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病重之际,只有晏娥儿陪在身边,死后遗体在床上停了67天

史海文澜客 2025-01-13 14:31:01

公元前643年的寒冬时节,齐桓公不幸染病,其病情极为严重,发展迅猛,没多久便已到了卧病在床、难以起身的地步。

当一国之君身染疾患,通常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会是群臣忧心忡忡,御医们纷纷前来问诊并开具药方,儿子们争着在病床前尽心侍奉,妃子们也各个焦急得落泪等等情况。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场景,对于齐桓公而言,却统统都未曾出现过。

兴许最初的时候还是存在的吧,然而随着他病情不断加重,所有的这些都消失不见了,他彻彻底底沦为了孤家寡人。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源在于齐桓公到了晚年同样犯下了一个众多君主常犯的过错,也就是易储这件事。

齐桓公的妻妾多得数不清,其中夫人便有三位,如夫人也有六个,另外还有诸多小妾呢。颇为有趣的是,齐桓公的这三位夫人竟然都未曾生育儿子,这也就意味着齐桓公压根就没有嫡子。

六位如夫人每人都育有儿子。像是长卫姬,她生下的是公子无亏;少卫姬所生为公子元;郑姬的儿子是公子昭;葛嬴生了公子潘;密姬之子是公子商人;宋华子也有儿子,即公子雍。

在管仲尚在人世之时,齐桓公与管仲共同确立的太子乃是郑姬所生的公子昭。并且,齐桓公还特地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当时较为年轻的宋襄公,希望宋襄公能对公子昭予以关照照料。

然而,待到管仲离世之后,齐桓公便萌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彼时,易牙原本就深受长卫姬的喜爱,之后还借助竖刁这一途径,给齐桓公送去了诸多礼品,进而赢得了齐桓公的信赖与宠幸。

在获得齐桓公的特别宠信之后,易牙便向齐桓公进言,力劝其将长卫姬所生之子公子无亏立为太子。齐桓公呢,也确实应允了易牙的这一请求,同意立公子无亏为太子。然而,此事还未来得及最终确定落实,齐桓公就患病了。

齐桓公此次患病极为严重,病情汹汹来袭,没过多久,他便只能躺在床上,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像往常那般有力地把控朝政,对朝政的掌控力也变得微乎其微,几近于无了。

易牙、竖刁、开方这几个人瞅准时机,干脆把齐桓公牢牢地禁锢在了他寝宫的那张床上。随后,他们还在齐桓公的寝宫四周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如此一来,便彻底隔断了齐桓公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使其完全处于被隔绝的状态。

有几个人严禁外人和齐桓公取得联系,连大夫前来给齐桓公诊治看病都不允许,并且也不提供食物与水给齐桓公,就任凭他在那寝宫里自行挣扎,任其自生自灭,丝毫不加以关照。

齐桓公独自躺于床上,起初心中尚存期待。他盼着能有人前来搭救自己,盼着妻妾们会来探望,盼着儿子们能到床前侍奉照料生病的他,也盼着群臣赶来施救,更盼着御医前来为他诊治病症,可周围却始终冷冷清清。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漫长等待里,他终究还是陷入了绝望的深渊,此刻,除了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他已然再无其他的选择,仿佛生命的希望之光已全然熄灭,唯余那无尽的绝望与等待死亡的煎熬相伴。

不少人或许会感到疑惑,齐桓公明明有着六个儿子,那他们究竟都到哪儿去了呢?为何在齐桓公身处那样的境地时,他们却全都无动于衷,没有任何的反应呢?

齐桓公的儿子可不止六位如夫人生的那六个,实际上至少有十几个之多。在这些儿子当中,那些没什么野心的,又或者是虽有野心却缺乏相应能力的,都早早地便离开了齐国。

彼时,公子无亏、公子元、太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皆忙于争权夺嫡之事,纷纷领着各自的党羽角逐太子之位。在这争得不可开交之际,谁都无暇去探望齐桓公,想见也见不着。如此一来,齐桓公便只能孤孤单单地待在那四周筑起高墙的寝宫里了。

后来的某一天,有个宫女瞅准没人留意的时机,悄悄来到了齐桓公的寝宫外面。望着那高高的围墙,她凭借着找来的各类工具,一番努力后,总算成功翻墙进入到了齐桓公的寝宫内。

在寝宫里,齐桓公冷不丁瞧见一个活人,这时候,他心里头哪能不激动?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张嘴说出的头一句话竟然是:“我肚子饿啦,有没有能吃的东西?”

那宫女可是费尽了极大的力气才好不容易翻过墙进到里面来的,她压根就没能够带进来任何东西呢。再看齐桓公的寝宫之中,除了有一张大床以及躺在床上的齐桓公之外,同样是啥都不存在。如此情形之下,宫女也只能无奈地说道:“吾无所得。”

齐桓公仍不甘心,再次开口问道:“我感觉口渴了,这儿可有水?”然而,宫女给予的回应依旧和之前的回答毫无二致。

齐桓公先是陷入了沉默之中,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问道:“这是为何?”

宫女边哭边把外面的状况讲述了出来,提及易牙、竖刁二人作乱之事,称外面此刻已然乱作一团,情况十分糟糕。

齐桓公并非没有察觉到外面已然大乱,就拿他自己近些天的艰难处境来看,便足以说明情况了。虽说此前心里也有所预感,可当确切听闻这混乱之事,并且清楚知晓究竟是怎样乱起来的时候,他的心中又怎能不涌起诸多感慨呢?

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泪水也随之夺眶而出,带着哭腔说道:

唉!圣人的见识难道不深远吗?倘若死去的人还有知觉,我又该用什么样的面容去见仲父啊!

齐桓公缘何会发出“我有何面目见管仲?”这般的感慨呢?

在公元前645年,那时管仲已病重。齐桓公特意询问管仲道:“在你离开之后,在众多的群臣里面,究竟谁能够担当起相国这一重任呢?”

管仲本就想着能和齐桓公探讨下相关问题呢,没料到他俩看似想到一块儿了,可实际上又并非如此。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齐桓公所欣赏、中意的那些人,压根就不是管仲所认可、中意的,所以说他俩这情况还挺微妙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里记载下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桓公问道:“易牙这人怎样呢?”对方回应说:“他杀害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这不合人之常情,是不可取的。”桓公又问:“开方这人如何?”回答是:“他背离亲人来讨好国君,不合人情常理,很难与之亲近。”桓公再问:“竖刀怎样?”答道:“他自行阉割来逢迎国君,不符人情,难以与之亲近相处。”

《史记》里对此的记载相对简略,而在《韩非子》《管子》以及《吕氏春秋》当中,相关记载则更为详尽。关于这些详尽内容在此就不逐一详细叙说了,只是简单地提一下便罢。

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人能否予以重用,管仲则分别阐述了他们不可被重用的缘由。

易牙竟将自己的儿子杀害,只为迎合国君。一个连亲生儿子都不疼爱的人,又怎会真心爱国君呢?其行为完全违背人之常情,这样的人实在不可加以重用。

开方为讨国君欢心,抛却自己的国家,长达十五年都未曾与双亲相见。一个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去亲近的人,又怎会真心去亲近国君呢?如此之人,显然是不可予以重用的。

竖刁为了讨好国君竟选择自宫,如此之人,连自身的身体都不知爱惜,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会真心爱国君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鉴于此,像竖刁这般的人,是绝不能予以重用的,否则恐生诸多弊端。

管仲并未提及三人能力的具体情况,仅仅是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出发,向齐桓公阐明了那三人不可以被委以重任的缘由。

齐桓公听闻管仲所言,深感其颇有道理,遂将那三人驱逐出去。然而,在三人离去之后,齐桓公却感觉浑身都不舒坦。要知道,那三人着实擅长迎合他,不管是行事方面,还是言语表达上,都极为讨齐桓公的欢心呢。

齐桓公心里寻思着,管仲对那三人的评价与看法,或许有些太过分了呢。在他看来,这三人其实也还算不错的嘛。就这样,过了一阵子之后,齐桓公便又把那三人给召回到自己的身旁来了。

事实表明,管仲所言极具道理。齐桓公并未做到“亲君子,远小人”,在那些小人的撺掇下,他竟动了更换太子的念头,这就给了五个儿子抢夺王位的契机,也致使他人生最后的时光过得无比凄惨。

于是,齐桓公卧病在床,备受病痛与饥饿的煎熬。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宫女所说的一番话,这让他猛地记起了管仲往昔所言。齐桓公不禁心生愧疚,对宫女说道自己实在没脸去见管仲。言罢,便掩面离世而去了。

齐桓公驾崩后,那宫女悲痛万分,难以自抑。她边哭泣着,边缓缓脱下自己身上的衣衫,轻轻地盖在了齐桓公的遗体之上。随后,她决绝又悲怆地一头朝着墙壁撞了过去,就这样,追随齐桓公而去,香消玉殒了。

对齐桓公而言,在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或许那名宫女短短片刻的陪伴,便是他所能感受到的最后的一丝温暖了。

齐桓公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易牙等人便即刻知晓了。随后,真正的动乱就此拉开帷幕。彼时,根本无人去理会齐桓公的遗体状况,众人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那场最为激烈的权势争夺战之中。

诸大夫被易牙和竖刁借助宫内宠臣给杀害了,随后,在众人都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之际,他们便将公子无亏扶立为齐国国君,如此一来,原本的太子昭无奈之下,只得逃亡前往宋国去了。

就这样,齐国的那场动乱算是暂且平息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这才总算能抽出空来料理齐桓公的遗体了。

在公元前643年的十二月乙亥日这一天,公子无亏登上了国君之位。而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着手将齐桓公的遗体装入棺木之中,并且向各个诸侯国通报丧事。要知道,从齐桓公离世算起,到此刻已然过去了足足67天的时间。

齐桓公的遗体就这般搁置在床上长达67天之久,最后尸虫都从其身上爬出,蔓延到了外面,那场景实在是凄惨无比,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春秋时期,有一人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还做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堪称是春秋第一位霸主。然而,他最终的谢幕方式竟会是那样,着实令人不禁为之唏嘘感叹。

仍记得,在公元前651年举行的葵丘会盟之际,齐桓公与各位诸侯共同订立了盟约,而这盟约里的第一条内容便是:

《孟子·告子下》中有言:“要对那些不孝顺的行为予以惩处,切不可轻易变更已立的太子,也绝不能把妾室扶立为正妻。”

齐桓公未能坚持立太子之事,着实可惜。正因为如此,后续引发了一连串的动乱。在齐桓公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相继登上国君之位,致使齐国陷入长达三十多年的混乱局面,直至齐惠公时方才平息。齐国的国力也因这场乱局而走向衰落,后期诸侯争霸的舞台便主要成了晋国与楚国的天下。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