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世间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
1942年,周恩来在《论“贤妻良母”与母职》中写:“母职,是妇女在人类社会中最光荣的天职业,我觉得,泛论起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任务,再比母职更光荣和永恒的了。”
周恩来的人生中,三位母亲对他影响深重,从青年时开始,周恩来就奔走各地,投身革命,心中也时常思念母亲,19岁的周恩来在日本学习,就因为惦念母亲泪流满面,将想念都化为文字,写在日记里。
图|周恩来
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乳母蒋江氏是周恩来幼年时,最重要的三位母亲。十九世纪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周家虽说是个封建仕宦之家,但也已经处在衰败之中,除了祖父留下的房产和一块坟地外,连一亩田地都没有。
父亲周贻能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就改名为周劭纲,周劭纲是个忠厚老实的,周家日子清苦,他二话不说,埋头苦干,是个很有主见的人,1897年,周劭纲迎娶万家女儿万冬儿为妻。
万冬儿,是做了清河县知事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家人习惯称其为万十二姑,小名冬儿,万冬儿性格开朗,做事精明能干,她嫁给周劭纲一年后,1898年,周恩来出生,是父母生的第一个孩子,后来周劭纲与万冬儿又生了周恩溥、周恩寿。
万冬儿从小跟着父亲万青选见过不少大场面,见多识广,嫁入周家以后,她就一心操持家务,把家里的各种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年幼的周恩来跟在母亲身边,处理各种复杂事情,这对后来周恩来的做事风格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图|万冬儿像
1907年,万冬儿因为操劳过度身患重症,卧病在床,生命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父亲周劭纲在外做工,养家糊口,难以赶回来,最终错过妻子的最后一面。就这样,9岁的周恩来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万家毕竟也是有声望的人家,万冬儿的母亲要求丧礼必须好好办,这让日子艰难的周劭纲很难办,只能先将妻子的棺柩厝于清江浦镇一座庙里,一放就是28年,直到1935年,周劭纲才将妻子万冬儿的灵柩接回江苏淮安,妥善安葬。
万冬儿逝世后,周恩来从未忘怀过短暂相处过的母亲,1946年,周恩来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的采访,情真意切地聊起母亲:
“我的母亲长得十分漂亮,为人善良,生了三个孩子,就是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
周恩来口中说的已经去世的弟弟,是周恩溥,1945年初,周恩溥被国民党特务抓捕,为掩护哥哥宁死不屈,被敌人害死,作出伟大牺牲。
图|周恩溥的墓碑
母亲万冬儿离世前,因为叔父周贻淦病情危重,膝下又没有孩子,万冬儿忍痛,将周恩来过继给叔父,这件事让万冬儿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子。好在,陈氏待周恩来很好,将他视如己出。
陈氏出生在江苏宝应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陈源饱读诗书,从小教育陈氏,所以陈氏擅长诗文书画。周恩来被过继后不久,叔父周贻淦就病重逝世,陈氏没有再嫁,一心一样教养孩子。
按照封建宗法,周恩来已经不属于父亲周劭纲这房头的人了,便称呼自己的亲生母亲万冬儿为“干妈”,陈氏为“娘”。
周恩来四五岁时,陈氏就教他认字写字,学古诗词,讲《韩信胯下之辱》、《岳飞传》、《再生缘》等故事。为了更好地教导周恩来,陈氏专门请人做了一个放字块的小柳斗,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纸片上,让周恩来拼成一首古诗,每次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周恩来总是最快拼好的,陈氏为他感到特别自豪。
不同于生母的性格活泼,陈氏偏于文静一些,照料周恩来的日子里,她很少出门,这个孩子就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图|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期
刚到叔父家时,周恩来年纪尚小,陈氏专门雇佣了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子,哺育年幼的周恩来,这位女子也就是周恩来的乳母蒋江氏,周恩来称呼她为“蒋妈妈”。
蒋妈妈虽然没有陈氏那般饱读诗书,但也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她的丈夫是个裁缝,育有两个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贫苦倒也幸福,蒋妈妈哺育着年幼的周恩来成长,同时还教给很多农家知识。
等周恩来稍大一些时,蒋妈妈会带周恩来去她的家里,孩子们年纪相仿,周恩来就与蒋妈妈的孩子成为好朋友,老大是个男孩,叫大文,比周恩来大几岁,周恩来就亲切称呼“大文哥”,老二是个女孩,周恩来也将她视为自己的姊妹,一般看待。
那段时期,周恩来和蒋妈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等他慢慢长大了,不需要蒋妈妈来家里了,他就自己去探望乳母,在乳母家吃饭,这也让周恩来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1908年,也就是亲生母亲万冬儿离世一年后,陈氏也因为患病去世,年近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承受失去两位亲人的痛苦。
后来接受采访时,周恩来如此形容嗣母陈氏:
“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
至此,周恩来生命里最重要的三位母亲,都已不在身边。庆幸的是,他偶尔还会与蒋妈妈联系,以表思念之苦。
图|青年周恩来
1910年,周恩来在东北谋差的四伯父周贻赓准备接他去东北,临行前,周恩来去向蒋妈妈告别,得知蒋妈妈的女儿病逝,周恩来为她难过。女儿离世,疼爱的周恩来要走,蒋妈妈泪流满面,难舍难分,双方约定日后有机会再相见。
周恩来在东北读了几年书后,又去天津南开学校读书,蒋妈妈得知此消息,专门借钱,千里迢迢赶往天津,看望周恩来,周恩来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空闲时间不多,却依然陪伴了蒋妈妈5天时间,两人见面后,双眼含泪,抱头痛哭。
临走前,周恩来特意给蒋妈妈带上一只吃饭用的搪瓷缸和一条毛巾,方便她在路上用。可以说,周恩来的三位母亲对于他的童年时期有极大的影响,正是有她们的教导,才形成周恩来如此好的性格,在此后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中,周恩来时常会想念起母亲。
1918年,周恩来在日本学习,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也会想念疼爱自己的母亲,他在日记里写自己对陈氏的思念:
“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篇,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母亲已去世多年,不知道还想着我这个儿子没有。”
抗战时期,周恩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当初跟在母亲身边的少年郎,也逐渐成长为深受爱戴的人民领袖,只有偶尔在接受采访时,他会主动提及几位母亲,提及他对母亲的想念。
图|青年周恩来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曾率领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在重庆停留许久,接受采访时,他声音哽咽地诉说:
“已经38年了,我没有回家,想来母亲的墓前已经是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直到今日,我依然十分感谢母亲的教育。”
多年南征北战的英雄们,为了救国救民,都做出了伟大的牺牲,诸如毛主席的数位家人接连牺牲,毛主席不得不忍受巨大的伤痛;诸如周恩来多年没有时间返家,难解思母之情。
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伟大领袖的带领下,新中国成立,人民百姓也终于迎来和平安宁的生活。作为人民总理,繁忙之余,周恩来心中依旧不忘几位母亲。
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已经离世,唯独蒋妈妈消息全无,周恩来不知道蒋妈妈以及家人过得怎样了,多次向周家人打听,这才知道蒋妈妈已经在1942年去世,只可惜过了多年,周恩来才知道噩耗,只能隔着千里万里缅怀蒋妈妈。
图|周恩来总理
1950年,周恩来总理参加关于党内外干部的会议,在会议上,他走上台作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及母亲:
“1946年5月,我从重庆到南京去,南京距离我的老家淮安只有300多华里,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说到这里时,周恩来难抑思念之情,声音哽咽,双眼含泪,情绪一下子没能控制住,会议也暂停了一小会,台下的同志们也不由得心疼周总理。毕竟当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身份又很特殊,不得不留下一生的遗憾,周恩来总理很快收拾好心情,将心里的悲痛与思念咽了回去,继续讲话。
这样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其实也有最平凡最朴实的情感,不禁令人心疼。在之后的日子里,周恩来将对母亲的感情,寄托到后辈的身上,关心他们,也教育他们,为此,一向性情温和的周恩来还发了一次脾气。
图|孙维世与周恩来邓颖超
1957年,周恩寿王士琴夫妇专门去西花厅,看望周恩来邓颖超,恰好碰到孙维世也来西花厅。
孙维世,是孙炳文和任锐的女儿,革命烈士孙炳文是周恩来早年的战友,1927年,孙炳文在革命中牺牲,孙维世年纪尚小,1937年,16岁的孙维世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申请前往延安,但办事处的人都不认识这个小姑娘,没有接受她的申请,正好赶上周恩来回来,看着孙维世一个小女孩站在门口,痛哭流涕,将她叫了过来。
周恩来了解孙维世的情况后,不仅帮忙将她见到延安,安顿好她的生活,还认她为干女儿,对孙维世来说,周恩来邓颖超就如她的父母,等后来嫁人,她是时常回家看望“父母”。
和周恩寿王士琴遇到的这回,孙维世是带着女儿孙小兰一起来的,看着到了中午饭点,周恩来邓颖超就留大家一起吃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图|孙维世与周恩来邓颖超
孙小兰只有四五岁,还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就算是坐在饭桌旁,也要动来动去的,一会儿说饭不好吃,一会儿又叫着让母亲孙维世帮她夹菜,弄得孙维世忙于照顾她吃饭,结果自己倒是没吃多少。
孙维世正好好照料小兰时,小兰又哭闹了起来,整个人都不安静了,甚至还不小心打到了母亲,一旁的周恩来本来慈爱地看着小孩子,理解这个年纪的调皮,但看着她的动作越来越过分,周恩来直接“叭”地拍了一下桌子,表情严肃地对小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小兰当场被吓住,停止哭闹,周恩来教育她,母亲教养孩子是极其辛苦的,我们一生都要敬爱自己的母亲,小兰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哪怕教他人爱自己的母亲,也可见他对母亲的敬爱与想念。
图|周恩来总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还竭尽所能地关怀家里的后辈,同时想通过后辈们,多了解母亲娘家的人和事。这一点,在他与表妹万贞多年后的见面中就能看出来。
万贞,周恩来舅舅万立鉁的女儿,唤周恩来的母亲万冬儿为“姑姑”,万贞比周恩来小一岁,称呼周恩来为表哥。1904年,周恩来随生母万氏、 嗣母陈氏回清江浦外婆家居住时,时常与万贞一起玩,那时万贞肤色稍微黑一些,周恩来亲昵地管表妹叫“黑妹”。
周恩来在私塾念书时,因为万贞是个女孩,外婆不让她去读书,周恩来不停地劝说外婆,这才为表妹万贞争取到珍贵的念书机会,他们时常待在一起学习玩耍,知道周恩来的两位母亲相继去世,周恩来与万贞才分开。
周恩来去东北前,万贞拿起针线,第一次给表哥做了双袜子,兄妹二人也就此分离。后来,周恩来南征北战,万贞则嫁了人,等丈夫钟一琹逝世,万贞收养了丈夫的外甥,母子感情好,日子也很平静。新中国成立后,万贞知道表哥如今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总理,但从来没有去找过表哥,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二人才见了面。
图|周恩来总理
1961年8月,周恩来去跳舞,早在延安时,周恩来素来就爱跳舞,不仅可以适当休息,还可以接触很多群众。那日的跳舞间隙,周恩来在休息室和舞伴聊起天来,女孩讲她叫陈珍华,她的丈夫叫钟则朱,也就是万贞的儿子。
陈珍华说:“总理,其实我应该唤您七舅的,因为我婆婆是您的表妹,叫万贞。”
周恩来很高兴,专门叮嘱身边的警卫员成员功:“你将她家的住址记下来,过两天我要去看他们。”
过了一天,周恩来有了空闲时间,坐车去了陈珍华钟则朱家中,陈珍华热情招呼周恩来坐下,给周恩来斟茶倒水,钟则朱则进房间,搀扶着万贞走了出来,看着多年未见的表哥,万贞是又惊又喜。
周恩来握住万贞的手:“我是大鸾(周恩来的小名),你还记得吧?”
“记得,记得呢!”万贞激动说道。
两人相互搀扶着,到沙发上坐下,询问彼此的身体好不好,有没有回过老家,老家的人还好不好?周恩来始终惦记着母亲娘家亲人,正当二人聊得正尽兴时,万贞突然全身抽起来,双手拳头紧握,钟则朱立刻将母亲抱在怀里,给母亲按摩,周恩来吩咐司机把保健医生叫来,钟则朱拒绝了:“不用了,总理,她这是个老毛病。”
过了好一会,万贞才恢复过来,原来,是她本来身体就有些老毛病,看到周恩来,心情激动澎湃,就有点没控制住,导致犯病了。
图|周恩来总理(右一)
钟则朱坐下和“七舅”聊了起来,他说以前回过几次老家淮安,家里的人还好,钟则朱问周恩来:“七舅,怎么没有回老家看看呢?”
周恩来摇摇头,无奈地说:“现在还不能回去,一回去亲戚们全都找来,我满足不了他们的那些要求。等以后日子过好了,我再回去。”
钟则朱理解周恩来作为总理的难处,他是万万不愿意为家人搞特殊的,便告诉周恩来,自家的生活过得好多了,完全不用为他们操心。
那天,周恩来在万贞家中待了一个多小时,聊了许久儿时的往事,回忆起母亲还在的日子,颇有感触。周恩来乘坐汽车离开在道路尽头,万贞就一直站在窗前,静静凝望着表哥离去,这一面,实在太难得!
图|周恩来邓颖超
等回去后,周恩来特意咨询了自己的保健医生,询问万贞身体的治疗办法,不过万贞的这个毛病,确实无法根治,周恩来就叮嘱身边工作人员,尽可能给万贞寄点钱,时常关心她的生活。后来,万贞安享晚年,80岁时离世。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旁人很少听他谈起母亲,但他对母亲,对家人的真情一点也不少,他是人民心中伟大的总理,也是母亲心中孝顺的孩子。致敬周恩来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