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有谁,为何一大半没到任?

渴死了的鱼 2022-03-19 20:11:55

粟裕可谓是:“半生征战半生忙”,他大半生的时间都放在解放新中国的战斗中,建国后又将重心转向国内建设,始终奋斗在为祖国奉献的道路上。1954年,粟裕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同时还为他配备十一名副总参谋长。

这十一位副总参谋长中不乏粟裕曾经的老部下,但是最终却只有五位副总长到位任职。如此情况不免令人深感疑惑,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才理解他们的选择,钦佩他们所作出的贡献。

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总参谋长

粟裕出生于1907年8月10日,湖南怀化市同县付龙乡一个叫枫木树脚的小村子。1923年他原本已经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同时已取得选送生资格,但可惜的是,他错过了考期,从而入师范学院附小和平民中学学习。

经过在校期间的努力学习,1925年春,他终于考上了省立第二师范。不过当时时局动荡,省立二师校长遭遇祸患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的安危受到了威胁。学校为了保护这些进步学生的安全,秘密将他们转移至武昌叶挺二十四师。1927年,粟裕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党人,并为之奋斗终身。

粟裕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多次身负重伤,甚至危及性命,但他最终还是挺了过来。然而,身上的外伤看似愈合了,但受过的伤始终留下了痕迹。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将解放台湾的重任交给了粟裕,他也兢兢业业为之谋划长达一年之久。但可惜一朝风云突变,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国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暂且搁置,粟裕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只好就此放弃。随后便是抗美援朝,主席原本属意粟裕出征朝鲜,但可惜他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粟裕多年征战沙场,再加上年纪的不断增大,各种被隐藏的毛病一一爆发,如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等使得他不得不暂停工作,进行修养。他先是去了青岛疗养,成效不大,后来在中央的批准下,他去往苏联进行疗养。

1951年9月,身体稍有好转的粟裕启程回国。中共中央给他安排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一职。1954年10月,主席约谈粟裕,并表示将由他接任总参谋长一职。

粟裕乍一听立时提出反对意见,他表示自己难以胜任,希望中央慎重考虑。当时主席却非常坚定地对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可以胜任”。就这样,粟裕成为了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正式文件在此次谈话后几天正式下发。

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的副总长们

正所谓“红花需得绿叶配”,在粟裕的任职文件中,提到了中央为他安排了十一位副总长,辅助他的工作顺利进行。这十一位副总长依次是:“张宗逊、李克农、陈赓、韩先楚、邓华、彭绍辉、杨成武、王震、许世友以及张爱萍和黄克诚。但令人疑惑的是,这十一个人当中,入职率不达二分之一,仅有李克农、陈赓、张爱萍与张宗逊报道上任,而黄克诚原先就已经是副总长了。

这四人虽然来到总参部报到,然而也是非常繁忙,除了总参部工作需要处理,他们还得身兼数职,多处“打工”。比如负责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当时的他带病上岗,兼抗美援朝战场的情报工作以及最后停战的谈判工作。

张爱萍虽然也是总参副总长,但奈何他事务繁忙,“心在总参身在国防部”。同时,由于当时主要是张爱萍组建了海军部队,又是华东区海军司令员,等到我军接连解放大陈岛和江山岛后,同年3月份,他正式来到总参入职,比预计时间晚了五个多月。

虽然张爱萍被分配到了总参,但因为他工作性质特殊,主要是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汇报工作,而且他曾是彭德怀的部下,又在同一栋楼层,所以他便直接在国防部办公。

最后一位到职副总长是陈赓,同样身兼数职,忙得脚不沾地。陈赓也是我国一员猛将、大将,在国内经历数战,为了维护祖国权益,东奔西走,外出作战。他先是去了越南战场,下来后,接着又赶赴朝鲜战场接替身体出现问题的彭德怀指挥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建设新祖国打好基石。1952年6月,陈赓从朝鲜回来,接着又被委以重任,创办属于我们自己的军事工程学院,为我国培养高端军事人才。

为了做好办学工作,陈赓呕心沥血,在我国各个省市进行调研,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将院校选址定在哈尔滨。同时,他不顾自身伤痛,学校建设期间,坚持每天去施工现场察看,保证校区的顺利建成。

为了保证人员到齐,他先是将国内各大学的知名学者一一登记在册,然后找总理借调批准。但是那是正值国家百废待兴阶段,总理亦是忙得不可开交,连休息时间都难以保障,因此,为了能见到总理,让总理批准借调知识分子,他每天都在总理住所外等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见到总理面的机会。有一次,他趁着总理开国务院会议时,外出上厕所的短暂机会””了总理,立马将名单拿出来让总理审批。

在陈赓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哈军工学院于1953年9月1日正式开学,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陈赓院长却倒下了。

因为长久以来一直在战场打仗,退下战争一线后,他有一直劳碌奔波,身体早已吃不消。当哈军工告一段落,精神稍微松懈时,陈赓终于支撑不住,放下工作休养了一段时间。但身体稍微恢复时,他又重新投入工作中。1954年10月,在粟裕的任职通知中,也将陈赓调往总参工作,作为粟裕的副手,两人携手合作。

因粟裕与陈赓原先就认识,关系也不错,就连陈赓挑起哈军工大梁也是粟裕向主席做的推荐。后来哈军工院校步入正轨,陈赓不必事事亲为,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在总参这边办公,两人的良好共事也成为了一段美谈。

还有一位是在粟裕任总长前就已是副总长的黄克诚,与其他副总长不同的是,粟裕未任总长时他就已是副总长,两人又同是新四军重建时的师长,关系自然不错,在粟裕升任总长时,他便是第一副总长。后来,粟裕退下总长一职后,则由他挑起大梁。

新中国建设时期,身兼数职的人比比皆是,黄克诚亦是如此。他在任副总长一职时,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军委秘书长、同时也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各类繁忙的工作压得他如同陀螺一般不停的旋转,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然而即使病重,他仍然坚持工作。

其余副总长未能上任另有隐情

说到副总长名单,不得不提韩先楚和许世友,他们是粟裕的老部下,曾经搭档得相当愉快,几人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的好。粟裕任总参谋长一职时,韩先楚正沉迷学习,为此,组织还专门为他配了一名大学生秘书兼文化辅导员。他对于学习的渴望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即使是生病住院期间,他也手不释卷,在当年的高中速成班中,他圆满地完成了学业,知识水平已达到高中阶段。

后来,在1954年,他又进入刘伯承筹建的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了三年,为他往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因为他在南京学院学习,无法参加总参的工作,只能偶尔参加会议提供一下意见,另一方面,他全副心思都在学习上面,工作方面难免力不从心,因此才没有去和老领导一起共事。

而许世友这边当时正好任华东第二副司令员,同时还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华东自古以来就是沿海重省市,许世友身上的担子和压力可想而知,也是因此他才没法轻易离开华东,与粟裕并肩作战,只能远程给予一些建议。

再说杨成武这边,虽然人在北京,不存在距离问题,但是他担负的是首都与首长的安危,更是分身乏术。当时杨成武身兼数职,是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及防空司令员、防空部队党委书记,他责任重大,总参部副总长之职他只好“力不从心”。

邓华结束抗美援朝战争后,又投入新的工作岗位,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曾代理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军备力量的培养仍不可松懈。

彭绍辉坐镇西北,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同样无法上任总参副总长。

王震这边的工作“数量”可能比较单一,但却格外重要和繁琐,也无法抽身分神到总参部的工作上。1954年,王震刚从新疆搞建设回来,适逢我国欲修建一条铁路,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他便毛遂自荐,承担大任。他之前做过铁道委员,对于铁路建设较为熟悉,有信心担负起修建铁路的重任。于是王震就成为了铁道兵司令员,当时我国技术低下、装备落后,铁路修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道难题。王震带领着建设队伍,耗时9个月,硬生生地给我们修建出了长达318.3千米长的黎湛铁路。王震的主要任务和心思是在修建铁路上,所以,对于总参的工作,他只好搁置一旁。

总结

在新中国刚建立时期,我国正值人才缺乏之际,各方各面都需要重新部署安排,因为人员紧张,各领导人身兼数职也是常事,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呕心沥血,我们才能快速步入正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正因如此,给粟裕配备的副总长最后只有一部分到任,十一人中到职的副总长们虽已上任,但也是其他的事情需要忙碌。只有一位是原本就已经是副总长的黄克诚,虽然一直在副总长的职位上,但看到他身上的各种职务名称后,我们也了解了,他也无法全心全意任第一副总长之职。

没能上任的其他副总长也是各有难处,只能说是环境造就,人才缺乏,才导致职位上的人员填充出现断层。但无论身处何职,他们都是在为了国家和人民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0 阅读:3