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一介书生”不知兵么?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11-11 18:27:13

第二阶段 瞿秋白(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陈独秀在中共六大完全失势后,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红军长征途中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到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走上前台前,中共一直没有实际形势上的最高领导人,从而也成为共产国际对中共影响力最大的一段时期。

而陈独秀的领导地位动摇始于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因为之前陈独秀碍于国际国内形势和蒋介石做出过和谈。

到了随后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以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三人组后,陈独秀已经被排除在中共决策层之外了。这时候,最能形式上代表中共的,无疑是瞿秋白。

和陈独秀相比,瞿秋白无疑更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投身共产主义,甚至走向中共领导人的岗位,自己都认为是一种机缘巧合。

由于家贫,他在1917年9月考入了免费的俄文专修馆学习,后来作为记者到了苏联,1922年陈独秀到访苏联,由于俄文功底深厚他当上了陈独秀的秘书,应该说从此才算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但他自始至终想从事的还是文艺事业,并且在此方面相当有天赋。1931年他到上海领导左翼作家联盟时,与鲁迅一度深交,鲁迅都认为他是翻译和文艺理论方面的不可多得人才,虽然牺牲时年仅36岁,但已经著作等身,论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在党内恐怕只有毛泽东能与之相比。

而他至始至终的志趣抱负,都在临死前的《多余的话》中有具体阐述和体现,他始终认为,自己这样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很早就患有肺病的书生,是不适宜政治工作的。

事实上即使他在台上的时段内,几乎也只是阐发共产国际的主张,或至多做一些延伸而已,对于军事和组织工作则全然下放。

后来也正是这席“多余的话”,后来他被认为是党内“晚节不保”的李秀成,应该说,他的身上是有点李煜那种悲剧色彩的,但绝不是玩物丧志的宋徽宗,更不是投降变节的李秀成。

说了这些关于瞿秋白的东西,对于主题来说,瞿秋白并不存在我们如同离职的工作交接问题,因为他自己都始终定位自己为一个试用期内的实习生,前后不到两年的执政期对于一个“不合格的政治家”,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他也没有那种大包大揽的权力欲。共产国际扶他上台,他不喜,推他下马,他不忧,当然政治权力上的淡薄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一如他最后在福建长汀的英勇就义。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2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