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着上次东汉的顺序,往下来讲讲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君主,这一时期各方英雄豪杰各显神通,纷纷掀起时代的浪潮,其中的人物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今天我就来简要评说一下这些三国时期的君主。
(这里抛弃了三国演义的故事,仅从正史《三国志》中的资料来评价。)
魏国01——魏武帝曹操“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不失为曹操一生的真实写照。曹操出身豪门,但由于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宦官,因此人们普遍瞧不起他,但是曹操奋发向上,刻苦读书,年轻时行为仗义,为人豪放不羁。在举孝廉为官后,严厉整顿当地的腐败风气,丝毫不惧怕当地的豪强贵族。随后见董卓倒行逆施、祸乱朝政,于陈留起兵,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在经济上他试行屯田制,兴修水利,致使北方因汉末战乱而严重受损的经济有了恢复。他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甚至在遗书中都劝导周围人要节俭。在政治上他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贵族,更重要的是,他提倡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这直接导致了曹魏一朝人才济济,大放异彩。他大力推动文化的发展,本人也是一个诗人,直接推动了建安文学的诞生。
用曹操的话来讲“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没有曹操,北方还是一片割据,得不到统一,百姓只会更加流离失所,而曹操当政时也发展经济,实行屯田制,复苏和发展了北方经济。总体来说,曹操是不错的一位君王,只可惜赤壁之战惨败,没能统一全国,这也是他的一大遗憾。
02——魏文帝曹丕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早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帮助下成功战胜弟弟曹植,取得了魏王的继承权,被立为世子。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为帝。在位期间确立九品中正制,取得了士族的支持。他加强中央集权,吸取了后汉的教训,禁止太后干政,剥夺藩王的权利。这也导致了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埋下了后面的隐患。消灭了青州徐州一方的割据势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在经济问题上继续发展屯田,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在军事上征吴征蜀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03——魏明帝曹睿曹睿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期间孙权攻江夏、襄阳、合肥,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曹睿随即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但曹睿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由于英年早逝加上托孤问题失当直接导致了司马懿的做大。在政治上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总体来讲算得上一位有作为的帝王。
04——魏哀帝曹芳曹芳继位时年仅八岁,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性格确实很爽快,辅政期间嚣张跋扈、权倾朝野,看谁不爽就收拾谁,连太后都被他软禁了起来,司马懿则避其锋芒,等待时机。终于在曹芳曹爽一行去高平陵扫墓时发动了政变,并控制了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而曹爽也在之后被逼自杀,曹爽集团被诛灭。从此司马家族开始一家独大、权倾朝野。后来曹芳参与了李丰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的计划而被司马师废黜,之后搬出京城,被封为邵陵县公。
05——魏废帝曹髦曹髦即位之初便明白了自己身为傀儡,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去推翻司马氏的统治,来夺回权力,但是现实来的太残酷。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公元260年,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不顾大臣们的劝阻执意带宫人去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他是一个傀儡皇帝,但却时刻想要有所作为,不甘沉沦,元子攸曰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表达了对于这位奋力反抗皇帝的深深敬佩,他也代表了大魏王朝的骨气。
06——魏元帝曹奂在曹髦死后被司马昭立为皇帝,曹奂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氏的傀儡。在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逼迫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正式灭亡。而曹奂也在禅让之后被封为陈留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而司马炎又逼迫他的子孙禅让,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耐人寻味。
曹老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