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因空难牺牲,被葬八宝山,为何15年后却将骨灰迁出?

秋灵谈国际 2023-03-18 21:43:01

古人有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如泰山,而这注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可有的人明明活着,但却已经死了。

皮定均,是我国革命事业史上一位战功赫赫的英雄,也是唯一一个被毛主席亲自从少将直接晋升为中将,且无一人反驳的人。

当然,皮定均拥有这样的荣耀来自他为解放事业的付出。从小没有父亲的他,内心却始终心存国家,将人间的疾苦牢记于心。

皮定均13岁便已经走向革命事业,从农会工作中一路向前,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勇敢又坚强,16岁光荣入党,至18岁已经是一个可以开导新兵,管理大军的连指导员了。

后来,皮定均在抗日战争中被提升为司令员,于朝鲜战争期间,他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直到取得三阶段全胜才回国。

可惜,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是容易受到上天的嫉妒,所谓“天妒英才”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一个人过于优秀,本身是要承担过多责任的。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先从福州军区乘坐伊尔-14型飞机到漳州,再换乘米-8直升机去往东山演习场。

这当然是为了参加当时东山岛的登陆演习,皮定均是当时的指挥员,而他的辅助指挥则来自漳州指挥所的李振川。

当时,李振川提前一天就将米-8准备好,并且计划了从东山城到东山县,然后再到牛犊山的飞行路线及高度。

不过,7日当天发生天气变化,并不利于直升机的飞行。但李振川怕耽误事情,最终还是准时到达漳州机场接机。

李振川将天气原因告诉皮定均等人:“天气不好,有两个积雨云,去底高400米”,言外之意其实很明白:这种天气并不利于直升机飞行。

但当时恰值朱德元帅去世,皮定均急于去北京,所以要求按飞行计划进行。当时的气象员有不同的看法,告诉皮定均这样的天气条件不太好。

“东山有1—2个积雨云,还打雷,漳浦有5、6个积雨云,还伴有阵雨,降落场云底更是低于400米。”

皮定均一心想着演习与检查任务,告诉大家:“气象条件不好,确实有飞行危险,但是我认为还是可以飞行的。”

最终,皮定均带着大家登上了米-8直升机,除了李振川之外,皮定均的大儿子也在其中,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飞行。

原本,李振川的想法是如果实在不利于飞行,便中途返回。但他也没有想到,中午11点12分竟然收到大雨的消息。

此时飞机已经在牛犊山空军作战小组附近,只是与对方联系之后,对方一直表示:“我看不到你,请和漳州空军指挥所联络。”

说完这段话之后,米-8直升机与牛犊山联络点失去了联系,至11点15分收到消息,米-8直升机已经撞到了洋浦县20公里处灶山西侧的山坡上。

当时飞机上有13个人,没有一人生还。这次事故让外界猜测纷纷,因为大家都不明白米-8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在短短3分钟之内便全机俱毁。

“我有生之年,唯一的遗憾就是至今没有查出丈夫和长子的死因”。身为皮定均的妻子,晚年的张烽耿耿于怀。

但这个事情在当时并不是没有进行调查,只不过当时飞行员蒋亭临时调整航线,而且天气又不允许,为什么还会飞上天空?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络之后,空军小组为什么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甚至都没有在收到坠机之后第一时间去寻找?

但这只是张烽一方的疑虑,毕竟她带着很大的个人情感在思考那次的空难。但当时相关部门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原因:当时天气不适合飞行,指挥部门与保障部门存在工作漏洞。

而蒋亭后来表示,当时皮定均执意飞行,而且飞机出事之后不是不想去寻找,实在是天气原因没办法寻找。

最终,中央军委于9日开始为皮定均进行治丧事宜:火化之后开了追悼会,将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将他的骨灰葬到了北京八宝山。

不过,在那个时候张烽是有表示的:自己的丈夫与儿子的骨灰应该都被送回他的老家安徽省金寨县。但不知道因为什么,中央回复了同意之后,治丧委员会却依旧将皮将军的骨灰送去了北京。

1977年7月8日,皮定均的骨灰最终落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件事就此尘埃落定。可谁也没有想到,15年过后,张烽又一次提出要迁出皮定均骨灰的要求。

据说,当时皮定均曾经革命过的河南登封群众也一致要求将他的骨灰落葬于河南登封革命烈士陵园。

而张烽则认为,丈夫的骨灰葬在飞机坠毁的灶山更为合适。这件事一直议论了很长时间,最终在一名台商的协商下,获得中央部门的回复:皮定均骨灰迁出八宝山,其中的一部分安葬在灶山镇,建立将军纪念园,而另一部分则安葬于登封。

牺牲15年,皮定均的骨灰从八宝山被移出,于深土镇灶山落葬。恢宏的将军纪念园占地30亩,皮定均铜像高达3米,牢牢地依托于20多吨重的巨石之上。

那是当地百姓以对于英雄的致敬,也是皮定均用自己的生命拼出的精神。只是英雄骨灰分为两地,总难免让人唏嘘,生不能安,死亦守护,大概就是此义吧?

0 阅读:95

秋灵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