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卖惨而流量变现的网红做的是什么生意

烨昀聊商业 2025-03-11 23:00:31

那些借卖惨而“流量变现”的网红,其实做的都哪门生意?是“同情”这种维护心情“维生素”的生意,需要有人来提供它。

没有人会对旁人的不幸丝毫不寄予同情的。但是,人们对不幸者(或受害者)的态度,往往是混杂着“同情”与“看客”的感觉。并且,同情往往不单单是一种施与,更是一种自我满足。

为什么同情往往不单单是一种施与,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出于同情心,无论是做慈善救助穷人,还是施舍,这一行为发生的刹那,就会让双方在位置上产生差别(施舍者处于上位,被施者处于下位),这是现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在做慈善或施舍时,在意识上或许只是出于善心,出于同情心,并没有多想其它。但处于“上位”本身就会给人带来一种相对应的满足感(或成就感,优越感),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你施与同情心时,那种满足感(或成就感,优越感)就会自然而然取得,这种心理的满足感又会激发你那同情心。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同情往往并不是一种单一施与,更是一种自我满足”,是因为其存在于潜意识中。

没有“自我满足”的动因,同情往往难以存在(道高德重的高人除外)。

人们对不幸者有一种奇怪的情感,他们在把同情给予这人时,也会不自觉暗暗希望他一直这样,处于人生的低位中,让我们都可以俯视他。

人们常常对不幸者寄予同情,但是当那个人(不幸者)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

说得夸大一些(其实并没夸大),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虽说态度是消极的(不对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方“翻身”了,把你的那种“自我满足感”打掉了,满足没有了,你的“同情心”也没了,“同情心”变成了“敌对心”。

当然,不能说这种满足感是恶的,因为毕竟有同情在,但你也无法说它是全善的,因为大多数人隐隐当中其实也都是“看客”……,看客和同情者是无法区分,大多数人都将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纠缠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无分善恶,这就是人性。

“同情”是维护心情的一种必备的“维生素”,需要有人来提供它。所以,你会看到在生活中(尤其在网络上),有些深谙此道之人,在生产和贩卖情绪,把真实或虚构的不幸经常拿来贩卖,我们俗称“卖惨”,那些借卖惨而“流量变现”的网红,其实做的都是这门生意。

但是,你也会发现:那些执着于“卖惨”的网红,无论曾经多火,人设多么完美,结局大多不会好。在生活中经常“卖惨”以期望获得同情的人,结局也不会好。

为什么?理由无他,因为惨卖的太多了,就会真的过得很惨。这叫“同频相吸,同频共振”,也叫“同向聚合、同轴共转”,这也是业因果报。

所以,即使是处于人生低谷时,无论多么艰难,贫困不露可怜相。自强自立,自律自省,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吸引到成功的正能量。这是经过实践检验总结的经验。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自渡,他人爱莫能助”真正的摆渡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0 阅读:2

烨昀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