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井下复杂的生产体系中,各队组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共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将从一线队组、二线队组及辅助性队组三大板块,系统梳理各队组核心职责。
一、一线队组
(一)开拓队:巷道先锋,开辟开采通道
开拓队负责煤矿新水平、新采区的开拓工程,通过钻爆、掘进机作业等方式,施工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等关键巷道。其作业精度直接影响后续开采布局,需严格遵循地质设计,保障巷道支护强度与坡度合规性。
(二)掘进队:快速掘进,延伸生产脉络
掘进队以煤巷、岩巷掘进为主,采用综掘机或炮掘工艺,完成工作面开切眼、顺槽等巷道施工。作业需同步推进临时支护、瓦斯抽采钻孔施工,确保掘进速度与安全双重达标。
(三)采煤队:煤炭开采主力军
采煤队运用综采设备(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实施回采作业,通过割煤、装煤、移架、推溜等工序实现煤炭高效开采。其核心指标包括工作面推进度、资源回收率及设备开机率。

二、二线队组
(一)探放水队:水害防控尖兵
针对老空水、承压水威胁,探放水队采用物探(瞬变电磁仪)与钻探(千米定向钻机)结合方式,精准探测水文地质情况。作业遵循 “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原则,构筑防水密闭墙等设施。
(二)抽采队:瓦斯治理先锋
抽采队通过本煤层预抽、邻近层抽采等工艺,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负责瓦斯抽采管路安装维护、泵站运行管理,确保抽采率达标,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三)机运队:运输动脉守护者
机运队承担井下皮带运输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皮带机日常巡检、托辊更换、皮带硫化接头、巷道延伸段铺设等工作。需保障主运输系统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突发故障响应时间≤30 分钟。
(四)准备队:掘进作业 “后勤部”
准备队为掘进工作面提供超前支护、风水管路延伸、临时轨道铺设等辅助作业。通过优化工序衔接,缩短掘进设备搬迁时间,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五)下料队与运搬队:物资输送 “传送带”
下料队负责将支护材料、机电设备等通过副井罐笼、无轨胶轮车等方式转运至井下;运搬队接力完成物资的井下二次运输,精准配送至作业点。小型煤矿常合并为运输队,实现 “一站式” 物料配送。

三、辅助性队组
(一)下机电队:机电系统 “诊疗师”
岗位工种:信号工(井筒提升指令传递)、把钩工(罐笼装卸安全监护)、绞车司机(提升设备操作)、变电所值班员(高低压供电管理)、水泵房值班员(涌水抽排)。
电工职责:负责井下电气设备日常检修、防爆性能检测,确保 “三大保护”(漏电、过流、接地)装置 100% 投用。
(二)通风队:井下 “呼吸系统” 管理者
通过调节风门、风筒维护保障通风系统稳定,运用气相色谱仪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实施局部通风机切换演练,确保工作面风速、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三)安全分队:现场安全 “监督员”
安全员执行 “走动式管理”,重点排查顶板离层、设备失爆、违章操作等隐患。运用隐患排查系统实时上传问题,跟踪整改闭环,日均巡查路线覆盖所有作业面。
(四)监测监控分队:井下 “电子眼” 运维者
负责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监测设备的安装校准,保障数据传输实时性。建立双机热备机制,确保监控系统连续运行率≥99.8%。
(五)调度井下分队:生产指挥 “中枢神经”
调度员实施 24 小时现场跟班,协调采掘、运输、通风等工序衔接。通过矿压监测系统预判顶板来压,利用人员定位系统优化劳动力调配,保障生产节奏有序。
煤矿井下队组分工精密如齿轮咬合,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风险。唯有各队组严守职责边界、强化协同联动,方能在千米井下构建起安全高效的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