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北伐军奉命直扑北京,为何在小小的怀庆顿兵50余日?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8-27 16:56:53

1853年5月,太平天国开始北伐。

当时,北伐军得到的指示是:“间道疾趋燕京,勿贪攻城略地,以靡时日”。也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扑北京,中间尽量避免攻坚,以免耽搁时日。

北伐开始后,北伐军严格执行此方略,快速运动,几乎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

然而,在怀庆,北伐军却攻坚阻援,顿兵50余日,对北伐全局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风驰电掣,渡过黄河

1853年5月13日,北伐军自扬州出发,开始了北伐。

北伐军兵力不多,出发时约2、3万人,但皆是“老广西”,也就是常年做先锋的精锐骨干力量。

因此,北伐军很快就通过滁州、凤阳、怀远、蒙城等地,进入河南,并在6月13日就打下了归德府,掌握了黄河渡口。

不过,由于清军提前将附近船只全部收到北岸,因此,太平军无法按原计划由刘家口渡河,遂只能继续沿黄河寻找渡河点。

随后,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太平军在汜水、巩县一带寻得民间煤船,大部分部队因此顺利渡河。

由此,不到2个月的时间,北伐军即大部渡过黄河,粉碎了敌人利用黄河天险堵截北伐的企图!

此时,太平军算是甩开了追兵,“直隶山陕随处震动”,北伐军正可继续向北,直扑直隶!

然而,北伐军却停了下来,试图先打下怀庆!

欲在北岸夺取城市

渡过黄河后,林凤祥的大军并没有迅速继续北上,而是试图对怀庆采取攻坚作战!

这是怎么了呢?

1、等渡河部队。

北伐军渡河,是在敌人严密的围追堵截下完成的,情况十分凶险。

因此,尽管林凤祥所率的大部队顺利渡河,但仍有约1/3的北伐军将士仍在南岸,尚未渡河。

因此,林凤祥仍然在北岸等待会合后续部队,一时不能迅速北上。

2、等待援军。

林凤祥、李开芳所率部队,原只是先锋。

当时直隶等地虽空虚,但毕竟是敌统治中心,靠林凤祥手头那点人是打不下来的。

因此,按照原计划,杨秀清还会派后援部队前来支援。

而与林凤祥的先锋部队一样,后续部队要过来,最大的阻碍仍然是黄河天险。

因此,林凤祥自然争取在北岸获得强有力的据点,以接应后续部队。,

当然,实际上,杨秀清已经做出指示:左军及右军诸路兵士,“现在铺排镇守天京”,一时不能过来,所以,“尔等速急统兵起行,不必悬望”···

也就是说,杨秀清已经表示后续部队过不来了。

不过,从杨秀清“未识收到否”的语句来看,林凤祥大概率是没有收到杨秀清的指示,仍然按原计划试图在黄河北岸打下一个据点,“悬望”后援部队。

3、急需补充各类物资。

同时,北伐军自启程以来,一直在快速运动中,沿途消耗极大。

由于清军对军资粮秣加强收集、保护,企图“断其接济”,因此,北伐军不打下城市,就不能获得足够的物资补给!

因此,此时的北伐军,也急需打下城市,获取必要的补给,进行必要的休整!

如此,从各方面考虑,林凤祥皆需立刻打下一座城市,以为下一步进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而怀庆,似乎又是最有利的选择!

欲取怀庆!

之所以选择怀庆,好处有三。

1、位置重要,利于接应后方部队。

怀庆是黄河北岸的重镇。

如果打下怀庆,以此为据点,利于在北岸控制强有力的据点,无论是尚滞留在南岸的北伐军兄弟,还是计划中正在“悬望”的后续援军,皆可接应其渡过黄河!

2、一旦打下,相对好守。

怀庆城围9里许,墙高3.5丈,宽2丈,池深2.5丈,阔5丈,地势西高东低,沁河经城北流过,在附近与丹河会合后注入黄河。

因此,一旦打下,太平军可以在此建立强有力的防御体系,与敌人相持。

3、打下来有机会、有把握。

既然怀庆易守难攻,那么,你太平军要打下来,不是也很难吗?不,如果太平军要打下来,看起来并不难。

首先,是敌人兵力十分薄弱,且战斗力不强。

当时,怀庆城内的清军正规部队不过300人!

虽然敌人紧急收集了近万名团勇,但是,未经过训练的团勇,不但战斗力有限,而且,其意志也是不足的!

何况,城内之敌,由完全没有军事经验的知府统领,另只有武生相辅,几乎没有什么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可言!

而已经渡河的北伐军有3、4万人,而且多为常年打先锋的骨干、精锐。

因此,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太平军皆有绝对优势!

何况,怀庆土质,也适合挖地道,正利于太平军发挥其穴地攻坚的长处!

显然,在林凤祥看来,他既可能利用敌人新募集的团勇多的特点制造混乱破城,也可能通过穴地爆破破城!

武昌、南京我们都能打下,小小的怀庆,有什么难的?

出乎意料,巧攻不利

林凤祥的第一招,就是占据四关,实施袭扰!

这是针对性极强的操作!

城内之敌数量不少,但正规部队少,紧急募集的团勇多!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守城作战中,正规部队是要起骨干作用的,他们分散在各处,既知道团勇作战,也起到督战队的作用,否则,搞不好这些团勇转身变成太平军···

不过,此时,怀庆城内,正规军与团勇的比例是1:30!也就是一个正规军的士兵要与30个团勇配合!

而这个正规军,自己也都缺乏军事经验,因此,在太平军眼花缭乱的袭扰下很难镇住场子!

何况,城内的知府、武生,也都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看起来是不够人家玩的!

要知道,林凤祥、李开芳常年打先锋,对于袭扰,对于制造混乱,都是高手!

攻武昌,攻南京时,甚至不久前打归德,他们都曾以眼花缭乱的袭扰战术造成敌人的混乱!

然而,林凤祥们似乎忘了一件事···

当年,在各处袭扰能够奏效,除了他们袭扰的操作眼花缭乱外,还有一先决条件:城内有内应!

如果城内有内应,那么,内外一起扰乱,敌人不乱都难!

但是,此时的怀庆,敌人虽然缺乏经验,但城内并没有他们的内应。

这里是黄河以北,这里当时既没有拜上帝教的兄弟,也没有来自捻军、天地会的支持者···

所以,任你在外面怎么跑位,怎么咋咋呼呼,守军只需安守自己的点即可···或许他们搞不清你到底要干什么,但不知道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

如此,袭扰数日,毫无效果···

出乎意料,穴地受挫

既然如此,那就穴地攻坚吧!

果然,在这一带搞穴地,效率是蛮高的。

7月15日、7月21日,太平军两次成功爆破···

而且,敌人的指挥官也确实缺乏军事素质。

7月15日的爆破后,守城者武生穆竖奇藏到了民房躲避;7月23日的爆破,知县在抵抗时被稀里糊涂震落城下,“伤痕满面”···

然而,清军却两次都及时堵住了口子,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

原因是很简单的。

怀庆城小而坚,任何一处被爆破,都能够便捷地组织拦截!哪怕人家军事素质一般,但是人堵上去,你太平军就是冲不进来!

还是那句话,城内之敌虽然不能打,但人家敢跟你打!

当然,这些也难不倒经验丰富的林凤祥!

只爆破一处,口子小了,是攻不进去。

那我就多点同时爆破,多点突破,总能奏效吧!

7月23日,太平军在东、西两处同时开凿地道,企图同时爆破,是敌顾此失彼!

然而,运气不佳,东门爆破后,敌人都扑向东处,正是要爆破西门的时候天降大雨,无法爆破···如此,再次功亏一篑!

没关系,下次再来,总不至于每次都运气这么背吧···

民间高手,瓦解太平军穴地之法

然而···太平军很快遇到了敌人的民间高手。

这个民间高手,原本是关押在怀庆的监狱里。

守军为了加强力量,释放监狱犯人,准他们立功赎罪。

囚犯任随成,挖煤工人出身,对挖地道这一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每天清晨站在城楼观望,“谓草上无露则下有地道,远近曲折,一目了然”···

于是,在任的指导下,守军在城外相应位置提前挖掘深堑,太平军的隧道一挖过来就暴露出来,就成了清军的活靶子···

如此,太平军的穴地攻城之法,在这位囚犯高手面前就失效了···

创造性战法,围城阻援皆获得

此时,附近的清军援军已经靠近了。

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太平军就应该立刻转移了。

然而,林凤祥却跟怀庆干上了!

他下令太平军在府城四周,逐渐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组成攻城防御圈,作为进退之屏障。

尤其是,他们第一次采用了“木城”的方法。

“木城”,中间以木板、桌柜等垒积而成,外覆泥土,并在城外两侧挖掘深壕们,同时拆通屋壁,以便往来行走。随即,在木城壁开凿枪炮洞口,以施展火力···

如此,迅速形成的“木城”,就变成了一个坚固的阻援工事,将敌人阻隔在城外···

在太平军这一创造性战法下,将军2万清军援军,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没有攻下太平军任何一个据点或摧毁任何一座木垒!

同时,城内之敌,也因为内外断绝而陷入了严重困难!“粮食将尽,每人日食面糊两餐”···

看起来,太平军阻援稳如泰山,围城也近瓜熟蒂落!

主动转移

以一般经验看,打下怀庆,没有任何悬念了!

然而···林凤祥到底还是要转移了!

这是为何呢?

因为没有意义了。

您还记得林凤祥为什么要打怀庆吗?

他们的一个目的,是在此等待、接应后续部队!

然而,50多天过去了,后续部队始终不见踪影!

何况,虽然太平军以木城阻止了援军解围,但他们也无法掌握东面、南面的渡口,即便兄各地部队来了,他们也无法提供接应!

他们要打怀庆的另一目的,是打下城市,获取必要的补充和休整。

如果他们迅速打下怀庆,确实能够实现此目的。

然而,此时,已经消耗了50余日,城内的物资,尤其是粮食已经消耗殆尽!

是的,你林凤祥可以困死城内之敌,打下怀庆,可是···然后呢?

然后,你林凤祥只能得到一座已经被消耗一空的城以及外围越来越多围过来的敌人野战部队···

既如此,打怀庆已经无意义了!

撤吧!

9月1日,太平军西趋济源,怀庆之围遂解!

代价惨重

攻怀庆50余日不克,北伐军付出的代价是极惨重的。

首先,这对北伐军的信心是一极大打击。

怀庆,小城,敌人守备力量是空虚的。

太平军围攻小城怀庆50余日不克,不能突破虚伪敌人的防御,说明了他的攻坚能力是有极大问题的!

仅靠一招穴地攻坚,总不能一直吃遍天吧!

怀庆都打不下,谈什么“打下燕京,共享富贵”呢?

后来,北伐军攻到天津城外,不敢继续进攻,转入自取灭亡的消极防御,与怀庆的挫折是不无关系的。

同时,耗费了宝贵的50余日,这对北伐军的后续行动产生了致命影响!

如果他们渡过黄河后,立刻继续扑向直隶,敌人尚无准备,北伐军相对更好运动,而当时正是夏季和初秋时节,太平军也不至于要忍受严冬!

然而,耗费50余日后,太平军不但推迟北进步伐近两个月,而且还要绕山西进入直隶,迁延时日···

如此,一来,敌人在直隶地区的防御力量得以加强;二来,北伐军这些南方来的朋友很快就要承受华北地区天寒地冻的冬季,战斗力严重下滑···

可以说,怀庆攻坚战,毫无疑问加重了北伐军的困难,加速了北伐军的失败···

从战术层面来说,怀庆攻坚战,林凤祥是表现更好的一方。

尽管攻坚未克,无论是多处地道爆破,还是木城阻援,都是太平军的战术创新,并为后来太平军广泛使用。胡以晃后来打下庐州,就借鉴了北伐军的这些创新经验···

而且,实际上,当时林凤祥如果不主动放弃,怀庆打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然而,从战略角度来说,这又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杨秀清实际上早已经做出要求北伐军继续北上“不必悬望”的指示,但因消息断绝,林凤祥未收到指示。

随即,林凤祥顿兵怀庆50余日,收集物资、等候南岸北伐军、等候后续大队的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

最后,徒劳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加速了北伐的失败···

1 阅读:73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