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在劳动法领域里,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甚至有些疑惑的问题:为什么现在不少民营企业也喜欢用劳务派遣工?
可能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劳务派遣好像更多的是出现在国企事业单位,用来解决正式编制不足的问题。的确,在这些单位,劳务派遣往往扮演着“补充兵力”的角色。而且,理论上,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应该是同工同酬的。但说实话,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真正能做到福利待遇完全一致的,可能只有少数头部企业。不少地方性的国企事业单位,在福利待遇上,派遣工和正式工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但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聊的是民营企业。大家有没有发现,像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员工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比如制造业的工厂,服务业的一些岗位,劳务派遣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为了“让劳务派遣公司赚钱”,或者方便企业“推卸责任”吗?
当然,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但并不完全是真相。下面,我就结合我处理过的不少劳动争议案件,给大家讲清楚,民营企业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大家想想,对于一个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企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招聘、培训、处理劳动纠纷、应对工伤职业病等等,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员工流动性高的岗位,这些工作就更加繁琐。
而劳务派遣的出现,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这些痛点。
第一,简化用工流程,降低招聘成本。 很多民营企业选择将一部分岗位的用工需求直接委托给劳务派遣公司。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和劳务公司签订一份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好用工人数、岗位要求、派遣费用等等,具体员工的招聘、筛选、入职手续等等,都由劳务公司来负责。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大大节省了招聘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发布招聘信息、面试候选人,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节约。
第二,人力成本的可控性增强。 民营企业往往对成本控制非常敏感。使用劳务派遣工,他们只需要每月按照约定向劳务公司支付派遣费用。这笔费用通常包含了员工的工资、社保、个税以及劳务公司的管理费等。对于企业来说,这相当于将一部分人力成本打包外包了。他们可以更清晰地预估和控制自己的人力成本支出,避免了直接雇佣可能带来的额外开支,比如社保基数调整、员工福利增长等等。当然,这里我需要强调一点,虽然表面上看企业的社保和个税好像与自己无关了,但最终这些成本还是会体现在支付给劳务公司的派遣费用里。所谓的“合理避税”,更多的是一种简化操作和财务处理上的便利。
第三,风险转移,降低用工风险? 这一点可能是很多劳动者最关心,也是最反感的地方。一些民营企业确实会抱着“员工是劳务公司的,出了事也主要是劳务公司的责任”的想法。比如,有些企业会认为,派遣员工发生工伤,主要的责任在劳务公司。但实际上,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用工单位(也就是实际使用派遣员工的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是需要对派遣员工承担连带责任的。也就是说,如果派遣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用工单位也是有责任的,并不能完全推卸给劳务公司。当然,在具体的责任划分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议,但用工单位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那么,作为劳动者,我们应该如何甄别自己是不是劳务派遣工呢?
其实很简单,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 看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 如果你的劳动合同是和一家你实际工作的公司名称不同的另一家公司签订的,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劳务派遣工。这份和你签订合同的公司,就是劳务派遣公司。
❖ 了解自己的工作岗位性质⭕: 一般来说,劳务派遣主要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如果你的岗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岗位,长期稳定,但你却是派遣身份,这可能就存在一些法律风险。
❖ 关注自己的社保缴纳单位: 你的社保缴纳单位是否与你实际工作的单位一致?如果不一致,而是另一家公司,那也很有可能是劳务派遣。
最后,我想对各位劳动者说几句。 劳务派遣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提供了用工的灵活性。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一些企业滥用劳务派遣,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了解自己的权利,如果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民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原因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还有其他劳动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咨询。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