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芯片崛起的曲折之路

科技四少 2019-09-23 10:38:45

它唤起了全民的觉醒,觉得我们要自力更生,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龙芯首席科学家 胡伟武

毫不否认,如今的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然而,在这种种光环之下,中国每年仍要进口超2000亿美元的芯片,即使全球的电脑与手机大多源于中国制造,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却仍受制于欧美。

1

第一枚自主芯片“龙芯”

2001年,面对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决定自主研发芯片,打造自己的中国“芯”。

于是在中科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

胡伟武就是负责这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图为龙芯科技CEO胡伟武

凭借对祖国的一腔热忱,龙芯团队夜以继日,成功在2002年发布了中国的第一枚通用CPU,命名为龙芯一号。

终结了中国的“无芯”时代。

这寥寥数语间藏着的是整个龙芯团队的无数付出和国家政府对此报以的厚望。

随着龙芯一号的研发成功,胡伟武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投身研发。

2003年,龙芯二号首片MZD110成功;2004年,改进的龙芯2C芯片DXP100成功;2006年,龙芯二号增强型处理器CZ70流片成功...

在此之前,中国的电脑核心领域里,一直都是inter和AMD两分天下,他们在CPU市场的强势地位,无人可撼动。

而在CPU的技术研发上,我国跟欧美厂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中国企业及消费者要付出巨额版权费才能进口国际顶尖技术的CPU芯片。

但龙芯一号等芯片的问世,打破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被欧美国家垄断的僵局。

此时已经有诸多国外厂商来找胡伟武谈合作,但均被拒绝。

胡伟武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你引进是引进不了技术能力的,如果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中国将会永远受制于人”

图为胡伟武接受采访时的画面

如果按照龙芯团队这个趋势继续研究下去,中国的自主芯片绝对会领先全球。

但现实却给龙芯的研发之路狠狠一击。

2

汉芯之父骗上亿科研经费

2003年,在龙芯研发的同时,一位叫陈进的人宣称自己在上海完全自主研发了一款世界一流的芯片。

180nm的工艺,在只有一半指甲的空间里集成250万个器件,每秒钟运算能力高达两亿次。

消息一出,全国沸腾。

图为研发汉芯一号的仪器

在当时,这款芯片已经达到了全球顶尖的水平,甚至可以和inter等老牌科技大厂做出来的CPU比肩。

经过中科院数位院士的反复研究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负责人的查验之后,确认这款芯片的确是陈进自主研发出来的。

图为陈进授课时的照片

这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汉芯一号”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这将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进因为汉芯的存在一跃成为 上海交通大学的特聘长江学者、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上海交大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

甚至被上海市科委授予 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

图为汉芯一号发布会上的陈进

汉芯一号的发布会上,全球近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一时好不风光,这时候胡伟武研发的龙芯只溅起了丁点水花便泯然与众。

而陈进借此机会向国家申请了多项专利,并拿到了国家政府补给的达11亿研发资金。

但后面的几年里,这枚被誉为中国骄傲的汉芯一号却没有大量生产,很快就被inter、摩托罗拉等厂商甩在了后面。

不过陈进声称汉芯二号、三号、四号的研发已经进入尾声,中国制造将会再次站在巅峰。

2006年1月17日,在清华大学的BBS上,一匿名用户公开指责陈进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历经两个月的取证盘查,最终确定,陈进的“汉芯一号”只是一款208只管脚封装的DSP芯片。

所谓的“汉芯一号”是陈进托人从美国购买的一批摩托罗拉DSP56800系列芯片,让人磨去表面的摩托罗拉标识印上自己的汉芯标识之后的产物。

真正让民众失望的原因是这么一个DSP芯片居然能堂而皇之的通过数位科研院士、国家机构、名牌大学的重重检验,出现在公众面前。

而事发后,陈进却未曾受到任何处罚,只是被剥去了职务和学术头衔,甚至将公司改名换姓继续开业。

多么的可笑,被誉为中国芯片发展史里程碑的汉芯,只是一次集体性的科研造假和学术腐败事件。

图为知乎网友评论

这次造假,让中国的芯片发展被狠狠的打压下来,并让国人对国产芯片失去了信心与希望。

甚至因为名称的相似,让真正的自主芯片——龙芯,为此背了十几年的锅,以至于龙芯亏损不停。

3

中芯败诉,大陆芯片失落十年

2000年成立的芯片企业中,中芯国际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芯片制作公司。

2003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说中芯挖走了台积电的人才并拿走了台积电的技术。

这场官司打了整整六年,到2009年结束,中芯两次败诉。

败诉后,中芯累计赔偿台积电3.75亿美元,以及10%的股份。

这场败诉带来的不仅仅是中芯的元气大伤,更是对整个大陆芯片行业的沉重打击,众多人才纷纷离开芯片行业,有的人甚至进入外企。

如果说当时的中芯制造技术落后于台积电一代的话,那么经过这个打击后,就是落后两代甚至三代了。

“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舆论应该会给予中芯支持,即使不是全面力挺,也不会像中芯失败得那样惨烈”

十几年后的今天,曾经的中芯研发人员感慨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国产芯片不被众人看好,中芯孤立无援。

经过造假和人才流失之后的芯片行业,迎来了失落的十年,即便台积电的制造技术仍在,但是对于CPU研发方面,中国最终还是受制于人。

4

国产芯片行业回春

2014年9月,中国成立千亿级芯片产业扶持基金,目标在10年内将芯片内需市场自制率提升至70%。

芯片行业重新热闹起来,众多芯片企业拔地而起。

不过芯片毕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功,于是成都格芯、福建晋华等项目投入后都纷纷喊停。

时至今日,中芯仍旧是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制程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像如今智能手机常用的高通骁龙855、华为海思980,中芯国际尚无法生产。

即使国家大力扶持芯片行业,我国的自主芯片仍旧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PC时代,inter占据了CPU的主流位置,而在智能手机时代,高通则是主力,每一个时代开始时,都是芯片公司重新洗牌的时候。

现在是AI芯片时代。

在Compass Intellingence给出的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上,中国公司占据了24个企业中的7个席位,其中华为位列12,居中国厂商之首。

图为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

总体来说华为已经在5G短码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跻身到世界通信核心技术发展当中。

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的芯片发展还会比较曲折艰难。

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如今仍旧受制于高通,并且每年都要给高通专利费,并且PC的window、手机的Android皆为inter和高通的产物。

虽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明,如果有朝一日美国不再向我国提供芯片和系统,华为的“备胎”计划可以转正继续服务于大众。

但华为的“备胎”是否真的能撑起我国庞大的基数还是未知。

如果想要真正摆脱欧美厂商的控制,那就只能在芯片的生产环节上形成一整套的自主产业链。

我国的制作和技术的确已经成长,不过国内芯片没有构架,都是基于国外的构架而来,过分依赖X86和ARM。

但不管怎么样,很多制造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这条路虽然曲折艰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的风骨和决心,不是吗?

1 阅读:26

科技四少

简介:带你看不一样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