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游客林女士在广西三江南站打车时,连续五次被网约车司机要求线下加价,有的车费甚至涨到原价3倍。
司机直言:“不加价永远打不到车。” 此事引发热议后,三江交通部门介入调查,确认杨某某等5名司机存在私下加价行为,并对其严肃处理,同时约谈了涉事平台。
说来也怪,这样的现象在当地竟存在了四五年。不少本地人坦言:“从高铁站到景区,不加价根本叫不到车。”外地游客从高铁站前往程阳八寨景区时,常被司机要求临时加价。有人因拒绝加价,只能改乘公交;有人被迫妥协,但心里憋屈:“平台明码标价,凭什么要私下多掏钱?”
三江交通部门迅速处理了涉事司机,并约谈平台加强管理。但工作人员私下透露:“罚款标准低,司机被罚后继续接单。”
外地人或许难以理解,为何这里的司机宁可冒着被罚风险也要加价。
面对指责,司机也有话说。一位司机抱怨:“平台抽成高,单靠原价根本赚不到钱。”从高铁站到程阳八寨景区约25公里,平台定价不到50,返程还接不到单,常常一路空驶。
“回城拉不到客,等于一公里拿不到一块”。派单机制“只管派不管活”,不少司机坦言,要么加价要么乘客取消,不加价这趟活就铁定亏钱。
三江作为旅游县,客流量集中在节假日,淡季时司机收入不稳定。部分司机为弥补收入,只能铤而走险。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旅游县交通资源有限。公交线路少,出租车运力不足,网约车成了游客刚需。供需失衡下,加价乱象屡禁不止。
眼下正值暑假旅游高峰,三江的青山绿水间,网约车的故事仍在继续。
游客想要明明白白消费,司机只想踏踏实实挣钱,可当系统把压力全转嫁给最末端的人,加价就成了撕扯双方的导火索。或许真如那位被罚司机所说:“谁愿意当恶人?不过是车轮上的讨生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