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上演杰作,又曾多次出洋相,李秀成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9-06 02:40:48

纵观古今,很少有李秀成这样的将领。

太平天国后期,他是上演杰作最多的将领,多次把对手戏得团团转,立下奇功。

同时,他又是出洋相最多的将领,几次以绝对优势兵力攻击对手却仍然一筹莫展,甚至曾经带着几十万大军在未给敌人实际杀伤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全军覆灭了···

同一个将领,战绩反差能如此之大,实属罕见。

那么,李秀成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呢?

杰作频出:中兴之将

李秀成与陈玉成,被认为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一度振作的双子星。

两人联手,开创了新的局面,一度使太平天国的局势平稳了下来。

杨韦事变后,石达开又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因此,一段时间内,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皆十分挣扎,接连不胜。

太平天国的重振,是从李秀成与陈玉成的合作开始的。

1858年六月,李秀成解天京之围的作战失利,陈玉成也在湖北失利。

于是,李秀成在枞阳主持诸将开会,开始统一作战。

随即,太平军形成了以李秀成为谋划者,以陈玉成为主要作战兵团,李世贤、韦俊、杨辅清等人协同作战的统一作战体系,开始了一连串的胜利。

首先,在统一安排下,李秀成与陈玉成合作,先破庐州,然后前后夹击,一举打破江北大营,取得了第一个胜利。

随即,三河镇,李秀成又与陈玉成配合,取得大捷!

而二破江南大营,则是李秀成的巅峰之作。

此战中,李秀成以“围魏救赵”之策,先攻至杭州,在吸引江南大营分兵救援浙江时,又掉头而走,直扑向江南大营,与陈玉成等人合作,一举打破江南大营!此战,李秀成既是主要谋划者,又是行动的组织者,还是主要作战兵团的直接指挥者,其指挥可谓酣畅淋漓,被认为是教科书级的表现!

随即,李秀成又率军攻打丹阳。

当初,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但是,秦日纲在丹阳打得不好,导致敌人保全了有生力量,后来卷土重来。

此时,丹阳依然有较强的敌人。

李秀成决心解决丹阳之敌,但又不作一味强攻!他先攻南门不利,然后立刻调整方向,以主力进攻敌人工事刚定的东门,吸引敌人后,又以奇兵突袭敌防御薄弱的西门,一战破城,敌悍将张国梁阵亡,被歼万余!

其后,李秀成又以其卓越的指挥,连下常州、苏州等地,开辟苏南根据地。

此后,李秀成又经略浙江,攻克了杭州在内的浙江大部分区域,开辟了浙江根据地!

可以说,这些过程中,李秀成既展现出战略上的精明,又展现出战术上的巧妙,把敌人玩得团团转,展现出比较全面的军事能力!

两年以来与忠逆搏战最多,既深佩其狡猾,更积恨其忠勇···——李鸿章

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李鸿章传》.梁启超

李秀成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杰出的将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李秀成,也出过很多洋相!

洋相频出:亡国之将

李秀成,同样出过很多洋相。

1、第二次西征,几十万人不敢与3000人战。

1862年,李秀成、陈玉成各率军进行“第二次西征”,约定会攻武昌,企图以此围魏救赵,解安庆之围。

陈玉成如期抵达,但李秀成却一路招兵买马,行动迟缓,未能如期抵达。

李秀成抵达湖北时,尽管陈玉成已经撤走,但湖北仍然十分空虚,李秀成完全有能力直逼武汉。

但是,李秀成却麻溜率军撤走了。

对此,连对手都莫名其妙。

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还专门就此事询问李秀成。

李秀成时而说自己手上没有兵,时而说自己急着要打杭州,时而说自己几十万人训练不足不敢于鲍超的数千军交战···

但无论如何,由于李秀成的拙劣表现,太平天国第二次西征失败,安庆之失已在所难免···

2、雨花台大战,30万人奈何不了3万湘军。

1862年,李秀成率领号称六十万的大军(实际约在30余万),进攻攻天京的湘军。

当时的湘军,总兵力为3万,但由于天灾流染的影响,勉强能战着不过万人!

这是30:1的绝对优势!

而且,刚在苏浙战场上获取了大量新式武器的李秀成军,其装备的火炮、枪械也胜过湘军!

这种情况下,李秀成所部血战46日,硬是打不下来,被迫退军了···

3、进北攻南,全军覆灭。

雨花台大战后,李秀成又奉命实施“进北攻南”的方略。

李秀成率领30万大军,进军空虚的皖北,企图通过联合兄弟部队,一起威胁敌人薄弱的后方,从而一举解天京之围。

然而,在敌人并没有从天京战场调兵回援的情况下,李秀成未遇敌大军,就接连受挫,坚持不下,被迫撤军。

结果,在九袱洲,李秀成遭到敌人夹击,30万大军,带回天京者不过1.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灭了!

可以说,李秀成的这两次失败,使天京之围再无可解之机了!

而且,这两次失利,李秀成都是以绝对优势兵力行动,但在没有给对手相当杀伤的情况下瓦解的!

单说这两次作战,忠王的表现,还不如在长平给秦军相当杀伤,被人诟病为“纸上谈兵”的赵括!

既是中兴天朝的顶梁柱良将,又是不如赵括的败军之将,哪一个,才是李秀成呢?

其实,两个都是李秀成!

李秀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十分鲜明的!

李秀成所长

李秀成,有三个最突出的长处。

1、善于谋划。

在太平天国实现短暂复兴的几次作战中,有时是陈玉成主打(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有时是李秀成主打(攻略苏南、浙江),但无论是谁主打,主要谋划人,都是李秀成。

所以,曾国藩说他“狡诈百端”,李鸿章说他“最多狡谋”、“深佩服其狡猾”,赵烈文称他“此贼甚狡”,梁启超称他“富有谋略”,都是指李秀成善于谋划。

太平天国后期,在战略上做出指示的,主要是洪仁玕和李秀成。

但是,洪仁玕并没有实际军事经验,其所出谋划,往往距离落地甚远,而只有李秀成能够将谋划与具体的部署、行动联系起来,是实际上的第一战略家。

而在具体指挥上,如我们前面介绍的,李秀成也十分灵活,不喜欢死打硬拼,常能抓住敌人要害,一举取胜!

2、能得人心。

李秀成也是比较得人心的将领。

后期的太平军,没有杨秀清这样的强力人物统一指挥,各部都是众将约定,协同作战。

其中,陈玉成虽然实力、能力都很强,但陈玉成比较年轻,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不具备凝聚力。

李秀成则比较有号召力,常常能组织起众将共同商讨,定下统一行动之策。

同时,李秀成也比较得下属人心。

即便是已经铁了心要反叛的郜永宽,也不忍心出卖李秀成···

吾闻李秀成之去苏州也,苏州之民,男女老幼,莫不流涕。——《李鸿章传》.梁启超

而李秀成待民、待下属,皆显得宽仁,因此,很得拥护。

3、善于攻心。

李秀成的另一优点,是擅长“攻心”。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双方都比较“暴”,杀人如麻,信奉武力。

因此,双方往往力拼至死,至死不降。

李秀成,则是双方将帅中,少有的善攻心者。

他释放赵景贤,厚葬王有龄,对被俘的敌人也基本上采取宽仁的态度。

李秀成能连下苏浙大片土地,数十座城,仅凭武力是绝对不可能作到的,显然,李秀成善于攻心,能够降低敌人的抵抗意志,这是其能够在开疆拓土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出洋相之因1:优势难以施展

李秀成之所以出了很多洋相,与他的优势后来难以发挥是有关的。

1、谋划不得施展。

李秀成以善谋狡猾著称。

然而,后来,李秀成多谋的特点也难以施展了!

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洪秀全开始亲自抓起了谋划,李秀成只能执行洪秀全的谋划。

安庆失守后,洪秀全亲自抓起了谋划。

不独李秀成的谋划不得用,就连洪仁玕也被甩到了一边。

实际上,无论是强攻雨花台,还是“进北攻南”,都是李秀成所反对的。只是,洪秀全强令如此,李秀成也就不得不为了。

如此,李秀成虽有谋,也只能执行洪秀全的谋划了。

同时,李秀成的对手,是不好骗了。

李秀成初期的谋划,应对的是江南、江北大营的经制兵。

当时的敌人,主将谋略不足,而且,彼此事权不一,有很多空子可钻。

然而,到后期,李秀成的对手,变成了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角色。

一来,这些人都是多谋之人,实在不好骗。

比如,第二次西征时,进北攻南时,曾国藩老早就看穿了太平军的战略意图,自然不会再上当了。

二来,敌人的指挥系统统一了。

江南大营被破后,大清进一步依靠曾国藩,开始赋予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全权。

曾国藩定下的主意,就是咸丰连续下诏也不更改。

如此,不管是所谓强力环节,还是薄弱环节,各处清军皆在统一的指挥和部署下。

如此,李秀成再要通过机动来调动敌人就不可能了!

如此,李秀成虽多谋,但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指挥上,都难以施展了!

2、人心离散。

李秀成能得众心,因此,下属乐于为其效力,当初追随石达开出走的许多将领回到天京系统后也投到他的帐下。

然而,正因如此,洪秀全深忌之。

洪秀全“众建诸侯以分其力”,滥封王,不但使其他将领各有利益、心思,也使李秀成部下的将领俨然成了小诸侯,不易调动!

雨花台大战前,李秀成强调“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

显然,正因为人心散了,才要特意如此强调吧!

只是,既已有“万心”,再要“一心”,恐怕不是喊一喊口号就能解决了!

3、大势已去。

李秀成确实擅长攻心。

然而,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

此时,纵然你再是攻心,也是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不忠于大清了···

如此,李秀成的优势,此时实际上皆不得施展了!

优势不得施展,而弱点却一直难以改善。

李秀成的弱点

李秀成的弱点,是十分突出的。即便在连打胜仗的时候都是如此。

1、不善打硬仗。

伪忠王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分路规取苏州折》.李鸿章

李鸿章对李秀成的评价,是“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

这是很精当的评价。

在后期太平军取得的几次较大胜利中,李秀成是主要谋划者,而陈玉成常常是主战兵团。

与湘军的几次恶战,往往都是陈玉成主打的,李秀成只是起到配合的作战。

李秀成主打的作战,对手都是绿营。虽然江南大营的绿营是绿营中的佼佼者,但其耐力始终与湘军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任你李秀成如何巧妙,当湘军“结硬寨,打呆仗”,李秀成往往就一筹莫展了。

尤其是雨花台大战。实际上,李秀成对时机的选择是很精当的,选准了湘军受到疾病影响而战斗力大幅度下滑的机遇,只是···不耐战,就是打不下!

2、所部战斗力不强。

后期的太平军中,最精锐的是陈玉成所部。

陈玉成所部,是当初石达开“打宁国之兵”,老兄弟比较多,战斗力比较强。

因此,很长时间内,陈玉成兵团的战斗力都是最为精锐的。

而李秀成所部,则逊色得多。

到后期,李秀成得到富庶的江浙之地后,军队在规模上庞大了起来,但是,毕竟新募之兵,战斗力始终是不足的。

李秀成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他在军务繁忙之中,随身携带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企图掌握练兵的方法,但显然并没有达到效果!

3、统帅权。

一直以来,太平天国面临的显著问题是:统帅权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开国战争中,统帅当仁不让的就是君主。

刘邦用韩信,朱元璋用徐达、常遇春,但刘邦、朱元璋自己才是真正的,无可争议的统帅。

而在太平天国,一把手洪秀全的军事能力一直有问题。

因此,洪秀全初时依靠杨秀清,后来依靠李秀成、陈玉成。

但是,这种关系必然是微妙、危险的。

在陈玉成尚在时,这一情况尚可控制。

毕竟,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既配合作战,又能相互制衡。

但是,陈玉成死后,李秀成已经是太平天国唯一有广泛号召力的统帅了!

这个情况下,洪秀全越发猜忌、限制李秀成!

李秀成的所谓,倒不愧“万古忠义”的封号,但是···只能以愚忠于洪秀全的瞎指挥为代价了···

李秀成打过不少漂亮仗,也打过不少奇葩的窝囊仗。

总体而言,李秀成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将领。

如果他遇到的是刘邦、朱元璋,他做不成韩信,但做一个常遇春、李文忠是问题不大的。

遇到的是洪秀全,最后优势无从发挥,弱点充分暴露,连打奇葩败仗,也就不足为怪了!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