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隔三差五就冒刷到新帖:提前预约的顺风车在出发前两小时突然取消,司机电话打不通,说也不说一声,半夜再临时叫车根本叫不到,赶不上六点起飞的航班。
选半夜的顺风车原本是图方便。价格比白天便宜三分之一,还能提前约好三四点准时出发,特别适合赶早班飞机高铁的人。
打开顺风车平台一喂、滴滴等,后半夜订单里十个有七个写着"xx机场""xx火车站",这类订单多集中于三点至五点时段。但这份提前安排好的行程经常出问题,有司机接单后突然取消,甚至于是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此刻人乘客还在睡梦中,也有人到了约定时间才发条消息:"来不了,你取消吧"。
顺风车共享机制与准时需求存在根本冲突。乘客选择顺风车的核心诉求是低价准时,而平台设计的拼车系统本质上是通过牺牲确定性换取价格优势
开夜班顺风车的多是职业司机,他们算的是另一笔账。半夜送人去机场往往要跨两个区,回程八成概率空跑。跑五十公里刨去油费和高速费,实际到手经常不到八十块。有些司机会同时挂三四个跨区订单,哪个能凑够三个人拼车就走,凑不够的就找借口让乘客加价二十块,谈不拢就直接取消。
司机端接单策略呈现明确经济理性:跨区订单需至少拼满两单才能覆盖夜间运营成本,即便乘客选择"独享"服务,实际接单车辆仍在出发前三小时接拼车。
部分司机坦言,部分乘客凌晨赶车还下拼车单,而拼车价格太低,只接一个人实在是划不来,而凌晨人本来就少,拼车失败后违约实属无奈选择。
双方矛盾集中在时间与成本的不可调和。乘客支付低于市场价百分之四十的车费,要求准时单独接送;司机需要拼满三单才够覆盖夜间跨城成本。实际操作中,凌晨三点后城市道路空旷,拼车成功率不足三成,导致大量司机选择优先履约白天订单,凌晨时段违约率较日间高出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