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先祖的由来

睡觉的小姐姐 2025-02-18 08:20:50

秦国君主,秦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其先祖是伯益。伯益,也叫伯翳或者大费,大业之子,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所以赐姓嬴姓,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姚姓出自虞舜,生于姚墟,所以后代以姚氏自称,虞舜,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为五帝之一,也是东夷族群的代表。因此,伯益在当时的地位绝对不低。

伯益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禹治水,并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仅如此,还帮助了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奖励伯益的功绩,大禹便奖励给伯益一面黑色的旗帜,自此,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专门负责山泽,繁育鸟兽等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

大禹死后,大禹的儿子启继位,根据当时的禅让制,本来继承部族首领位置的应该是伯益,因为当时伯益不仅治水有功,而且在农业上的贡献很大,要知道,上古时期,尤其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中华文化开始从狩猎时代进入到农耕时代,因此农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伯益在部族中的声望很高,理应由伯益继任。

但是,由于大禹时期,王权的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夏侯氏势力的逐步强大,开始逐步产生了王权的概念,但是即使如此,继任部族首领还是要通过部族内部推举产生,因此,伯益凭借着辅助大禹治水和农业发展的贡献,被推举为了下一任部族首领。由于当时王权观念的兴起,作为大禹的儿子启以及夏后氏不满这种推举制度,因此发动了王权争夺战,并且从伯益手中夺取了部族首领之位,并将伯益杀死。

为了让自己的王座更加牢固,夏启夺得王位之后在河南禹县举行盟会,并强调自己王位的合法性,但是这一举动也让其他一些部落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强大的部落,比如有扈氏。

有扈氏也是一支非常古老的部落,姒姓,同时也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同样也是大禹的后代,也就是说夏后氏和有扈氏其实就是堂兄弟之间的战争。

在夏启夺得王位之后,有扈氏公开谴责夏启的行为,并表示不会归顺夏启,实际上,有扈氏也是一直觊觎部落的王位。

面对有扈氏的挑衅,夏启开始对有扈氏进行讨伐,来给自己立威,史书上称为【甘之战】。同时,夏启表示,讨伐有扈氏不是为了争夺有扈氏的领地,而是为了代天行罚,就是我替老天爷来惩罚你。然后夏启就联合周围的一些归顺的部落一起讨伐有扈氏,当然有扈氏也不是吃素的,同样也联合了一些反对王权的部落开始和夏启进行对抗。最终两大势力在今河南郑州以北的原阳、原武一带,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史书《尚书·甘誓》中记载,“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这里的六卿指的是六军之将,也叫统军执政官,并非我们后世的官职,六卿作为官职是在西周时期,全文的意思就是说,有扈氏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

战斗的最后结果自然是夏启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中国进入到了奴隶制王朝。

伯益死后,他的大儿子大廉继承伯益之位,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北部一带建立古黄国,也就是后世秦非子的祖先,因此古黄国也被称为嬴姓黄氏。一直到帝辛时期,也就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商纣王帝辛,大廉的后代飞廉的长子恶来因为效忠帝辛,后来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被杀。恶来死后,他的儿子逃到了商奄这一带,也就是今山东济宁曲阜附近。

周王朝建立之后,西边的一支游牧民族叫戎狄,不断的侵扰周朝边界,这让周天子十分头疼,因此周天子下令把商奄一带的遗民迁徙到邾圉这个地方,以抵御西边戎狄的入侵,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甘谷县西南的朱圉山附近,这就是秦人的先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山东人。

0 阅读:42

睡觉的小姐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