次,湘军顶住了压力,顺利拿下了九江!

这是怎么回事呢?

气势如虹,志在必得,形势大好

1855年的九江湖口之战后,湘军在江西、湖北一度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

武汉三镇丢失,江西“十分已去其七八”,曾国藩在南昌困守,几乎到了绝境。

然而,先是石达开奉命率军去天京参与大破江南大营的作战,后又是天京事变的发生,这些都使局势扭转,湘军不但喘过了气,还壮大了起来,并转入反攻!

到1856年底,湘军已经十分有利!

湘军既夺取了江西腹地的大片地区,还收复了武汉三镇,并夺取了湖北大片地区···

如此,江西、湖北的湘军,一起进攻九江,“规复府城,俟西路局势大转,即当分兵东路”,决心一举拿下九江,将战线进一步东移!

如果拿下九江,湘军就能基本牢牢掌握江西,并将重心推进到安徽!

而九江虽然不好打,但是湘军要攻九江,看起来是十拿九稳,不会有任何问题!

一方面,九江城附近,湘军集结了连胜之师2万余人,而九江城内的太平军“不上万人”。

另一方面,此时,在各条战线上,太平军作战皆打不开局面,因此,时间也是对湘军极为有利的!

快打、慢打,都有利!这个仗,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不出意外,意外就来了!

速攻急战,湘军受挫

前线的湘军将领李续宾认为“乘其力单,以十三日日,会攻五昼夜,或可得手”,遂立即发起了强攻!

其具体部署是:李续宾直攻九江,都兴阿攻打小池口!由于小池口是九江后援关键,因此,拿下任何一处,九江皆可得手!

然而,九江,是林启容精心构筑的坚固的水陆城防体系,而林启容本人也是意志坚定的名将,他可不会让你湘军轻易得手!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湘军连续进攻六昼夜,攀撑20余次,攻势凶猛,而林启容亲自督军日夜坚守,连续击退湘军薄城!

而在小池口方向,太平军“扼险筑垒,坚不可拔”,太平军“炮如雨下”,湘军遭到重创!

如此,湘军速攻急战失利了!曾国藩亲自赶赴九江前线,与前线诸将会商后,决心暂时停止急攻,前线各军在城外转入筑垒围困,而曾国藩“暂回江省”,在江西再筹集力量,春节后再攻九江!

而随后,形势迅速变化,湘军陷入了被动!

形势变化,太平军变得有利

随后,形势急剧变化,变得对太平军有利了!

一方面,太平军既下定了坚守九江的决心,遂从安庆等待派遣了援军过来。

很快,九江附近的太平军兵力,增加到了2万左右!

另一方面,陈玉成在安徽接连取得大胜,在皖北打开了局面!如此,陈玉成的精锐兵团,也可以参与到解九江之围的作战了!

而同时···对湘军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我们还记得,湘军急攻失败后,曾国藩回到江西,承诺收集大军再来战!

然而,偏偏这个时候,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曾国藩与弟弟曾国华一起回乡守孝···

如此,江西的湘军,一时也就没有了强人。再从江西各处集结力量奔赴九江也就一时不可能了!攻打九江的作战,统帅重任也就由在湖北的胡林翼单独承担起来了!

形势的变化,使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看起来,九江之围,可解了!

直接解围作战,意志不坚

当时,九江、小池口的湘军都抵达不久,所谓的围城工事尚在施工阶段。

而太平军既力量得到增强,自然有了反击的机会!

于是,太平军开始了直接解围的尝试。

在九江城外,林启容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反击,企图摧毁敌人的工事。

但是,李续宾也不是吃素的,在水师的帮助下,击退了林启容几次。

随后,林启荣泄气,“自是三月之久,贼闭伏不出,而南岸长濠且告竣矣”!

其实,湘军也是死打硬拼之辈,太平军当时要一举击破之,或者一举摧毁其工事确实难度比较大。

但是,筑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筑濠时期的敌人也是相对脆弱的,太平军虽不能一举破坏,但组建突击队,日夜不停地在不同地段游记、穿插和骚扰,是完全可以使其企图陷入停顿的!

但是,林启容在稍微遭遇挫折后,就闭门不出,坐视敌人控扼要隘,构筑炮台,封锁交通线···

而在小池口,局面对太平军更有利的!

小池口在北岸,因此,皖北太平军可以与守军内外夹击敌人!

当时,皖北太平军曾攻取黄梅,直接进攻清军后路,清军被迫暂停施工,全力迎战,并击退了太平军!

当时,敌人已经全力北向,如果小池口守军及时出击,内外夹击,纵然不能一举击退清军,顺利解围,也可以摧毁其工事!

然而,小池口守军坐失良机,敌人在击破后路之忧后,回头继续施工!

如此,拥有内外夹击之势和兵力优势的太平军,也就失去了直接解围的良机!

湘军长围久困的方略,也因此得以继续贯彻实施!

围魏救赵,创造出绝佳战机

这时,陈玉成以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为解九江之围创造出绝佳机会!

陈玉成在皖北取得优势后,没有趁势对皖北已经被分割的敌人展开歼灭作战,而是从大局出发,率3万将士大举攻入湖北!

而且,陈玉成攻入湖北后,当地饥民纷纷参军,太平军的兵力发展到号称十万,气势如虹,直逼武昌!

这时,湖北境内的湘军,多加入了围攻九江的作战,省内空虚!

因此,胡林翼大为惊恐,只好不断抽调兵力回到省内作战!

如此,九江城下的李续宾,手上只有4000人了!

此时,胡林翼已经函嘱李续宾,放弃围攻九江,但被李续宾再三劝阻···

可以说,此时,九江之围,看起来无论如何都可以解了!

1、九江城下,太平军守军是以2万对4千。

守城的太平军将士,在兵力上有5:1的优势。

何况,在附近,黄文金也有2万余军,这就使太平军实际上有了10:1的优势!

按照“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说法,此时,进攻方本应是守城的太平军才是!

何况,城外湘军,分守在漫长的长濠之中,兵力分散,而太平军凭坚城,兵力集中,占有绝对有利的地位!

2、如果陈玉成趁势大举进攻,不论是攻湖北,还是直接来九江,解围把握都极大!

这时,陈玉成兵力号称十万,而湖北境内空虚,胡林翼东西抽调,每处来个1、2000人,支持困难。

3、石达开!

这时候,石达开在安庆,集结了数万大军!

这支庞大的军队,如果扑向九江,李续宾将毫无抵抗力!

何况,当时,以石达开的威望和身份,他可以将陈玉成部、林启容部、黄文金部皆统一指挥的!

如此,石达开一旦来解九江之围,把握是极大的!

可以说,看起来,这个时候,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解九江之围,都似乎很有把握了!

然而···

太平军再失良机,形势恶化

1、石达开远去。

石达开不但没有来援九江,还率军向江西南部发展。

这是出于私心!

当时,石达开与洪秀全已经决裂,已经在召集部众,准备单干!

而追随翼王者,多为在江西南部活动的将领,而陈玉成、林启容、黄文金,皆不跟随石达开!

因此,石达开不参与解九江之围的行动,转而企图在江西南部建立自己的基地!

如此,石达开,不来了!

2、林启容、黄文金消极防御。

与此前几个月一样,林启容进行了一些出击,在遭到挫折后,再次转入防御···

而黄文金的行动,与林启容也基本一样,稍事出击,旋即转入固守!

看起来,林启容、黄文金虽然拥有了局部优势,但是,他们仍然只以守城为能,将解围破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陈玉成,甚至石达开身上!

3、陈玉成孤军难为。

问题是,石达开不来了,陈玉成也孤军难为。

陈玉成的部队看起来规模膨胀了起来,但大多是进入湖北后新加入的饥民,战斗力不足。

而陈玉成兵团的骨干,从皖北奋战开始,就一刻不停地在作战,此时天雨夏汛,酷暑湿热,将士们急需休整。

何况,陈玉成攻入湖北的行动,是在后方未定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而采取的行动!皖北的清军仍比较强势,而小池口一带的清军甚至可以威胁其后路!

因此,陈玉成在湖北虽然声势浩大,但其本质是虚张声势、围魏救赵,并不是真的有条件在湖北与清军进行决定性会战!

所以,当其他各路太平军消极应对后,清军集中力量在湖北与陈玉成会战,陈玉成也支撑不住,被迫撤退了!

如此,形势,再次恶化了!

清军把握战机,调整进攻顺序

这时,石达开远去,陈玉成暂时撤回皖北,清军压力顿减。

但是,清军知道,陈玉成在休整后,随时可能再杀回来,到时战局又必然有变!

因此,清军决心趁此难得机会,展开攻城!

吸取了之前急攻失败的教训,湘军决心调整攻城方略。

此前,湘军是同时猛攻九江、小池口,结果两路皆不能得手。

这次,李续宾认真分析局势,认为,有条件集中力量先克小池口!

小池口““扼险筑垒,坚不可拔”,但是,“该城狭小,难避炮子”!

因此,湘军集中洋炮,充分发挥火力优势,破坏其城防,然后再集中兵力一举夺占!

在连续滥轰数日后,太平军“不敢复于女墙上站立”,城防遭遇致命破坏!

随即,完成攻城准备的湘军在水师和火力的掩护下,分攻小池口三门,一举拿下!

如此,小池口拿下,九江失去犄角,补给完全切断,形势孤危!

太平军的防御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口子!

接下来,湘军要进一步扩大这个口子!

巧攻湖口

接下来,就是湖口了!

小池口沦陷后,湖口是太平军进援九江的唯一前沿基地,且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是,湖口这个地方,黄文金驻扎了2万军队,兵力雄厚!

而且,黄文金经营湖口已经5年了,以陆师主力守湖口,水师扎于石钟山下,梅家洲为犄角要塞,将士分据水陆,两岸密排大炮,水底设置铁链···

可以说,这是一个完善、坚固的水陆防御体系!

数年来,湘军名将塔齐布等人先后攻此失利!

然而,李续宾还是找到了突破之法!

相持了这么久,湘军发现了黄文金这个人的特点:自以为有天险,专意死守,对于湘军在其外侧的行动麻痹大意、行动迟缓。

因此,湘军主力扬言“搜剿宿松、太湖”,进至其后路埋伏了起来。

随后,湘军发起水陆同时进攻!

太平军凭借险要和城防体系坚决抵抗,湘军伤亡惨重!

此时,李续宾在湖口后山突然发起冲锋,连续击败太平军,使太平军陷入混乱!

随即,水陆联合,湘军一举攻克了湖口!

如此,九江,孤城了!

瓜熟蒂落

即便如此,九江城防森严,仍然不可能急切之间强攻而克!

但是,林启容,因为自己的保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们知道,九江城中,拥有太平军2万余,而且,多为林启容精心训练的精锐之兵。

在湘军集中力量攻小池口、湖口时,九江城外的兵力进一步削弱,林启容当时有着绝佳机会去摧毁城外之敌!即便不能摧毁敌人,也必能打乱敌人各个击破的计划!

然而,林启容继续死守城内!如此,小池口、湖口沦陷后,九江内外断绝,成了孤城!

尽管九江仍然有能战之兵,可凭之险,可守之防,但是,物资断绝了!

如此,九江,坐吃山空,到了粮尽援绝的绝境!

湘军一面开展劝降工作,一面开始挖掘地道!

太平军虽然坚决不降,但是,饥疲难当,也无力去破坏敌人的地道!

最终,地道挖成、爆破成功,湘军一举攻入!

太平军虽然誓死抵抗,但饥疲难当,力战不支,在退入城内巷战后,皆壮烈牺牲!

九江,沦陷了!

太平军守九江,有着优势兵力,有着天险屏障,有着苦心经营的城防体系,也有着出色的将领!

之所以仍然遭遇惨败,关键在于没有统一指挥!

林启容、黄文金坚守有功,但却不能主动出击,关键是他们对全局缺乏了解、把握,寄希望于“大部队”。

石达开坐拥大军,智勇足备,但一心单干,放弃了担负统一指挥的职责!

陈玉成虽然用兵灵活,又有全局观,表现出色,但当时他仍然没有协调各部的权力,因此,虽然用兵巧妙,但始终不能改变全局···

如此,太平军看起来虽然既有优势又有良将,但始终是干啥都差一口气,以至最后惨败了!

有利的条件再多,但失了团结一致,也是要败的!

4 阅读:70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