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出现了致人死亡的恶劣情况,就如近日都发生一起15岁男生遭两名同龄人杀害的事件。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极大的争议,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呈现。电影《默杀》中,一名学生因遭受霸凌而意外死亡,其父亲在寻求正义无果后,选择复仇杀害这些霸凌者。这虽然是电影情节,但现实中谁能保证类似的事件不会发生呢?
要知道未成年人犯罪本就以教育为主,惩处为辅,就算如今因为未成年人犯罪频发,法律进行了重新修正,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这也意味着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只要不致人死亡或者造成严重残疾,依旧不用负任何刑事责任,更别说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犯下任何罪行都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虽然这是为了体现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可是对于受害者及家属而言,他们肯定会觉法律不公平,让伤害自己孩子的人可以逍遥法外,从而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理智的人,或许还可以忍受,但现实中,理智的人并不多,虽然如今还未发生因霸凌导致的极端报复行为,可是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也不会发生。
说句直白一点的话,如果不做出改变,这种事可能大概率会发生,看看张扣扣事件就可以知道,他就是觉得行凶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走上极端报复的道路。
要知道就算是法律严惩霸凌者,对于受害者及家属而言,也并非是绝对的公平,毕竟他们所承受的伤害是无法完全弥补的,只不过严惩霸凌者,至少能让受害者及家属得到些许的宽慰。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希望专业人员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法律应该在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时,更加明确对霸凌行为的界定和惩处标准;一方面,应该让受害者和家属能够看到正义的伸张,继而宽慰受害者及家属的内心,避免电影中的极端行为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